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雕琢削球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乒乓球队在第45届世乒赛上的辉煌成绩与削球运动员无缘。今年10月在合肥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中,削球运动员又无一人染指前三名。削球打法怎么啦?在第45届世乒赛后,总教练蔡振华提出,“削球打法在构思、培养、训练上都有问题。作为一种打法类型,教练员没有新构思,运动员没有样板是不行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孔令辉:出生日期:1975-10-18出生地:哈尔滨身高:1.74米打法: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战绩:1995年第43届世乒赛男团、男单冠军;1995年世界杯单打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双冠军;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男团、男双冠军。王励勤:出生日期:1978—06—18出生地:上海身高:1.85米打法:右手横扳两面弧圈结合快攻战绩.1996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双冠军;第44届世乒赛混双季军、男单第五名;1997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亚军;1998年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冠军。闫森:出生日期:1975-08-16出生地:江苏身…  相似文献   

3.
第四十四届世乒赛闫森出人意料地荣获男子单打的探花,知情的圈里人均交口称赞:小闫能有今天的造诣和成就,实属不易。 闫森今年22岁,徐州人,为人坦诚热情,交友豪爽仗义,对师长尊敬孝顺。他敬业执著,性格倔强。 从身体条件看,闫森并不是上等胚子。他身材不高,打球的专项素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游击队长”——瓦尔德内尔 35岁,瑞典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人称“游击队长”,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从十几岁开始参加了9届世乒赛,曾获第40、41、42、45届世乒赛团体冠军,第40、44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第11届世界杯男单冠军,第25届奥运会男单冠军,他是世界乒乓球史上获得冠军“大满贯”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2,(8):14-14
1994年闫森一进国家队,李晓东就是他的主管教练,几年的相处,师徒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李指导去了女队,闫森有什么心事还是愿意找李指导唠叨唠叨。谈起昔日这个徒弟,李指导深爱有加…… 要我说,用“好孩子”来形容闫森最恰当不过了。 为人重情重义、厚道朴实的闫森做人很诚恳,他不会当面奉承你,却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蓦地听说了刘国梁退役当教练的消息。虽然自2000年世乒赛团体赛之后,刘国梁“绝技不绝”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想到他可能会悄然退去,但已习惯了听他说“我从未放弃”、“我要为直板打法闯出一条新路”,如今正值亚运酣战之际,本以为“刘国梁能否重振雄威”会是本届亚运会的一大看点,却未成想他已离开战场坐入了中军帐。应该说,刘国梁在告别赛场后担任教练可谓“人尽其才”,毕竟他的智  相似文献   

7.
刘国梁:9月23日,电视里见1976年1月10日出生,右手直握球拍,正胶快攻打法。今年24岁的刘国梁是乒乓球历史上少见的天才型选手,他的天分体现在技术、战术运用、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再加上他的勤奋和钻研,使他在1999年荷兰世乒赛上夺得男单冠军之后,成为乒乓球历史上夺取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大赛所有项目冠军的第一人。因为最先在国际大赛中使用“直板横打”技术,刘国梁16岁时便一举成名,并且将身临困境的中国传统直板快攻打法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继1994年世界杯团体赛和1995年43届世乒赛为中国队…  相似文献   

8.
“乒乓王国”的几项男子“王冠”失落,曾引起球迷广泛关注。如今,许多人已从理解转向“今后怎么办”。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日前在北京透露了中国乒乓球界今后的打算。李富荣指出,第三十二届、第三十五届世乒赛后都有一些出色的新手超过了老一代,很快夺回了冠军,这一次新手的技术打法、整体水平没有超过老一代,是“有新手没有新打法、新技术”,因此再重新夺回冠军难度很大。他提出了几条措施: 一、技术打法的创新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但创新不是轻而易举的,大的改动需要时间,还要作具体分析。如对陈龙灿等老运动员,只能是“修修补补”:对于沈潼、马文革等新手,改变技术打法、训练  相似文献   

9.
赵家强 《新体育》2003,(9):40-41
他被认为是天才,却厌倦读书,独倾情于乒乓球事业…… 他的防守攻击型打法显示威力,被中国乒坛张燮林称之为“一鸣惊人”…… 韩国超级替补、世界排名第61位、第一次出征世乒赛的他连续淘汰庄智渊、马琳、格林卡等乒坛名将,勇夺亚军,连韩国人都大呼“没有想到”…… 他从小梦想到中国打球,如今如愿与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亲密接触”…… 他就是韩国的乒乓球希望之星朱世赫。  相似文献   

