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淑芸 《中国教师》2013,(Z1):18-19
现代社会,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把竞争焦点集中到了科技和人才上面,努力发展科技,培养创新人才。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在教育中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在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尝试一下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更重视突出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中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能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摆在我们历史教师、历史课堂前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个人、社会发展和祖国未来的重大课题.公民意识的内涵较为丰富,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课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中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世界意识等.历史教学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优势条件,历史教学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南铁笔下的《历史剧:时代的心情》里有这么一段话:“莎士比亚笔下的君主多是暴君或者昏君,在他们身上展示了封建制度的没落,折射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而我们当下走红的几部历史题材电视剧却非常慷慨地给了那些封建帝王许多‘溢美之词’,大力赞扬他们的‘英主’形象,至于他们作为封建王朝代表的残忍、落后、昏庸、愚昧、独裁的一面,却‘为尊者讳’,被轻易地抹去……‘明君’、‘清官’,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实施已近十个年头,课改的理念已逐步从素质教育提升为公民教育。文章在对公民意识概念的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公民意识培养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并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公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迈向公民社会的步伐也在加快。公民社会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民主建制,而且还要不断培育该机制运作所必需的公民意识。在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是其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公民社会的特质,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当代中国,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来引导疏通。就公民教育来讲,又有很多内容,其中包含的公民意识培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结合社会的需要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公正意识、国际意识、道德责任是历史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当代的教育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重任,中学历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使其更具学科优势,本文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和环保意识培养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9.
秦小娟 《文教资料》2014,(17):112-113
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公民个体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将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不相适应,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和政治因素,又有教育因素和家庭因素等,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由政府主导,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春英 《文教资料》2008,(24):188-190
学生领袖培养对于造就未来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学生领袖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该文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创设学习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激活学生参与的意识、设计历史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历史课堂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可是,由于许多学校认识不清,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低效。根据我们的尝试,认为在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庞斌顺 《历史教学问题》2007,(4):106-106,30
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提出和谐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4.
“学校法制教育应有一个新的理念,应以‘公民意识’作为出发点和核心命题。”日前,在教育部法制办主办的“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大元教授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现代化,这是一场从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到教学方式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历史学科,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的认同 ,这种认同能够升华为自己对所属国家和社会的情感 ,并把这种认同和情感付之于实践 ,既享有权利 ,又履行义务。公民意识主要包括民主平等意识、法制纪律意识、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公民意识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与平等。当然 ,公民意识也是有阶级性的 ,资产阶级国家的公民意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意识有着实质上的不同。我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没有公民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宪法才确认“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国…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等方面。对即将踏上社会的职校学生来说,公民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笔者的实践与体会,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教师公民意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十分关键。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往往体现出自身的公民意识。经观察发现,教师在课堂中所体现的公民意识主要集中在公德意识、权利意识、国家意识和民主意识方面。但其他方面的公民意识在课堂上往往隐而不彰,亟待引起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课堂小辩论是能很好体现学生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小辩论的辩论准备、课堂辩论、教师点拨和总结的各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探索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及其规律是不可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