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方高校专业和学科教学与改革中,必须处理好"常"与"变"的辩证关系。文章以怀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文艺学学科改革为例,具体阐述了地方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必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围绕地方性、高水平、应用型等特点,加大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专门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其学科的性质与相对于应用性比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而言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社会上所体现出来的应用性一直不很明显。现代社会对高素质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汉语言文学应该尽快地增强其自身的应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基本特点,将其发展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相结合,对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究竟要进行怎么样的改革其教学体质才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应用性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它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独特载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国际上的语言地位也日益突出.高校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主体,很早就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输送专业型人才,并将中华文化推向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汉语的学习与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这是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王西维所著的《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一书,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紧扣汉语言文学教学实际,探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现状、不足与对策,阐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地位,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式发展的新模式,为新时期高校汉语言文学创新教育打开了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汉语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整个的体系已经较为完善,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是以汉语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因为现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让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机遇。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的进行汉语言文学改革。因此本文对于新时达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就业难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汉语言文学的就业现状,发现其形势日渐严峻,其中包含多方面原因,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着较多漏洞。因此,为了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强调用更完善的培养机制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针对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学科而言,面临日趋严峻的学生就业前景。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克服弊端,构建新型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汉语言文学是众多学科中不能忽略的基础性学科,我们从小就受到汉语言的影响和熏陶,生活中处处都要学习汉语。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正式接触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语文被当做最重要的必学科目之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对汉语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减弱,甚至被学习外语的热情所替代。汉语言文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前提,语言的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上,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也是一门重要学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学科定位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的前提。中文素养与中文职业能力的统一是理工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所在,为此理工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中文人才为目标,形成以中文为主、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特别是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除继承与发展原有教学内容与优势外,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创造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动教学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试图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属于较为重要且关键的学科项目,而汉语言文学中的口语教学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汉语言文学中口语教学能有效地锻炼和激发学生语言素质、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当前大多数高校汉语言文学的口语教学中存在着内容上的缺乏和不完善现象,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有效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中口语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中口语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笔者针对现阶段高校汉语言文学口语教学内容中的不足展开了探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有两大特征:一是学科呈梯形结构,即学科基础平台深厚但并不刻意追求高尖端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二是不取研究型大学的狭义的"文学"概念,而取广义的"文学"概念。由于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与职业的具有"对称"与"非对称性"的双重特性,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既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专才",也非高职高专的"职业匠才",而是"职业专才";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应用型大学汉语言文学改革猜想有三:首先是以"泛文学概念"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加以改造;其次是建议国家高校学科目录中增设"汉语言文学写作",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第三是建议高校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文学"之下设置"汉语言文学与企业文化"专业,作为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专业。  相似文献   

12.
自1985年对外汉语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至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本科对外汉语专业。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对外汉语专业更注重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对外汉语人才一直是本专业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各类学校开设最多、也是历史最久的一门语言类学科,汉语言是我国母语的传承和发展,学生如果能够学好汉语言文学便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语言赋予的魅力所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育重视度还不是很高,教学质量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本文将从汉语言文学对应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幼儿园开始的相关教学也被提到了重点关注的地位。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语言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幼儿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既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能够帮助完成其他学科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和方式。通过在当下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学的调查现状来看,我国幼儿园汉语言文学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在于幼儿园汉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依旧遵循传统教学形式,导致其教学过程没有办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以及幼儿自身发展的相应要求。在这种现实背景之下,需要对幼儿园语言文学教师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需要学校与教师对于该学科的教学给出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是中国的国语专业,主要是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汉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被赋予更深刻的含义,但是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各地学习汉语的热潮掀起,我国在各大高校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对文学爱好者的培养。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老师主要以人文理论知识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在现今社会要求复合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中心也要转向以实用性为主,所以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实用性。本文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重要性和怎样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  相似文献   

17.
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面临着转型之痛。根据自身现实条件,构建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摆脱专业发展现实困境的必由之路。应该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新闻、文秘、语文教育学等模块化培养方面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化改革,并在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实行导师制下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以科研带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8.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基础专业,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如就业率问题,相较于其他行业性强、实用性强、更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随之而来的是其他一系列问题,学生报考汉语言文字专业的积极性不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较低。本人作为本科生导师,做过一个统计,我所带的2000级2班,班级人数为40人,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才5人;2014级中文系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占年级人数的三分之一,虽然较之十多年之前,第一志愿录取人数有大幅度的增加,但比例较低,总数较少,这种招生状况,严重影响了招生质量。随着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淡化学校而强化专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更多的会选择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而不是首先选择学校,普通院校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将面临着更严重的生存危机。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该专业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因为只有变革,才不会被淘汰。而中文学科的优势,也有助于该学科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科应用性一般是对学科体制健全程度和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标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在高校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成为教研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入手,对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全面优化开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被称为新课改,它的目的是在二十一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汉语言文学是拥有深厚历史的一门学科,由于中国古典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汉语言文学也越来越火爆。在新课改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本文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汉语言文学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