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孔令辉接反手位短球,多用正手接,比如正手拉弧圈,正手搓,撇等,有时也会用反手来搓长、摆短控制对方。搓球的方法是在推挡的基础上,利用前臂和肘的弯曲与伸展力量,在手腕与球接触的瞬间,利用球拍的角度加以摩擦,以达到控制落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04,(5):28-31
男双第一阶段AA组 王皓/孔令辉胜在三个方面:第一,接发球的手段比马林/陈玘全面,有摆、有挑。第二,有正手有反手,原先都认为掉过身接发球基本意味着摆短或者搓接,王皓/孔令辉却在正手挑打的既有基础上,如今反手挑用得也挺熟练了,这样接发球的隐蔽性、出手速度都会优于马林/陈玘。单就技术而言,马林的挑打准确性不是太高,加上他打球并不属于胆子很  相似文献   

3.
本组图与“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的“定式”1A非常接近——李静发下旋短球到王励勤正手(图1-2),王摆至李反手(图3-4),李搓长到王底线(圈5-6)。但由于王还原及时(图4),且李搓球的落点是到王反手边线而不是中路追身(图6),速度也不够快,让王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用反手拉出质量较高、又长又顶的弧圈到李反手底线(圈7-9),李勉力侧身反拉失分。从中可以看出,要成功运用“定式”,发球后第三板的速度和落点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制胜的十大秘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依赖发球得分的机会逐渐减少,形成相持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的实战要求,我们为大家提供以下制胜的十大秘诀: (一)后发制人 对于难以上手挑打的短球,有时可以快搓(如搓至对方的正手位),当对方拉球的质量不高时,就在下一板反撕、攻击。注意打落点,做好连续进攻的准备。 以A组图为例,塞弗在侧身位用正手发半高抛侧下旋球,对方正手摆短,塞弗反手回搓,对方拉直线,塞弗运用反手快拉的衔接技术直接转攻。类似的衔接技术在发球后的第五板和接发球后的第四、六板中经常被运用,难度较高,通常是在双方控制与反控制过程中由被动一方所采用。一般来说,衔接技术用小动作比较适宜,因为对方来球具备一定的速度。此外,站位两脚略有前后,右脚稍前,重心偏高一点,引拍挥臂以前臂为主,击球点以高点为宜。 无论正手还是反手,衔接技术均以前臂、手腕动作为主,基本不宜使用大幅度的转腰引拍动作,这是它与拉下旋的主要区别所在。图中塞弗使用的主要就是前臂小动作。 (二)抢攻台内短球 发短球后,迫使对方摆短,我方再抢攻,注意抢攻时动作不宜太大,要有爆发力。  相似文献   

5.
李佳薇技战术运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李佳薇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女子单打1/4决赛、半决赛等几场重要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其发球多变并带有迷惑性,发球抢攻意识强,但发球和发球后(第三板球过渡)的控制不够精细.(2)接发球以搓、摆近网短球为主,反手接发球和正手接下旋球是其弱点.(3)李相持能力一般,尤其在正手的相持中失误率较高,但反手主动上手后和正手的衔接技术流畅.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十大经典战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场比赛的经典之处莫过于变化。头两局。老瓦的接发球有比较大的问题—一对波尔的正手逆旋转发球,起初以慢摆中间或中间偏正手居多,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第二时间而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发球。但是老瓦自己能意识到,“我这样是不行了”.接下来就配合正手搓侧旋长球,并适时利用反手的摆、挑去接正手位的球.再加上正手的挑打。在接发球中寻求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李佳薇在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女子单打1/4决赛、半决赛等几场重要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其发球多变并带有迷惑性,发球抢攻意识强,但发球和发球后(第三板球过渡)的控制不够精细。(2)接发球以搓、摆近网短球为主,反手接发球和正手接下旋球是其弱点。(3)李相持能力一般,尤其在正手的相持中失误率较高,但反手主动上手后和正手的衔接技术流畅。  相似文献   

