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6月,连日的暴雨致使江西大面积遭受水灾。6月21日,抚河唱凯段决堤,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江西音乐广播迅速派出主持人前往灾区,全天报道抚州抗洪救灾情况。报道一经播出,社会各界对灾区深切关注。同时,江西音乐广播联合江西省红十字会倡议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紧急筹集60万元物资,在6月23日就送达全省受灾最严重的抚州。6月25日,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2010,(5):I0001-I0002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不到1小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启动新闻报道应急机制。成立了由台长王求任组长的“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新闻报道应急领导小组”,全台各频率及宣传部门紧急行动。中国之声迅速启动特别报道《玉树紧急救援》,全天不间断滚动播出,对玉树灾情跟进报道。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其做出了全面、广泛、迅速的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当天15时许就播发了第一条与灾情相关的新闻,15时20分中央一套与新闻频道正式启动直播,进行24小时无间断直播。地震直播时间之长创下直播报道时间之最,其投入人力、物力也为创近年来直播报道的新高。可以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主题策划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报道,及时通报灾情,充分报道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及时反映广播电视抗震救灾报道取得的巨大成绩、积累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报道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报道,成为一个问题.2015年元旦前夜,上海外滩的陈毅广场发生一起恶性拥挤踩踏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伤.媒体对该事件进行了集中的报道,然而,报道中存在的争议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媒体反应迅速,及时报道灾情和救灾状况,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震后不久,“捐款”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严峻的考验,对新闻媒体来说同样是严峻考验。震灾发生以后,从第一时间始,由媒体不间断地滚动报道灾情,不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应有  相似文献   

8.
今年七月间,我国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沿海地区暴雨成灾,上海市一些乡村遭受龙卷风袭击,当地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但是,全国性的报纸一般都没有报道。今后几个月,我国南北各地还会发生自然灾害。怎样报道灾情?中央有关领导部门提出,灾情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新闻窗》2008,(2):11-13
在此次抗击凝冻灾害过程中,贵州电视台迅速反应,在全国最早向中央电视台传送凝冻灾情报道,及时、全面、准确发布灾情信息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对部署,真实反映贵州抗灾一线中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适时、适度、适量地报道了贵州省的抗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社会与传播时代,对重大灾情的掩盖和封杀,无疑是愚蠢的。中国媒体对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迅速、全面和立体报道,所呈现的是人性的善良和本真,真实感人,意义非凡。它不仅彻底改变了旧有的灾情报道的模式和负面形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江都县广播电台充分发挥有线广播的应急功能,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全县的灾情以及抗洪、自救的信息迅速及时地传递给听众。《本县新闻》节目由过去的15分钟,延长到了30分钟,信息容量达50条之多,且90%是当天发生在抗洪第一线的消息;《江都生活》节目由过去每周三档,增加到每天一档,大量地报道灾  相似文献   

12.
翟杉 《现代传播》2008,(2):99-100
2008年1月18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1月21日开始,打破既定节目编排,在覆盖全国的"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节目<爱心守望风雪同行>,成为全国新闻媒体中第一家意识到灾情严重的媒体,也是报道最为迅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媒体系充分体现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国家电台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2008年2月19日,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李宗达、公安部宣传局局长单慧敏、交通部体改法规副司长柯林春等和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就 "中国之声"的此次特别直播节目,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与作用"为题,在北京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韩彪  于都 《军事记者》2008,(8):56-57
2008年5月1213北京时间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在新闻频道的15时《整点新闻》中头条播出了地震的消息,就此开播了《突发事件·关注汶川地震》的现场直播报道,24小时不停机。央视反应迅速,报道客观、权威、翔实、充分,为党和政府及受众提供了全面的灾情资讯,  相似文献   

14.
9月23日,日本新潟发生地震.这是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来日本发生的破坏最严重的地震,地震烈度也与阪神大地震相同,同为7度;大地震中除了死伤2000多人之外,还造成9万人左右有家难回.日本媒体非常重视并迅速投入这一突发事件报道中.  相似文献   

15.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国媒体的迅速反应程度是不可以忽略的,我国以不同的方式,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推出了专题报道或者直播.据有关资料记载,这是我国反应速度最快的一次报道,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最迅速的一次报道,最全面的一次报道.这表明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已经开始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仍然要进行完善和改革,更好的为我国新闻报道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3,(6):41
2013年4月23日,在四川雅安地震灾情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国扶贫基金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灾情发生至今所有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进行捐助的情况。其中,作为川企代表,黄老五食品第一时间发起了捐赠产品的号召,黄老五生产线全线生产,优先为灾区同胞供应黄老五酥类产品,推迟对全国市场所有订单的供货,直至灾情解除。如此快速反应,举十分之力援助同胞,感动全国。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视野下的灾难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国内各媒体都第一时间公布了灾情的发生、发展状况以及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救灾的感人场景,在客观、及时报道新闻的同时,还广泛宣传了灾害常识和自救方法,体现出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唐山大地震时的那种"三多三少"的倾向得到改变,由于传统的灾难报道观念的束缚,我国的新闻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往往存在这样的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报道领导,少报道群众;多关注群体,少关注个体.新闻中虽然也能看到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对灾区人民的关怀,但这种关怀是一种政治关怀和物质关怀.考察这次地震灾难报道,人文主义关怀精神一直渗透在各媒体的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18.
重庆晨报5月11日—18日一周来,关于汶川地震的灾情报道十分出色。表现在下述8个特点上。第一,灾后4小时,即5月12日下午6点过,重庆晨报就迅速及时编印发行10万份号外报道汶川大地震情况,既反映了新闻媒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也反映了报纸的政治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伤心的大峡谷》和《境外赌场围攻中国》两篇文章是我近年在新闻采写中较有心得的作品,我将结合这两篇文章谈谈个人在发现新闻、进行突破性采访方面的经验。 1999年10月3日11时20分,被誉为"西南第一漂"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马岭河峡谷风景区发生一起缆车坠落事故。事故致使35名乘客死伤,其中14人死亡。采访前我发现已经有报纸简单报道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初步死伤情况,但对于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太明了,也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出于新闻职业敏感,我感到这次事  相似文献   

20.
4月20日8点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发生后数分钟,地震消息已经在微博上流传,随后全国各地新闻网站迅速发布关于灾情的新闻报道。与青海玉树地震、汶川大地震时相比,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当前的网络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论在速度上还是报道角度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变。但是速度的追求、激烈的竞争和信息的碎片化,让网络新闻媒体在进行重大灾难新闻报道时忽略了一些新闻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