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2.
"及早读经,大量读经,老实读经,快乐读经","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这是全球读经运动的发起人王财贵教授读经主张的方法、态度、价值观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没有界限,没有时间,如果我们用活跃的钥匙开启思维这扇大门,便可以获取无尽的宝藏,但如果我们被思维所禁铜,那我们只能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4.
面向“大地众生”,反映“人生本色”的“本色”说,是徐渭建构《南词叙录》的理论基石,又是后来王、何之争的先导,而徐所持论也早已高出王、何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国,也传承着悠久的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各种国学经典作品,承载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祖先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所获取的重要感悟,也是留给我们今人的宝贵财富.所以,现代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将我国的国学经典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三观"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充分地发...  相似文献   

6.
在一山一水一世界中,喝茶、饮酒、听琴。这是怎样的人生?于丹教授告诉你说,这就是幸福的人生。人生是一个太古老太有哲理的话题,似乎有些沉重,但其实不然。于丹在这本书中,就茶、酒、琴这三个方面侃侃而谈,将经典化为  相似文献   

7.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一共写了人物的六次“哭”,其中贾母两次,林黛玉一次,王熙凤一次,贾宝玉一次,“地下侍立之人”一次。不同人不同的“哭”,颇耐人寻味,细细研读咀嚼之余,确实感到了作为文学大师曹雪芹塑造人物时细节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8.
9.
这个名叫<改变一生的赞美>的小故事,是阐述教育艺术的经典案例. 卡耐基小时候是贫民窟里公认的坏男孩. 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  相似文献   

10.
戎敏 《班主任》2014,(10):9-12
十年前,班里转来一个孩子,进班没几天,就已"劣迹斑斑"。尽管我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却始终无动于衷。后来,我了解到他父亲正在服刑,于是产生了新想法:我相信他其实是个好孩子,这样做也许不是他的本意,我要帮助他。我把这些写进了我的教育日记。没想到,第二天他的表现有了明显进步,一个月后竟判若两人。激动之余,我也有些不明所以。后来,几经了解方才得知,他是看了我放在讲桌上的日记本,读到了我对他的关怀和信心,才开始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相似文献   

11.
一、介绍作者。激趣导入,整体感知上世纪30年代,有这么一位地下共产党员,名叫阿累。1933年,他因参加声势浩大的工人大罢工运动被捕判刑,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他丝毫没有低头。  相似文献   

12.
师翠影 《考试周刊》2014,(32):194-194
正《三字经》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三字经》有利于幼儿积淀文化。《三字经》不仅局限于诵读,在教学中往往也会出现只会读而不知其意的现象,致使《三字经》成为一种机械化的方程式,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国学经典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三字经》内容每两周开展一次诵读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孩子会讲述《三字经》、了解相关知识是直接的、外显的,而孩子的个性萌芽、接受的文化熏陶则是隐性的、不被人察觉的,但他们能长久诵读经典,这些烙在潜意识里的经典定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闪光、发热、壮大,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下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欠缺的问题,《三字经》中蕴含丰富的礼仪、诚信、关爱、坚持等  相似文献   

13.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最有感染力的章节之一。根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上第六单元的学习目标,结合文本内容,生成“品读人物个性——探析小说主题——透视处世哲学——管窥悲悯情怀”的教学思路,并运用镜头语言、前景化语言等理论对文本进行细读,品味小说精彩绝伦的语言,感悟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立校、经典育人的大背景下,我校提出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随成长,几年来取得累累硕果。总结实践经验,可用四个浸润来概括:一、环境浸润1.耳染。每逢星期二上午8时正,美丽的海尾小学校园就会回荡着同学们和着《弟子规》、《三字经》那节奏欢快、韵律明朗的旋律而响起的明亮的歌声。这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诵经典提素养专题广播。广播定时定期、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诵读古诗文、爱国志士的故事、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家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较之于其他流派,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本文从内容、作家叙述态度、情节结构、表现手法及语言五个方面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6.
耿寿轩,在语文的天地里践行诗意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晖 《师道》2007,(12):6-8
耿寿轩,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他著述颇丰,参与编写多部书籍,出版个人文集《向若集》。先后承担多项市级、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王永乔 《成才之路》2020,(4):128-12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国学经典渗透到语文学习中,这样能让学生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教师通过编撰校本教材、展开实践活动、进行家校合作等方式可以将国学经典“挤”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国学阅读读什么,读故事,读知识,读历史,读文化,更要读人生智慧。李白在《侠客行》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诗句勾勒出了一个功夫奇高、深藏功名、智勇双全、让人仰慕不已的侠客形象,侠客"事了拂衣去"的行径蕴含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功成身退"的人生大智慧。然而"事了拂衣去"从来不是简单事,大丈夫生当建功立业,功业一旦建成,却让他毅然放弃无  相似文献   

19.
傅鲜 《教师》2014,(22):8-8
正国学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吸收和传承这笔宝贵的财富,已成为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这样浮躁、功利的时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领悟,找到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教化、熏染和启迪,其本质是树人和育才,把人培养成有德性的人,培养成有才能的人。要重视国学教育推广工作,使可望而不可即的国学经典以其独特的方式走近学生、走近教师,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20.
孙宝忠,男,1978年10月出生于山东菏泽曹县,纺织材料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纺织品结构和性能、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动态力学、纤维集合体力学、材料系统的频域分析、有限元计算和模拟。先后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25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委及总后油料所课题共5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