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共同的实践旨趣、不同的实践意向、可以展开的对话三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生活哲学与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认为经济生活的自由与化生活的自由是两种哲学派别的首要理念,这两种自由观存在着进一步对话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和人不断生成的全面发展的世界,它分别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存在基点和最高目标,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坚实的入学基础,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取向。回归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意义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非课题性、主观性、相对性、奠基性等特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既是客观实在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是主观先验的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只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两条通道之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生活世界”。虽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已经包含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其实质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对中国化马克思哲学形态的研究应该加强对马克思生活哲学的中国化研究,在与中国传统生活哲学结合、以解决重大现实生活问题为依据、以生活批判为手段等途径中,建构中国化马克思生活哲学。同时,以马克思生活哲学指导中国的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活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践哲学从现实的人、现实的生活出发,归于现实的实践,实现了现实人、现实生活和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现代哲学咨询通过哲学实践活动,依据各种哲学观点和咨询方法,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和理智错知方面的问题。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是实践哲学,其基本理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致,实现了"实践哲学"与"哲学实践"的统一。基于实践哲学,哲学咨询的主要任务是,关注现实人、关照现实生活,引导人们通过实践创造新的存在,在理想与现实中求得平衡,以在纷繁的世界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6.
哲学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与生活的辩证关系历来是哲学界所探讨的热门话题。新世纪伊始,当各种学科对其传统价值进行审视的时候,哲学也有必要对自身做出总结与探讨。本文将着重展开哲学追问、哲学构建、哲学方式、哲学现状、哲学回归等问题的研究性论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伽达默尔重新接续并创新发展了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形成了实践哲学的最新理论形态——“解释学的实践哲学”.正是在以实践理性反思为特征的实践哲学下,人们有了关于哲学的更全面理解,也有了对“生活世界”之实践智慧沦丧的更深刻的把握.惟有回到实践哲学上来,才能对人类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人类文明之困局才有破解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在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理解中,很容易陷入一个又一个悖论之中,无法达到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理解。我们必须从哲学主题转换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把“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分别理解为近代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主题,才能够消除诸多有关“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悖论,也才能够更为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实践哲学“改变世界”的理论本性,深刻理解它对“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话语的困限与生存论的自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生活世界观念的引入无疑起到了加强实践观启蒙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到,作为一个移植过来的、且在西方学术中就不是很明确的概念,生活世界尤其是日常生活世界无论是在学术内涵还是在思想意义上,都不可能给予我们太多的理论承诺.当代哲学的理论基础必须通过展开生活世界的自我批判,从存在主义的感性个体观走向社会历史性的整体生存理解,实现非西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等途径,最终落实到生存论的自觉建构.  相似文献   

10.
实践观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关键。鉴于以往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存在着片面的理解,从哲学史以及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实践观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察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即从康德的"世界公民"、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思想的历史演变,指出只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才使历史观真正奠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成了近代哲学主题由认识论向历史观的转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重新认识和把握这场曾经深刻而巨大地影响了人类文明进程和我国当代哲学发展格局的哲学革命的实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莺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思想发源问题一直是其文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代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原理框架承袭于黑格尔并更多地显露出青年黑格尔派的特征,而费希特哲学对马克思博士论文思想影响的研究一直被学界所忽视。通过对比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原子运动和费希特哲学的基本原理,发现费希特哲学基本原理中的正反合框架结构影响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原子运动三种形式的建构,并且也影响了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的内涵表现。  相似文献   

14.
哲学研究的发展一直影响着国内外各翻译研究体系的分化和各研究范式的更替.以往建立在理论哲学基础上的许多翻译研究脱离了现实生活世界,失去了对翻译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建构主义研究模式,把翻译看作是在自然、社会和个人精神三个世界层面上的传播交往行为,呼唤翻译走出观念文本、实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颜军 《安顺学院学报》2013,15(2):115-117
文章通过梳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旨在呼唤人的自由自觉生存本质的全面复归。异化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丧失,人的自由本质和生存之间的抵触、疏远和格格不入,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物的异化、自我异化和人同人相异化。  相似文献   

16.
《大纲》从总体性视野出发,阐明“现实的个人”不仅是社会性、历史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人的发展的三大社会历史形态就是不断打破空间界限,由“地域性的存在”向“世界历史性存在”转变的空间化过程.这种空间性变迁背后闪烁的是资本的魅影.马克思用“时间消灭空间”等经典命题对资本关系展开了空间批判,并且在资本的“创造性破坏”逻辑以及“流动性”与“自我固定化”的空间性矛盾中,看到了解放的希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空间”被更多地赋予了自主性力量,如何正确地处理好时间与空间、生产辩证法与空间辩证法、历史解放与空间解放之间的关系,如何建构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空间理论,对于回应西方激进左翼的理论诉求、诠释当下资本主义的生存境遇和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旧哲学的根本缺陷在于脱离现实,不切实际,不能满足无产阶级革命的迫切需要。与旧哲学不同,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是现实革命性。马克思哲学拒斥形而上学,以劳动为基点,实现了哲学的现实转向。马克思哲学是劳动哲学,是为劳动者服务、为社会主义运动服务的新哲学。把握马克思哲学,须强调现实性,突出革命性。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马克思所谓的"消灭哲学"的内涵,不仅是现当代哲学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未来哲学革命的重要力量。马克思的"消灭哲学",既要消灭以德国古典哲学为核心的西方资产阶级旧哲学,更要实现哲学本身的"扬弃",这种扬弃一方面是使哲学与现实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实现哲学现实功能与现实意义有机结合以及哲学主题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就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来指导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背景、理论背景等研究入手,简要阐述了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并立足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就如何更好地发掘马克思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