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代商人的家庭生活与经商活动相互交织,家庭关系中常常家业难分。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是考察家庭关系的重要内容。宋代商人的家庭关系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根深蒂固的家观念既是家庭的捏合力,同时也成为宋代商业持续发展的一种内在制约。  相似文献   

2.
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宋代商人家庭成员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其中父商子仕的现象很值得关注.以这一现象为中心考察商人家庭的变化轨迹,可以从一个角度捕捉到宋代商人的家庭观念和心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白一共创作了一百四十多首闺怨诗,在他所有的诗歌中有具相当重要的地位。李白闺怨诗的内容广泛,主要表现出了唐代妇女的生活习性及命运遭际,包括描写商人妇的埋怨与憧憬、农家女子的无奈与忧虑、征人妇的寂寥与愁苦、宫人妇的苦闷与幽怨,还有反映弃妇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宋代民间商业的开展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商人的经营活动是家庭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开展宋代商人家庭的经营活动的研究,从市场分层、性别分工、职业内部分层、地域流动等几方面梳理、归纳与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家庭史研究而言,将会有补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封建王朝中较为积贫积弱的朝代,"歌儿舞女以终千年"思想的盛行,朱熹理学作为官学的确立,军事外交的虚弱等等,都给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阶层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这些痛苦和灾难在宋词中便有如实的反映,其中有不少篇章描写了游子妇、征人妇、商人妇、弃妇、下层歌女、宫女、沦陷区妇女的血泪生活,这些怨如慕、泣如诉、凄婉感伤的词篇充分展示了赵宋一代妇女的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6.
西京是北宋最早设立的陪都 ,是仅次于东京开封府的政治中心 ,其守臣的更换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朝廷内部政治变化。搞清宋代西京守臣的易替 ,会对宋代文史研究提供许多便利  相似文献   

7.
家庭、职业和社会等方面的动因共同塑造了民国时期苏州轿妇群体勤劳、耐苦、逐利的职业形象,人们对其评价不一,透过这些评价折射出苏州轿妇社会地位的低下及其谋生的艰辛。苏州轿妇这一特殊职业群体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江南农村社会演变的曲折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对于再醮之妇的歧视达到顶点,与之相应的是,娶再醮妇之男子也难以独善其身,在遭受歧视之余,还须承受种种现实打击。因此中上层社会的拒娶再醮实质是惧娶再醮,是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抉择。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它导致许多理论上的家庭重组无法实现。士绅阶层甚至出现鼓励男子丧妻守鳏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元代社会是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商业的繁荣发展,商人的地位较之以前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元杂剧作品中大量出现,许多剧目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及商人的各方面生活情况。他们在爱情婚姻中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在家庭生活中又表现出一定的无能为力。这与当时社会重商的价值观是分不开的,其中有些现象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其创作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关于《变形记》的解读,至今还没有从后现代的角度来理解。按照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理论,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消解责任的小说。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与卡夫卡对家庭责任感的消失密切相连的。文章从卡夫卡恐惧做养家男人、不愿做养家男人、想象做养家男人及至逃避做养家男人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说明卡夫卡家庭责任感的淡漠影响到了其作品的主人公,也是逐渐丧失了其养家责任,体现了后现代的消解性。  相似文献   

11.
从简牍资料看秦的家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一般认为,因秦代父子大多异居别业,故核心家庭是当时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扩大家庭极为罕见。其实,这一观点带有主观臆想的色彩,并无可靠的立论依据。从秦代简牍资料来看,秦时的家庭类型中,核心家庭与扩大家庭是同时并存的,而且扩大家庭是家庭结构中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近年来,失独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失独群体除了要承受丧失儿女的孤苦,更要担心疾病和养老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难题。通过以往的研究了解到,失独家庭的困难简单地从物质层面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失独家庭对精神关怀、精神关爱的需求表现更为强烈。因此说,做好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工作和提高失独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是目前做好失独家庭帮扶工作的重点。基于此,选择失独家庭的精神关爱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认真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困难现状后,分析和探究给予失独家庭精神关爱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徽州万氏自清初一直居住在黟县宏村,万氏文书中有一份光绪年间"流水日志"记载了一个徽商家庭日常消费状况,此商人家庭生活俭朴,而且日常消费物品中大量使用机器生产品。这份档案资料从物质层面展现出近代徽州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时的生活实态。  相似文献   

14.
十大商帮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但最终因小农经济意识、区域封闭性和非制度化的企业管理等文化缺陷而湮灭。温州商帮是当今国内成绩最突出的企业家群体之一,但也遭遇发展瓶颈。温州商帮应吸取明清十大商帮的经验及教训,创新思想意识,改变交易方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区域特色文化,以保持活力并延长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魏晋吴姓陆氏门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的江南土著大族中 ,以吴郡陆氏人才最多 ,家族最盛。这与陆氏门风有很大关系。孙吴江东化过程中 ,各大族形成了独特的门风 ,魏晋时期陆氏门风表现为忠。与吴姓张、朱、顾氏以及琅邪王氏相比 ,陆氏在忠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陆氏门风形成于儒家“臣事君以忠”及孝道原则 ,对于陆氏家族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顶商人”是一种畸形现象,是市场经济不成熟、不完善的产物。“红顶商人”与民争利,利用特权敛聚财富,不但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而且滋生政治腐败。要彻底清除“红顶商人”现象,应采取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推进政治民主化,制定“国家公务员法”和加强监督力度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徽商“贾而好儒”是徽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歙县长龄郑氏是晚明兴起的著名徽商家族,对该家族文献的研究表明,长龄郑氏致富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脱贾入儒”现象,并对其发展和最终命运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徽商“贾而好儒”是徽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看法。歙县长龄郑氏是晚明兴起的著名徽商家族,对该家族文献的研究表明,长龄郑氏致富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脱贾入儒”现象,并对其发展和最终命运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人际交往甚至学习上仍存在较大的压力,他们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这不仅是一个个的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积极关注。本文作者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园幼儿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的家庭中,祖辈参与的力度在不同的家庭中是不同的。本文就隔代教育的状况如何、幼儿家庭的哪些特点促成祖辈成为孙辈的主要教养人、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哪些个人特点、祖辈主要教养人的隔代教育对幼儿带来了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