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 深处坚信孩子行,宽容地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一些“弱差 生”重新得到自信,让他们时时感到自己是好孩子。赏识教育 要想事半功倍,必须发乎真诚,有的放矢。教师应用心观察和 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赏识应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更应讲求艺术 和方法。让学生的自信飞扬起来,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 能,相信他们最终一定会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班主任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用多元智能的理念认真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相信每个学生,用心去发掘他们的优点,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自由发展。1.班主任进行赏识教育的作用赏识教育能够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应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帮助,促进其全面提高。赏识学生便于班主任走近后进学生的心扉,学困生在班级中一般都会被其他同学看不起,他们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常缺乏自  相似文献   

3.
官爱珠 《陕西教育》2008,(12):33-33
“赏识教育”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一个“赏”字,充满关心、充满爱护、充满激励、充满希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用心去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尽情展示出自己最为美好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用爱心去赏识学生;引导学生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让家长赏识自己的孩子。引导学生赏识自己,赏识别人。  相似文献   

5.
用赏识眼光去评价学生,以尊重每位学生真诚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个性,可贵的潜能为目的,让评价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兴趣、热情、需要以及个性发展服务,使人人都能在评价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用赏识去挖掘闪光点,激励学生成功 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而这一切的获得都源于老师对他们真诚的评价。由此可见,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我们教师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挖掘闪光点。为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了简要论述: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让多媒体在课堂中发光,用心赏识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习作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只有让学生写真实的作文,才能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素材;指导学生用心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借助赏识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鄙视”,是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对待学生的一种扭曲心态。“赏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体现。以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就是用心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避其过,抓其优,并以此为切点和契机,促其发扬光大,促其进步,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写作缺乏兴趣的现状,提出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信心的观点,并且基于自身作文教学探索和实践,阐述了运用赏识教育,要转变观念,不拘泥于一种评价标准;要用心批阅,善用评语来激励学生;要注重分享交流,让赏识成为讲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正>虽然大家都清楚体育课的重要,但因为种种原因,"体育课"虽然在课表中赫然在目,却早已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应景摆设"。面对如此让人伤心的体育课,身为班主任在失望时不应任由消沉而放弃努力,在伤心时不应破罐破摔而摒弃用心,在感叹时不应随波逐流而迷失方向,应反复审视班主任自身的职能,用活、用足、用好班级和学校现有资源,多挖几眼"开心源泉",让体育课涌出汩汩的"快乐活水",彻底改变体育课"伤心的模样"。首先,赏识班级的体育课堂,唤醒快乐体育课的"动力源泉"。被人赏识自然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让体育课多一些赏识的目光,才会让体育教师和学生们在体育课上如沐春风。一是"预约观摩"定好"快乐闹钟"。班主任不妨经常以"个人爱好"、"特殊兴趣"、"工作需要"等理由向体育老师提出观摩体育教学的请求,不断向体育课投去自己"赏识的目  相似文献   

11.
陈凯歌 《考试周刊》2011,(55):81-82
怎么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呢?一个重要的做法是赏识。赏识可以让学生获得尊重,得到鼓舞,增强自信,以快乐的心情投入新的学习中去。学会赏识,就要学会爱,只有爱才会真正地赏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学生的心去唤醒它、去呵护它。本文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了如何用心去理解、信任、呵护学生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赏识,因为赏识能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挖掘其学习潜力,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还有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在班级管理中,我运用了"拇指"教育,这种"拇指"教育就是一种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曾经听到过学生作文课上这样沉重的感慨。学生的这句感叹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引发了我对作文教学的反思。于是,我积极进行作文评语的创新,融注赏识激励的教育机智,用心去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真诚而热情的激励学生,用鲜活的评语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一、从欣赏出发,利用"情感效应",消除学生的自卑感"爱,是教育之源",一切教育都应从欣赏开始。学生中不免会有"困难户",他们或由于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把班级管理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人翁意识;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去学会如何待人,如何做人;严格自己的行为,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正>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学生,就如一剂良药激励学生,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能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尊重下受到的教育。赏识教育,能让学生快乐地走向成功,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主旋律,是教师  相似文献   

17.
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实践"赏识教育",要让学生从点滴的语文学习中体验快乐。赏识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心田,学生因它而灿烂,我们应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让平凡的教室里撒满赏识的阳光,让学生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有生命的,行走在语文教改的路上,我们要用心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心去进行教学反思。静待心灵的花开,倾听花开的声音。一.激发学习兴趣《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作为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然崇拜就会努力地去学、去模仿,兴趣便产生了。另外,多用赏识的目光注视学生点滴的进步,用激励的话语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学  相似文献   

19.
“赏识”是教育教学中以爱为引导去认识学生、感化学生。赏识教育的核心,就在于爱护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内心深处需求得到满足。通过赏识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生活乃至职业的倾向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活的乐趣。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和一个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建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模式,使之不断完善。就如何培养师生之间的相互赏识做了简单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赏识教育是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语言、学习行为及生活行为习惯从正面进行肯定、重视和赞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激起的积极状态,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激励性的教育方式。德国教育学家弗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提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数学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赏识顺应学生发展的规律,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