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少宜共勉     
有位新闻学教授在报上写了篇《中国人与中国文》,用几个病句说明青年编辑、记者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素质差。教授对青年的关心溢于言表,对维护汉语的规范,也是至诚的。然而,我认真拜读后,发现千把字中,可能由于疏忽,病句竟也有几处。这不禁使我怀疑他所举的那些病句全出自青年笔下,抑或也有“非青年”的疏忽。限于篇幅,仅举两例。一,“须知报刊、广播、电视的语言,本来应当是规范化的,足以为人表率。”“语言”怎么能“为人表率”呢!二,“让这些同志当报社编辑,只能是贻误众生。”  相似文献   

2.
十天采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抓住机遇、追赶时代的内蒙古兴安盟,她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真是山好水好人更好。体会尤深的是,切不可再用老眼光看边远地区了。没想到了乌兰浩特,我们依然像在北京一样感受到浓郁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气氛。那几天,盟里主要领导忙于接待外商,他们只得挤时间来同记者组的同志座谈,介绍兴安盟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思路和战略构想,阐述他们酝酿已久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已采取了许多实际步骤,  相似文献   

3.
4.
5.
书山达标联想并与同仁共勉蔡家武(广东省五华县图书馆)我馆挂上了三级达标牌,见有的同志沾沾自喜,满足现状,感慨系之。达标牌子馆中悬,任凭商海啸横流,岂可踌躇满志焉?!敬业书山惯度秋。当悟登峰途尚峭,宗旨两为匡世盛,应知夺锦事犹艰。方塘万亩溉花稠。娘娓卷...  相似文献   

6.
7.
文字与图片,是构成报纸这一宣传媒体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好比人之两腿,车之两轮。文字稿扬文字大跨度、长时间、可修饰之长,将书面语言组合得清新隽永,朗朗上口,耐人阅读,从而牢牢植根于报纸版面;图片则以具体的新闻形象示于公众,让墨黑的新闻纸上生出暖色,使靓丽的版面闪现动人的“眼睛”。二者珠联璧合,“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提法应运而生。 新闻图片是将瞬间的形象一次性定型,不可能二次创作、另行修饰,因而具备令人信服的真实感;画面动静巨细,雾雪风雨,可一一再现得淋漓尽致,给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展现活灵活现的具体形象,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可视性;“第三只眼睛”审视社会、关注生活,滴水见光辉、无声胜有声等,凡此种种,文字便显得鞭长莫及。 提倡重视图片,并非“唯图独尊”。笔者以为,县市党报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宜图则图,宜文则文”。以恰到好处的表现形式,服务于报纸主题内容,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12年以来,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三个大假期间,据对个人领取加班补贴的不完全回忆、统计,应该有80%的时间是在值班、外出采访.  相似文献   

9.
浙江西南部山区是我国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建立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丽水日报编辑部就扎根在这块森林茂密、山峦重叠、富有革命传统的土地上。近一年来,我们报纸紧密联系实际,开辟了《老少边行》专栏,经常组织记者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老少边”去访老(老党员、老干部、革命老人),访贤(勇于开拓、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访富(各类形式的专业户),写出了大量报道,使报纸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重要的是记者、编辑在深入“老少边贫”地区采访后,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  相似文献   

10.
注目凝思字行间,心悦神驰天地宽。整眉求索若千般,灵犀万种渡暑寒。更酉磋跄豪情在,挥纸舞墨痛并甜。化作血雨兰台祭,丹心犹润风采艳。笔耕——与《兰台内外》杂志社同仁共勉@顾嵬君~~  相似文献   

11.
12.
梦圆汉宜     
姚航 《报林求索》2012,(9):37-39
<正>汉宜铁路开行动车组列车26对,全程最快仅99分钟,沿线各站均有8趟以上动车停靠,使得武汉地区旅客西行入川更加快捷。汉宜铁路的身世最早可追溯至川汉铁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两大宏伟梦想,一是修建三峡大坝,二是建设川汉铁路。100多年前,承载强国之梦的川汉铁路被提上议程,无奈受当时技术、财力的制约,一次次被提起,又一次次被搁下。直到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汉宜铁路成为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铁路网络"四纵四横"中的"一横",被提上建设日程。2008年9月17日,汉宜铁路举行奠基开工仪式。近4年后,迎来通车。  相似文献   

13.
宜红茶史话     
<正>宜红茶,又称宜红工夫茶,是中国工夫红茶的典型代表和传统出口商品。1892年由广东籍实业家卢次伦,在湖南省石门县的宜市建"泰和合红茶号",收购石门、鹤峰、五峰、长阳四县的毛红茶精制加工创制成黝黑的米茶,正式定名为"宜红茶"。清末民初,祁红、宜红、宁红并称中国三大出口红茶。民国初年,随着泰和合红茶号1917年停业,宜红茶加工、集散中心北移至五峰县渔洋关,并于1920年后达到最盛期,后因时局动荡,产量有所减少,抗日战争暴发,宜红茶生产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公共图书馆基于其公共性特征,应敞开大门欢迎读者入馆,不宜采用"刷卡入馆"方式,对入馆读者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5.
“谨小慎微”这个词,现在似属贬义,多指对于细小的事情过分谨慎,以致流于畏缩。其实“谨小慎微”在古代却是个褒义词。谨小慎微,本作“敬小慎微”。《淮南子的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谓用谨慎的态度对待细小的问题,以防造成较大的错误或损失。对一般人而言,是否适用谨小慎微,本人不敢妄作评论。而对报纸编辑来说,我觉得用得上“谨小慎  相似文献   

16.
读书宜杂     
每当朋友光临寒舍,站在我的书橱前的时候,总是说:“你可真是个杂家。”其实,“家”不敢说,“杂”倒是真的。理论、文艺,今的、古的,经济所限,书的数量不多,但种类繁杂,可谓书花八门。我想,新闻工作者(包括业余通讯员)读书杂一些为好。道理很简单:记者采访不可能老是在一个行业(其实一个行业也不只一门知识),编辑也不可能总编一类稿件。我也是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的.记得有一年我到医院采访,许多一般的病症、术语我都听不懂,采访感到很吃力。  相似文献   

17.
转载宜摘要     
不少报纸开辟了《文摘》、《文荟》、《书报摊》等专栏,读者是欢迎的,就象人们喜爱什锦糖果、什锦饼干、什锦酱菜、八宝饭、三鲜汤一样。喜欢在有限的量内蕴含丰富多采的质, 这大概就是大众口味吧! 然而,地方报对中央报刊许多长文章,每每全文照登,使读者倒胃。“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自然省力,不过千报一面,岂不僵硬、单调? 我佩服羊城晚报的魄力,中央报刊的一些重要文章,在它那里被处理成了提纲挈领,点明要旨的二三百字的消息。自然也有《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气盛言宜     
人民日报1985年5月11日刊登的通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么敞开的》,获得1985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这条好新闻好就好在有一种胆略和气势在里面。作者站在全国角度写武汉,高屋建瓴,大张大合,以武汉三镇敞开城门的艰辛、曲折与变化,向人们指出了一条改革之路,被称为是“正面报道中心大城市全面开放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9,(2)
评报评刊文章须具备议论文体“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这就似乎给报刊审读文章或曰报评刊评定了型,注定它只能是“三大块”式的论说文。所以,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报纸上发表的不少报评刊评文章虽然观点也正确、见解也蛮不错,可给人千篇一律的印象,引不起阅读兴...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发挥园林绿地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为市民和旅游者提供服务、防灾减灾、使城市永续利用等功能作用,文章以蚌埠市为例,分析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