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行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能使幼儿顺利适应社会生活,并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使幼儿与他人更好地交往,有利于幼儿在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幼儿分享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分享就是指自己喜欢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分享。分享行为的培养有利于让幼儿亲近群体、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最终把关爱同伴以及共享快乐作为行为标准。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此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以及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3.
陈丽华 《文教资料》2010,(16):148-149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指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的对立面是"独占"、"独享"、"多占"。"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便是最好的例证。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分享行为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曾英 《教育探索》2007,(12):113-114
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很"自私",不愿意与人分享.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正确实施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策略,可以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性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不同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分享意识存在对自我施与性分享行为的高自我评价,而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低预期的特点;幼儿在自己对同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以及同伴之间的施与性分享行为发生概率的预期上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在采取不当的方式分享他人利益上和在不当分享行为的遭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对不当分享行为的惩罚必要性的理解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6.
幼儿分享行为能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幼儿分享行为培养一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与意义出发,阐述了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并从幼儿个体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分享行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并不乐观,甚至表现出自私自我的现象,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及成长教育等因素有关,对此本文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几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市学龄前幼儿普遍缺乏分享行为。分享行为作为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幼儿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文章通过对城市幼儿分享行为的观察、研究调查,获取其分享行为的现状;针对影响城市幼儿分享行为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培养其分享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00代幼儿相比,10代幼儿的分享行为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主动施予性分享行为自我评价,而对于来自于同伴的帮助则保持相对较低预期的心理特点;10代的幼儿在处理与其他小朋友的相互关系时,其规则意识明确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认同他人具有分享行为的潜质和愿望。  相似文献   

10.
分享行为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近二十年关于幼儿分享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相关的文献为基础,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方法、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现状、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幼儿分享行为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并对幼儿分享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混龄教育是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对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分析,指出混龄教育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混龄教育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幼儿分享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积极意义、现状、影响因素和培养策略上,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经验总结多,个案研究少;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研究者需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经验,使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3.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今天大多数4-6岁的幼儿其分享行为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教师或家长应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遵循一定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教育引导,为幼儿树立榜样;为幼儿提供分享机会,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建立分享规则,教育幼儿学会按规则行动;家园同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分享氛围。  相似文献   

14.
2~3岁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通过幼儿园集体生活,培养分享行为,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交往,迈出社会交往的第一步。行为结果强化、榜样示范、言语指导、个人体验等都是培养2~3岁幼儿分享行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分享行为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内容。为探究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本研究从角色游戏本身出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几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展开具体的调查分析。研究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频率与幼儿对该角色游戏环境的熟悉程度呈正相关;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主要以物品分享为主,物——物交换成为其主要分享模式;中班幼儿分享行为与幼儿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并无太大关系,但与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行为,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国内外的研究大多致力于个体自身和环境对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跨民族的对比研究很少。在喀什地区某幼儿园随机抽取40名中班幼儿作为被试,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中班幼儿整体分享水平不高,不分享的幼儿占总体的30%;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不同组别的幼儿之间分享行为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曹敏敏 《考试周刊》2014,(47):195-195
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与发展对于幼儿个人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幼儿教育角度出发,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会分享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应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通过移情引导孩子与他人分享;父母要学会分享孩子的东西;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宝贝。教师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物质分享,更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与周围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使孩子们的他享意识不断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丁霞 《早期教育》2012,(10):29-32
分享是亲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分享更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享意识与分享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中班幼儿的分享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分享行为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