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日报为期两周的十运会特刊最具魅力的两个专栏是“倾情讲述”和“北方感动”。在这场大型战役报道中,我们以新闻人物为支点,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凸现他们含辛茹苦的奋斗经历;在十运会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我们开辟了第二战场,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尤其是竞技场上失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人文关怀,关注被忽略的“小人物”的命运。所以辽宁日报十运会特刊区别其他媒体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情感交融,以情动人。总结历届大型综合体育赛会的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能深深刻在记忆里的、能被广泛传播的,就是关于新闻人物的报道。所以…  相似文献   

2.
刘勇 《军事记者》2006,(6):20-21
典型报道是中国新闻界的“独特景观”,是“报道观念—报道方式”两个维度共同作用下的“集合体”。一方面,作为观念的典型报道,从理念上确立了典型报道的目的和选择“典型”的标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涉及我们现在对报纸性质、任务、作用的认识,以及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是党报新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作为报道方式的典型报道,是在典型报道观念指导下的新闻实践,它从方法论层面规定了典型报道的基本操作手法。双重维度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了典型报道的概念。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浪潮的卷席…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伤害中,批评报道引起的伤害容易受到关注,而正面报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引起的伤害容易被人忽略。在先进人物报道里,新闻工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其所造成的伤害基本上是在新闻采编和刊播过程中,操作不当而无意造成的,是“好心办了坏事”。这种意外伤害,通常是间接的、隐性的。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编辑出版了一本《当代摄影大师》,书的副题是“20位人性见证者”。其中第14位是尤金·史密斯。史密斯一辈子都在干新闻记者,1958年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家之一。书中这样评价史密斯:“他不理会什么样的表现才够得上艺术水准,他只拍人,只拍受苦受难的人,只拍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只拍为别人而付出的人,只拍需要大家去关心的人。”能够印证这一点的最典型的作品,同时也是史密斯新闻摄影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是他的关于日本“水俣症”的图片报道了。水俣,是日本九州熊本县的一个小渔村。渔村附近有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重点报道,被称之为“典型报道”。这是大众传媒所必须承载的“宣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媒体责任之一。与其他报道形式相比,“典型报道”也带有非常“典型”的特点和难度,如何在突出主题的过程中,规避语言表现的“假、大、空”和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是“典型报道”一直所面对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新闻报道技巧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背后体现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媒体如何认知“典型人物”,受众怎样认同“英雄榜样”。2004年5月,笔者作为央视新闻中心报道组成员,跟随中央新闻单位采…  相似文献   

6.
典型,是时代的旗帜。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的重型武器。搞好典型报道的创新,是时下提高典型报道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本期策划”专栏里,我们邀请了部分新闻界的同行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希望能给我们的新闻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典型,是时代的旗帜。典型报道,是我们新闻舆论宣传的重型武器。搞好典型报道的创新,是时下提高典型报道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在“本期策划”专栏里,我们邀请了部分新闻界的同行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希望能给我们的新闻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试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海燕 《新闻知识》2004,18(5):15-17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乏典型:从《三字经》中的孟母、孔融到“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吴孟,可谓“江山代有‘典型’出”。然而作为我国新闻体裁的一个特殊品种,典型报道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诞生的。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的首篇典型报道,它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发出的。  相似文献   

9.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10.
普通人、“小人物”报道近几年持续走红,相较于以往的典型报道对政策宣导与“意义呈现”的重视,这些“非典型”报道更注重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这种转变既有对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反拨、传媒对现实关照的理性与自觉因素,也与受众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及对故事、传奇的需求有关.转型后的人物报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呵护、人类良知与灵魂的守护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典型报道是“就很有新闻价值和有典型意义的个人、单位所作的很重分量和很大力量的报道”。”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分解出,典型人物报道就是对具有新闻价值和富有典型意义的人所作的重点报道。典型人物报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引导舆论、宣传先进、鼓舞人心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从以身殉职的任长霞,到德艺双馨的常香玉、  相似文献   

