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培育‘灵性人’”是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念。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并贯彻落实“灵性人”培养观念,积极培育“灵性人”,既有“创新时代”发展和高职教育本真价值选择的客观动因,也受满足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和高职生生命成长的主观需要驱动。为助力高职教育引入并贯彻落实“灵性人”培养观念,推进“灵性人”培育,继而促进高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应打造灵性管理团队引领“观念”的转变、创建灵性校园环境推进“氛围”的营造、开展灵性教学活动带动灵性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校园”概念的提出与建设,使高校的思想教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在积极建设“数字校园”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建好“路”,做好“数字校园”信息安全基础建设;配置好“车”,做好“数字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软件平台建设,多载好“货”,以引导为主,以传统校园文化的数字化沉淀为核心内容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加强“驾驶员”的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建立“交通规则”,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数字校园”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曹禧修 《西江大学学报》2003,24(1):29-32,47
文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的文学性,文学性的内涵准确地说并不是文学独特的表达形式,而是文学独特而有“灵性”的表达形式,也即“成为内容”而且也“意味着审美对象”的形式。只有它才是文学性的真正内涵所在。因此,从理论上讲,文学研究只有“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才有可能真正触及文学的内核,抵达文学的本体;既呵护文学的灵性,也揭示出文学的内部规律;既防止纯粉碎的外在研究规避文学表达形式的特殊性,也防止纯粹的形式批评有意无意地宰割文学的灵性,真正做到把形式的分析与意义的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师》2020,(8):F0002-F0002
杭州钱塘新区孙琍名师工作坊以灵性语文为核心,以灵性课堂为纽带,使工作坊成为专题研究的平台、学科发展的引领、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从而悦师乐生,致力于让教师成为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不断丰富“灵性语文”的教学思想,不断探究“灵性语文”的教学实践。“灵性语文”是在浙江省第六届教研课题二等奖研究成果“情缘音乐灵性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基础上,课题负责人孙琍老师提炼并形成的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他坚持运用“诚、勤、立、达”的校园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打造“书香校园”“科研校园”“民主校园”“信息化校园”“国际化校园”,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他特别强调,学校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应不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坚守自己教育信念的同时,加强与家长、社会的沟通。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导致学生的习作只会“克隆”,而不会倾吐真情。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写出童真,首先要让学生通过感悟大自然、关注家庭、校园、社会来体验童真,建立素材库,厚积以薄发;同时教师还要关注个体、激活“童言”,让学生释放童真,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7.
章通过对校园化的分析和研究,阐述了校园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主要认为:校园化是学生从“大中学生”到“小大学生”过度的桥梁;校园化是联结个人与集体,学校与的纽带;校园化是青年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等等。  相似文献   

8.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校园化的分析认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校园化为载体,并做好如下工作;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立意;把爱国主义的“大教育”与一点一满的“小教育”结合起来;把显性教育活动和非显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校园化活动应注重和形成既丰富多采、热烈活泼又严肃理性的校园政治化圈。  相似文献   

10.
张三丰诗歌“灵性”说以道家道教本体论哲学为指导,将诗歌的产生归之于诗人客观存在的心灵或灵性之流露,不同于传统儒学“诗言志”观从义理上对诗所做的阐释,通过对吕洞宾、韩湘子和苏轼、邵雍分别代表的道、儒诗人诗作的验证,圆通了自己的诗歌灵性说,并进一步设计了诗歌灵性流露的多种方法原则。不仅如此,他对于“灵性”的语汇称谓及其文学意趣诉求与审美追求,与中晚明“性灵”诗学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因此,张三丰诗歌“灵性”说在我国诗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生需要有“灵性”的基础。然而,由于教学时的“囫囵吞枣”、练习时的“炒冷饭”、考试时的“重结果轻过程”导致了学生的基础缺乏灵性。灵性的孕育需要建立在真正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詹万生 《中国德育》2004,(10):75-75,80
翻开尚晓梅的书稿,“让生命灵动”五个字映入眼帘。我立刻被这本书的主题词或者说是核心概念吸引住了。“让生命灵动”,多么鲜活的、富于灵性的、充满活力的、蕴含丰富情感的、具有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想,“让生命灵动”是一个青年教师从心底涌动、喷薄出来的对教育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的灵性之光;作为教育理念,“让生命灵动”  相似文献   

13.
“校园特区”几时休?●王淦生何谓“校园特区”?——高三、初三乃至小学六年级这些毕业年级的学生们享有“特殊优惠”政策之谓也。这些“特区公民”们享有非毕业班学生所没有的“豁免权”:公益劳动,可免;社会活动,可免;文体活动,可免;非升学考试科目,可免……直...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四册收入袁宏道文《西湖游记二则》 ,该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称 :“作者不尚夸饰 ,而只就眼前之景随意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他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笔者琢磨再三 ,认为此话概念混淆 ,语义不明 ,有碍于教学。“灵性”一词的意义指动物经过训练而具有的智能。西湖作为自然景观 ,不可能具备灵性。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赋西湖以人的感情 ,说西湖有“灵性” ,未尝不可。问题在于 ,这条提示语 ,在“灵性”一词后紧承一破折号 ,解释说作者“是用自己的心来感受西湖之美的”。这显然是把“灵性”与“性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要求我们在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走进我们的校园,晨读、课间、放学路上,时时可闻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教室、展室、走廊墙上,处处可见孩子们充满灵性的习作。我校自实施“书香校园”实验以来,倾力为学生搭设了一个自主、开放、轻松的课外阅读平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积累语言,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从高校校园化的内容、特征和主要功能来认识师范院校校园化建设对创建“明校园”的重要推动作用。高校校园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物质化、组织制度化和学校精神化。其具有三个突出的功能:(一)开发学生智力和提高学生科学化素质的功能;(二)渲泄情绪,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功能;(三)满足精神需求的功能。结合过去师范院校开展校园化活动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校园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化的品位,把校园化建设纳入“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系统工程中,努力做到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立足实际,及早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7.
付昶服 《湖北教育》2005,(10):48-49
“快乐校园工程”,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创建会说话的校园,为学生提供快乐的环境;创建快乐的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创设多彩快乐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校园工程”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感到幸福和快乐。实施“快乐校园工程”,要通过教师快乐有意义的劳动,让学生在无际的学海中快乐求知,由“厌学”为“爱学”,由“爱学”到“乐学”,最终达到“学会”、“会学”,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为终生幸福打好基础。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8.
广角     
教育部调研浙江省“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议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富阳市召开;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杭召开;义冬教畜课标修订工作启动;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考肯定要改,但不是简单取消……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偏重于社会正统观念的传授和理性的分析,漠视对学生灵性的培养。很多学生不具备“言我心声”、“我手写我心”的能力,所说所写不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而是小大人式的“套话”和“废话”。语文教学,能否把孩子教得更聪明,关键取决于对孩子灵性的培育和激发。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灵性呢?  相似文献   

20.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08,(4):2-2
中国人第一次“英语革命”;雷州校园血案;“西部计划”志愿者生存调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其人;中国新一代的全球化视野;部分澳门中学生为高薪弃学转投博彩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