8.
接发球后第4板的反拉要点: 1.接下施发球时迎前快搓,搓球要加力控制,提高质量,迫使对方只能拉高吊弧圈球。高吊孤圈球进行反拉反剃,如对方快拉则可挡一板过渡。 2.步法尽量到位,反拉对方的高吊孤圈球时,击球点应该是球的上升期。 3.反拉不能光用手臂,同时还要用腰和身体的力量。对弧线短的球,步法要到位后再打,并注意身体用力要一致。图片说明 瓦尔德内尔发强烈的下旋球至马林的反手位,马林接发球时用正手摆短的击球时间快搓至瓦尔德内尔的反手底线,瓦尔德内尔用反手拉高吊弧圈球至马林中右位置,被马林反拉正手空当。 …  相似文献   

9.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56-57
瓦尔德内尔接发球站在侧身位,身体重心前倾,随时准备全台抢拉(图1-2)。当判断出萨姆索诺夫发的是短球时,瓦尔德内尔马上放低重心,右脚跨上前一步,用反手晃搓到萨姆索诺夫的正手大角度(图3-6)。要点:瓦尔德内尔搓球时,两脚分得较开,身体重心放低,触球时重心几乎全部放在右脚,身体和肘关节贴近台面,击球瞬间身体稍稍向左侧,手腕发力将球送到对方的正手大角。 瓦尔德内尔和萨姆索诺夫都属于世界超一流的选手。尽管萨姆索诺夫的球发得很短,抑制了对方的接发球抢拉,迫使瓦尔德内尔只能用反  相似文献   

10.
球迷俱乐部     
乒乓小词典 正手晃搓 侧身位用正手(以右手为例)以搓左侧旋的方法,接左方台内 短球,至对方反手底线长球的技术。 由于在运用这项技术时,运动员常伴有身体由右向左的转晃动 作,以谜惑对方对球线路的正确判断,故在实战中,人们为了区别 正常的搓接技术,而形象地把它称之为“晃搓”。此项技术常被运动 员用在接发球中,特别是接短球时。它具有隐蔽性强,击球线路外 撇,产生大角度球,不易使对方上手发力抢攻的特点。动作方法是, 在上升期,击触球的右后中部,向左侧下部摩擦。使运行中的球带 有左侧下旋。在整个击球过程中,板面基本…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6,(9):84-84
对于横拍选手来说,像张怡宁在 E 组图中那样反手搓长,或是像柳承敏在 C 组图中那样用正手直接劈对角斜线,都并非难事。但要像波尔在 G 组图中这样,用正手在中路偏正手这个横拍的命门处,将球劈到对方的中路追身,就并非易事了。通过对比图 G5和 G6中波尔触球前后的手腕和拍形,我们将了解到横拍选手应该如何在这个位置上打开手腕。正是因为充分地打开了手腕,波尔才能  相似文献   

12.
这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五)中定式一的延伸——直板接发球搓长,对方抢先上手,直板随后转守为攻,压对方中路得分。 吴尚垠发左侧旋短球到马林的中路偏正手位,马林上步摆短。马林的这板摆短球并没有处理好,弧线偏高,且第二跳已经出台,但马 林的接发球在线路控制上非常出色,他观察到吴尚垠发球后站位过于平行台面,因此马林盯住了吴尚垠的中路(图4),吴尚垠想用反手直 接高质量上手并不容易,如果侧身用正手抢攻,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引拍,也无法发挥正手拉的威力。马林在接发球后,站位更加偏向球 台中线,这样既能够在正手位大角度回球也可以护住反手位的空挡。吴尚垠发球后准备不足,只好勉强侧身用正手将球兜起(图6),这样 仓促的进攻对马林没有丝毫的威胁,马林通过直板横拉连续压住吴尚垠的中路底线,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图9-图18)。马林接发球对 落点的控制,迫使对方被动抢攻,继而抓住机会实现反攻的战术运用,拓展了直板选手前三板一味抢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6,(10):82-82
如果觉得何志文的反手攻球太难练,柳承敏在 D 组图中展示的这招反手推弹绝技,实战中施展的机会或许会更多一些。柳承敏发球后,波尔正手搓接(图2-7),柳承敏判断出这板搓球不太转且略偏高,果断上前用反手半推半弹波尔正手大角(图8-12),直接得分。在此过程中,柳承敏的身体始终保持十分前倾的姿态,出手的同时,右脚向斜前蹬地踏出(图8-11),对重心的借重淋漓尽致。并且,手腕先极度内收(图9),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7,(10):98-99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1,(12):30-31
在移动步法中,上身要保持平衡。 金择洙发球发到王励勤反手位短球(图1—6),王励勤则用侧身挑短球挑到对方正手位空档,金择洙发球后准备用正手枪攻,判断来球后,用交叉步扑过去拉直线(图9—12),他虽然在大范围跑动中跌跌撞撞,但是上身仍能保持平衡,说明金择洙的步法与体力很棒。王励勤见对方反手  相似文献   