12.
李斐 《新闻世界》2022,(6):63-66
在今天这个呼唤英雄的时代,如何让公安英模人物报道出彩,作为平面媒体更需“出圈、出新”,才能使报道直抵人心,从而感染人、鼓舞人、启迪人。本文以安徽公安英模报道为例,阐释了典型人物报道应从细节出发,从挖情感、找故事、看精神三方面,探寻平面文字背后的“立体”人物。  相似文献   

13.
肖泳 《当代传播》2000,(6):51-52
(三)语言简练,形象表现力强  深度报道与一般通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析理性。为了解释“为什么”,深度报道十分注重运用强大的逻辑思维力量,如一个冷静、耐心的织工,一条条、一层层地理清纠结缠绕在一起的乱麻般的事实。张建伟的深度报道也是析理的,也许是由于他特别讲究报道的可读性,所以,他的析理手段与众不同,他不是以理析理,而是以形象析理。这个“形象”最主要的对象当然是“人”,他注重选择有性格、有情感的人来深入析理。除了人物之外,对于一些看似零散,甚至抽象的社会现象,他也善于在作品中赋予它们以形象。…  相似文献   

14.
军事深度报道的人文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典型的尴尬”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过的一个先进连长,因为是典型,不敢向组织提出正常休假,不敢向组织提出个人正当的物质援助,甚至为维护“典型”忘我忘家的工作形象,就连父亲病危他也只能是留在遥远的军营默默流泪。此事让人深思。长期以来,在“部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集体主义理念指导下,媒体在报道事件、人物时,只看到了部队的“集体利益”而忽视了军人的“个人利益”,忽视了军人作为个体客观存在的生存状态、精神欲求、物质需求,以致有了一个个“典型的尴尬”的故事。但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介的“重头戏”,受众也十分广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必须突出人本思想,通过体现人的经济活动、人与经济现象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情感与精神状态等,更多地反映经济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的本质,揭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戴欣 《军事记者》2006,(2):20-20
先进典型是人民大众的榜样;出色的典型报道,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传媒应该加强典型报道,但更应注重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什么是宣传绩效?宣传绩效就是典型人物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宣传效果和成绩的综合评测。当今,一个典型人物的宣传绩效,往往是衡量一次典型报道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如何让受众知晓典型人物,关注典型人物,理解典型人物,喜爱典型人物,使典型报道更能吸引人、更具生命力、更有时代意义,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我们如果留心就可以发现,让典型人物报道充满“诗情画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诗情画意”写典型真实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地市级党报,报道好市委市政府的会议,宣传好会议精神,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对此没有任何价钱可讲。但是,会议报道必须让读者爱读,这既是贯彻“三贴近”的要求,也是增强会议宣传效果的需要。反思一下,读者为什么对过去的某些会议报道存在厌读情绪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这些会议报道存在“四有余、四不足”一是程序性有余,贴近性不足。有的会议报道过于注重会议程序的报道,谁出席,谁主持,谁讲话等等,一应俱全,而群众关心的新闻往往被淹没在繁杂的会议程序之中。二是综合性有余,典型性不足。会议上表扬的那些新鲜感人的典型的人  相似文献   

18.
提起典型报道,也许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怀疑或抵触心理:“这是真的吗?”或者“这个典型高高在上,不可信”等等。这也难怪,因为,向来“典型引路”、“典型推广”的报道方式是党报传统的宣传模式,在舆论引导上确实发挥了特有的作用。然而,这种自上而下机械“灌输式”的传播方式,政治说教色彩太浓,脱离了读者的生活实际,违背了新闻报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规律,而且在报道过程中往往片面夸大或拔高典型人物,出现了一般化、面目雷同、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新传播环境下的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曦 《新闻记者》2004,(6):43-44
在国内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中,典型报道无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历史沿革来看,我国的典型报道是发端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典型示范”,师承苏联的“典型宣传”,①之后又融会了毛泽东典型思想方法及典型工作方法的产物。②目前,有关典型报道的定义很多,如甘惜分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刘建明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典型报道是宣传性报道方式,即为了达到宣传…  相似文献   

20.
典型报道,重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典型报道的重要手法。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在刻画人物时巧妙地利用“矛盾冲突”,典型报道才能达到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效果,才能引人人胜、吸引人惊羡好奇的目光。如何通过“矛盾冲突”写出人物的精彩?笔者认为,贵在写出人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