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旱作物灌溉制度是目前灌溉研究的热点问题,文中初步说明了不同土壤水分调控措施下水量平衡分析法基本原理,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我国陆地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脆弱度分异与我国主要煤炭矿区进行空间拟合,在整个国土空间范围上判别我国主要煤炭基地所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揭示不同煤炭基地相关生态环境因子约束类型,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煤炭基地生态约束类型的绿色开采措施与我国未来煤炭基地生产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3.
滦平试区薄土坡耕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洪清 《资源科学》1996,18(6):56-60
本文据滦平试区薄土坡耕地径流小区1993-1994年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水分的实验观测,对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水平变化以及不同水文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土壤水分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降雨人工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典型坡度及不同覆盖模式条件下的降雨入渗规律与蓄水保墒效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各项不同秸秆覆盖措施条件下与裸地相比具有明显的减少蒸发作用;秸秆覆盖能够有效地降低温度变化的幅度;降雨历时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显示降雨历时土壤水分发生变化的主要集中在40cm土层以内;覆盖措施下的雨水集蓄要此裸地大;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成相关性很好的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合成孔径雷达土壤水分反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俐  王荻  王鹏新  黄健熙  朱德海 《资源科学》2015,37(10):1929-1940
土壤水分作为地表水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陆地和大气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成为水文、气象、农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其数据的极化特征、后向散射强度及相位特性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而成为高空间分辨率土壤水分监测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首先对可用于土壤水分反演的SAR传感器进行总结;然后,分别对裸露地表和植被覆盖地表的微波散射模型进行介绍;在讨论影响土壤水分监测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并探讨当前合成孔径雷达反演土壤水分的主要方法;最后总结土壤水分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植物生长以及微生物活动的基本条件,水分的充足与否与植物能否存活、生长好坏有着莫大的牵连。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设三种施肥处理:A:设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000 kg/hm~2;B:施秸秆,施肥量为9000 kg/hm~2;C:不施肥,以AO(施有机肥,不种植物)、BO(施秸秆、不种植物)、CK(不施肥、不种植物)作为对照,探寻植物在单播、混播模式下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效果。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数据基础上,采用实地种植和长期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模拟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规律,为该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雷红兵 《西藏科技》2011,(10):63-63
了解和掌握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增产增收具有较高科学价值。文章从泽当地段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层次、不同季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为合理耕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适度的干旱有利于促进叶子花的花茅分化,由于缺乏相关研究,攀西地区叶子花栽培中运用水分控制进行促花时效果差异很大。为此,采用称重法控制土壤水分开展土壤水分控制对攀西地区叶子花开花的影响研究,旨在找出实验条件下最佳的土壤水分控制措施,结合攀西地区气候特点,提出叶子花实际栽培中控水促花的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坡耕地中土壤水分对坡耕地上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坡耕地上应该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现在常见的水土保持模式有工程措施、保土耕作措施、植被措施,这几种水土保持模式下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点有所不同。本文对几种水土保持模式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也对这几种水土保持模式下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希望能对水土保持工作能有些许启发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旱缺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生长的最大限制因素.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和发展,目前和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最大限制因子就是干旱缺水,在开发大西北战略中,生态环境建设是切入点.地膜覆盖具有降低地表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水分的利用率等有效作用.本文通过野外实验测定结果和室内分析初步揭示了地膜覆盖对降低干旱半干旱地造林地土壤水分蒸散的效应.  相似文献   

12.
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呈周期性递进的。每一个发展周期,到达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段,就会出现物价暴涨、投资规模急剧膨胀、经济效益持续下降的局面,国家就需要采取治理整顿措施,来扭转国民经济的异常运转。1993年至今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我国第三次经济发展周期中的治理整顿。这次宏观经济调控,与以往不同,是按照市场规律运用经济手段所进行的调控,避免了以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一控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也避免了我国经济的一次大波动。但也应该看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紧缩货币政策、压缩投资规模等措施,对高校的技术成果转化这种投…  相似文献   

13.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以黄土高原侵蚀环境调控和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为方向,以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以及治理黄河为目标,研究土壤侵蚀过程及其调控方法、土壤侵蚀预报、侵蚀与干旱逆境下作物生理生态和土壤水分、养分循环机制及其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英国学术刊物《生物科学进展》发表了一份由数十名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签署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以每8分钟一个物种灭绝计,以地球圈土壤,大气层,海洋,森林,地下水,河流,湖泊所遭受的破坏(污染,侵蚀,枯竭等)速度计,现今人类人口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地球环境正常可承受量的1000倍。全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终于在公元23世纪崩溃。140亿人口顿时陷入绝境。联合国授权”全球科学家联盟”,只要能够挽救人类,一切非常规措施都允许提出来研究。科学家当时提出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应急措施,经慎重研究,联合国批准在全球实施这一措施。这个措施原来的设想是暂行几十年,等全球生态环境好转后即将它废除。然而生态环境的好转是以百年为计算单位的,于是废除这个非常规措施就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往下拖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自治区林业局的支持下,对全区棕熊生态学和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根据西藏动物地理的实际,应用多种方法,对7种不同生境类型的密度和数量做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藏棕熊几乎分布于全区高山地区的各种生态环境,面积达1,012,325km^2,总储量为16,648只,以食肉为主。本文对棕熊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其生态习性和密度做了研究和记录。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配置的水循环响应定量研究——以宁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裴源生  赵勇  陆垂裕 《资源科学》2006,28(4):189-194
水资源配置是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这些措施将从水循环过程和路径两方面改变区域水循环状况,区域蒸散发量、地表地下水资源分布、产汇流、入渗、地下水位等将发生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区域未来水资源量、需水量和生态环境等状况,也关系着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否。本文以宁夏为例,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系统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措施可能带来的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水资源配置对区域水循环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并且给出了水资源配置措施下宁夏平原区、扬黄灌区和南部山区所产生的水循环变化,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是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方式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是在生态旅游的开发中,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地貌的破坏、植被的破坏,动物的涉猎等等。本文分析了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以便促进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影响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问题与挑战。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亚地区的生态环境退化已经上升为全球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区之一,严重制约了中亚及周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文章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中国新疆、中亚地区及周边区域的典型生态环境要素:植被要素和水资源要素,基于长时间序列的卫星遥感数据,研究和分析了其参数时空演进格局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近几十年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呈现退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水储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地表土壤水分减少和植被退化等。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随机模型支持下的土壤水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兴瑶  夏军  张橹 《资源科学》2008,30(3):460-467
土壤水是联系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纽带,且土壤水分动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属性。所以土壤水分随机模拟逐渐成为当前生态水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土壤水分随机模拟研究是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um,SPAC)水分传输机理的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随机模型的内涵。对当前典型的土壤水分随机动态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Milly模型(step model)、Porporato模型(Linear Model)、Shutfleworth and Ellis模型(Ramp Model)、Rodriguez模型、Laio模型,并对这些模型在土壤水平衡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推导和分析。展望了土壤水分随机动态模拟与土壤水平衡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加强生态水文学实验研究,特别是加强高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水分监测;加强理论模型的应用研究,广泛开展土壤水分随机模拟在我国非湿润区的应用;加强土壤水分随机模型在土壤水平衡分析及流域水平衡分析的应用,建立更加完善的基于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的流域水平衡模型;加强全球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动态影响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梁太芹 《资源科学》1993,15(4):66-73
黄山风景区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介绍了黄山风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论述了对黄山风景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保护黄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