10.
磨难“茶馆” 通往国家队的道路崎岖又艰难。 那时,我的打法和王会元、施之皓一样,一面生胶,一面反胶,当时的偏见认为关键球用这种拍子没法打,正好第36、37届世乒赛,施之皓又都是在决赛最后2分输的,所以,许多人认为我这种打法没有前途,纷纷改换胶皮,比如马文革,他原来和我用一样的胶皮,改了半年后就夺得了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1.
容国才于1959年获得了世乒赛男单冠军,这是中国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两年之后,在1961年的北京世乒赛上,中国队全力以赴,取得了辉煌成绩。中国队以庄则栋、李富荣为首,获得了团体冠军及男单冠军。自那以后,连续两届世乒赛也都是中国人的天下,中国人以其更全面的直拍快攻打法及又快又有力的反手打法,将50年代占尽风光的日本选手赶下了台。  相似文献   

12.
称之为“国球”的乒乓球运动 ,以其在世界乒坛上的常盛不衰的优异成绩 ,使世界为之惊叹 ,使国人为之骄傲。在世界锦标赛中 ,国手的精湛球艺 ,令球迷们振奋喝彩 ,大饱眼福。各国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要保持我国的领先地位 ,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是必要的前提。每届世乒赛中都会出现新人、新技术、新打法 ,正是在“百花齐放”的方针指导下 ,我国运动员的各种打法、技术战术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攻球、孤圈球和削球等多种类型的打法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使我国运动员能适应各种打法 ,保持世界一流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 ,削球…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8,(3):66-66
张燮林——直板长胶削球打法的张燮林.球路刁钻.擅长滑板进攻.人送绰号“魔术师”。第27、28届世乒赛团体赛.作为主力的张燮林两次在决赛中出场.他发挥稳定,尽显大将风度,为中国队团体夺冠立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4.
《新体育》1995,(7)
孔令辉,1975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6岁开始学乒乓球,11岁进省队,13岁进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获第二届全球青年锦标赛男团、男单冠军;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冠军。 孔令辉的性格外向,自小特别淘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变得内向起来,文文静静,稳稳当当。血型:B;最喜欢蓝、白、黑颜色;最高兴和最难忘的事是在世界大赛上获得胜利;最讨厌说谎的人;最喜欢的格言是:“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信心一定会输。” 男队主教练蔡振华很欣赏这位年青的选手,曾评价他说:“孔令辉敏捷,稳重,技术全面。就是缺少点魄力和冲劲。这类选手迈上新台阶需要的时间一般要长一些,但一旦上去就会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孔令辉在夺取43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后,决心再接再厉,不断向新台阶迈进。摄影 杨昌忠  相似文献   

15.
感受李楠     
最初认识李楠是在45届世乒赛上,直拍打法的爸爸指着电视屏幕上一个正挥拍奋战的女运动员挺高兴地说,“看,直拍”这是个高高瘦瘦、梳着利落短发的小女孩儿。看上去很文弱、清秀,给人以亲切温柔的感觉,却使用这种在女队员中并不常见、偏于凶狠的打法,所以,那时候就对她印象颇为深刻。时隔近三年之后,我作为《乒乓世界》的特约记者,在临近春节前的一个中午与她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聊起她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设想,可以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儿纯净而智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自从第37届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对球拍和发球等部分规则进行修改之后,使我国“前三板”中的发球抢攻及倒板击球两项技术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给采用横拍全攻、弧圈结合快攻、削攻结合等打法的选手去对付欧、亚诸强选手都增加了困难。有鉴于此,中国乒协决心重振直拍快攻打法,用自己的传统打法去支撑大局。但是,近年来除了一线队伍中的一、两名尖子外,  相似文献   

17.
一、序言横板削攻型打法是我国乒坛上的一种流派。削攻型选手自六十年代以来在历届世乒赛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直握球拍的张燮林,横握球拍的林慧卿、郑敏之都不愧为这种打法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通过第49届世乒赛及2007年世界杯前八强比赛的观察和统计,对快弧类两面拉打法与单面拉打法相互对阵时双胜组合发抢特征进行研究。双胜组合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连续两个发球权都得分的组合。探讨快弧类上述两种打法双胜组合发抢的一般规律。为快弧类单面拉对阵两面拉和两面拉打法对阵单面拉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猜猜看     
《新体育》2005,(6):52-52,64
1男性,36岁,出生在欧洲某国。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打法,14岁入选国家队,其事业的第一个颠峰时刻是在第39届多特蒙德世乒赛,第二个颠峰出现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他曾战胜过瓦尔德内尔。单打最好成绩是世界杯冠军。本届世乒赛第三轮被中国的一位小将斩于拍下。  相似文献   

20.
王威 《乒乓世界》2002,(3):10-11
最初认识李楠是在45届世乒赛上,直拍打法的爸爸指着电视屏幕上一个正挥拍奋战的女运动员挺高兴地说,“看,直拍!”这是个高高瘦瘦、梳着利落短发的小女孩儿。看上去很文弱、清秀,给人以亲切温柔的感觉,却使用这种在女队员中并不常见、偏于凶狠的打法,所以,那时候就对她印象颇为深刻。时隔近三年之后,我作为《乒乓世界》的特约记者,在临近春节前的一个中午与她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聊起她过去的经历、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设想,可以说,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儿纯净而智慧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