16.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李晓霞接发球后,虽然做好了防守准备,但是她无法判断对方进攻的线路,面对郭跃巧妙的进攻,李晓霞失去了身体重心,仓促地用反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6,(9):83-83
当双方都在用搓球控制对手时,看似难以抢攻,其实不乏机会,F 组图就是一个例证。王励勤接发球劈长(圈 F1→F2),李静回搓(图 F3→F4).却被王励勤轻易挑打正手空当(圈 F5→F6)。是王励勤挑打技术精绝吗?未必,关键在于李静的回搓质量不高。图F2显示,李静对王励勤的接发球出现了误判,过早地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2,(7):84-85
正手摆短后衔接反手快撕,也是一个需要正反手自然转换才能发挥功效的套路。尤其是在对方准备发球抢攻或是双方在短球相持的过程中,对方主动挑打或晃推到我方反手位时,反手快撕可以起到迅速将被动转为主动的作用。在衔接过程中,从正手向反手的迅速移动是至关重要的,脚下步法要保证灵活。使用反手撕时,要有稳定的重心支撑,发力时可多依靠手腕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19.
波尔与横握球拍运动员比赛的技战术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波尔2004~2006年世界重大比赛的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波尔发球抢攻得分率高,发球以下旋、侧下旋、逆侧下旋为主,但下旋发球有所减少、侧下旋发球有所增加;其战术以正手发逆侧下短球至对方正手、中路,结合发强烈逆侧下长球至两角后抢攻和正手发侧下旋长、短落点的球后侧身抢冲战术为主。2)波尔接发球抢攻段得分率为三优,接抢段的技战术运用和得分能力较好,接发球使用正手较多,战术以快搓加转近网短球为主,结合搓两角长球或撇侧下旋球至对方正手大角战术为主,然后反拉或摆短伺机拉冲。3)波尔正手位的短球相对较弱,但接球后(第4板)的攻防转换处理较好,无论从使用率,还是得分率,波尔的相持段都占据优势。4)波尔正手进攻以前冲、加转弧圈和近台快拉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但使用比例逐年下降;侧身以前冲弧圈为主,落点多在对方的反手位,而加转弧圈的落点大多在对方的正手位,侧身进攻技术呈波浪式起伏;反手快带弧圈的使用率有所上升。5)波尔对横拍选手以拉两角伺机前冲或扣杀战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呈波浪式起伏,2006年得分率高达70%,搓长短结合拉攻战术的使用率2006年突增到17%,得分率高达63%。  相似文献   

20.
与“王皓VS施拉格”球理相通,本组图是“克横定式·业余版(一)”中第2套“定式”的另一种升级版。马林站在侧身位用正手发侧上旋球到波尔的正手近网处,虽然他发的是普通侧旋而非逆旋转球,出球带正常的左侧旋,但对于左手握横板的波尔来说,其效果同右手直板反手发(右)侧旋球到右手横板正手类似,球落台后都是朝横板的正手外边线侧拐。与施拉格相同,波尔也选择用反手上前接发球,但被马林压住中路后,最终正手反拉下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