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译制片的原汁原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外国影视剧配上汉语对白,然后与原片的音效合成制作出的译制片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译制水平。有人认为好的译制片可谓是珠联璧合,能让观众充分领略原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有的人则认为译制片的洋腔洋调让人无法容忍,不如直接在屏幕上加上汉语字幕,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国影视剧。近年来,随着国人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原声影视剧的大量播映,尤其是在大城市里,持后面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译制片到底能不能保留原片的原汁原味呢?  相似文献   

2.
在把外国影视剧介绍给本国观众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见仁见智的做法,就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推出的《电影艺术词典》上所列“翻译片”的条目中所指称的“译配字幕”和“译配解说”。世界各国的媒体在引进国外影视剧时都会根据自己国家的受众状况、文化背景和传统习惯设计出一种为本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引进片加工方式。比如在欧洲进口影视份额较大的荷兰、比利时等国,他们一般都要采取配字幕的方式;而在进口影视剧所占比例较低的法国,则是采用配音的方法。美国在引进外国影视剧这个问题上一向采取保守的态度,在极少量的引进片…  相似文献   

3.
将外国影视剧配上汉语对白,然后与原片的音效合成制作出的译制片在我国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译制水平。有人认为好的译制片可谓是珠联璧合,能让观众充分领略原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有的人则认为译制片的洋腔洋调让人无法容忍,不如直接在屏幕上加上汉语字幕,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外国影视剧。近年来,随着国人外语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原声影视剧的大量播映,尤其是在大城市里,持后面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译制片到底能不能保留原片的原汁原味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化浪潮席卷全国,众多外国文化流传至国内,影视剧便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各国人民通过观看欣赏他国的影视剧来了解和感受异国文化.但由于各国语言文化的差异,于是影视剧的翻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翻译不仅能使人们容易理解其内容,更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他国文化的魅力.因此,本文对影视剧字幕翻译的操纵与改写进行了二次分...  相似文献   

5.
电影字幕翻译是随着外国电影引进中国而出现的,是世界文化经济碰撞的必然产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水平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欣赏能力在不断提高,电影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指出我国电影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导演对待演员的态度因人而异。我记得著名电影大师曾说过:“对一个导演来说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对另一个导演则是自食其果的倒行逆施。对每一个演员来说,情况也不尽相同。演员是一类群体中的个体,而不是一种类型,必须对他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才能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他最合适。所以,每一个导演与每一个演员之间的关系也不相同。导演有责任发展这种关系,使演员的表演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配附在外国演员的躯壳里.故而称其为‘借尸还魂'……”。作者进而认为:”配音演员就是要把翻译过来的这种艺术语言.通过声音塑造和语言表达艺术.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种通过声音、语言要表达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精神世界:即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配音艺术是”还魂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塑造人物,是影视配音创作的核心。上海电影译制厂老一代配音演员富润生曾在《漫谈译制片艺术》一文中写道:“……把原片人物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声音、语言当作灵魂,人物形象当作躯壳,抽掉外国演员的声音语言——灵魂,用我国演  相似文献   

9.
岳婷婷 《声屏世界》2021,(11):25-26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优秀的华语影视作品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但中国影片字幕的翻译质量却屡遭质疑,因此电影译制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电影片名与字幕的翻译工作既是东西方跨语言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载体.文章从翻译方法的视角出发,以电影《大人物》的片名与字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促使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纪录片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纪录片的字幕翻译有利于文化传播。因而,字幕翻译研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鸟瞰中国》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技巧,希冀为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要讨论的是国际音像传播中不同类型的翻译,主要是针对配音和加字幕这两种目前争论较多的形式进行评价。通过国外的研究和实验来提出影视翻译现状的两难境地,期待影视技术和翻译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罗亚 《大观周刊》2013,(6):110-110
电影作为全球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而字幕翻译作为实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桥梁,需要译员应用发展眼光,在两种文化极端间选取恰当的协调点。笔者认为,当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思想碰撞时,应以翻译伦理理论为指导,尊“他”重“异”,即:尊重他者,重视“异化”。  相似文献   

13.
贾樟柯:我们观察中国的角度对观众是陌生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樟柯首部公映影片《世界》将于11月面市。10年走来,终摘掉“地下”标签的贾樟柯将如何面对艺术、官方、市场“一仆三主”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王刚 《报林求索》2009,(6):60-63
上世纪20年代,电影观众的口头禅是:什么!不演米老鼠?好像不演米老鼠,电影院就不该存在似的。支撑这种古怪心态的背景是,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后走进了电影院,花15美分,买一份希望或者对于强盗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金勇  刘家豪 《现代传播》2024,(2):93-100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传播困境与从单一性创作转向交融性国家叙事的转变。而韩国电影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表达框架后取得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创作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价值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绘画艺术在西方的绘画技法的影响下,有了素描、油画等艺术形式。而今,一门新兴的艺术——“设计”,正如雨后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校把绘画和设计分为两个不同的专业,社会上出现了以设计谋生的群体,有关绘画和设计的争论也随之而起。出于职业的因素,对两之间的异同性,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一种人认为:只要有绘画能力,设计便不成问题。而另一种人则认为:设计就是设计,有绘画的功底不见得就会设计。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多为美术院校的师生,而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为职业设计师。我认为设计师不但需要具备绘画的基本造型技能与审美意识和相关技法,更需要具备对形式美法则的特殊理解和匠心独运的创造意念。本就此话题悟出的几点看法,逐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费时经年的重磅级展览,光临它的中国观众为何意兴阑珊?让中国当代人接受并喜爱这样一个堪称文化史瑰宝的艺术历史的回顾展览,显然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手机》在2003年和2010年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和电视剧二者都是主创阵容强大,大牌明星云集,但与观众见面后引起的反响却迥然。电影《手机》以700万投资斩获5608万票房成为2003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引爆了当年的贺岁片市场,并成为一时的话题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视剧虽然由具有强大收视号召力的陈道明与王志文担纲主演,在业界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观众却不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梁启超先生曾以这三种角色描述中国的国家身份和国家诉求。今日之情势,充分印证了梁任公的期待。因此,远在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不再是与中国毫不相干的富国游戏,而是几乎所有的议题都牵涉到中国,世界对中国的期许由此略见一斑。随着2003年开启在峰会期间举行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以来,  相似文献   

20.
秦振宇 《声屏世界》2014,(1):158-160
正手机电影的发展现状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再到宽银幕电影、3D电影、未来的全息电影……电影艺术形式的每一次变革都建立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上,手机电影更是如此。3G技术(第三代通信技术)在大范围上对2G技术的取代,除了大大提高了日常通讯的质量,其超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对人们传统意义上的看电影也产生超乎预期的影响和改变。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手机宽带、手机电视、视频通话、手机网游等核心应用得以顺畅实现。广电总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