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4岁以后就没有进过课堂的邓亚萍,如今已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的正式学生。9月中旬,清华大学派人专程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回郑州探亲的邓亚萍的手中。10月27日,邓亚萍在张燮林、陆元盛的陪同下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迈进清华大学校门。三天后,邓亚萍的户口也从  相似文献   

2.
"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坚守良知。——陈吉宁寄语毕业生近日,清华大学2013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综合体育馆举行。4000余名毕业研究生同学身着学位服,参加了庄严的毕业仪式。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陈吉宁,校党委书记胡和平,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常务副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特约记者夏娃报道:今年26岁的邓亚萍,4月15日将再次赴英国读书,在诺丁汉大学读一年至一年半时间的英语,力争完全通过“语言关”,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在国外读一个硕士学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邓亚萍成为清华大学学生,并在1997年打完第44届世乒赛后进校学习。去年2月下旬,邓亚萍曾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语。与上次去剑桥大学读书不同的是,邓亚萍这次“留洋”是国家教育部公派,学校是由清华大学联系的,由诺丁汉大学提供奖学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给邓亚萍每月400英镑左右的基本生活费,各方面条件都比邓…  相似文献   

4.
在清华大学潜心读书4个月之后,邓亚萍于2月26日离开北京,前往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读书。8月5日回国后,邓亚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剑桥五个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去英国学习是清华大学帮助联系的,主要是为了学习语言,原计划在英国待三个月,后来延长到五个月。但其间我出去参加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会议,又应邀到国际奥委会总部打表演,所以实际学习英语的时间也就是三个多月。最初我在一所专门的语言学院读了一个多月,后来在当地中国留学生的建议下转到了现在就读的“BELL”学院,剑桥的语言学校很多,“BELL”在英国…  相似文献   

5.
一头飘逸的长发,一身得体的晚装,温文尔雅的谈姿……4月6日晚,回到原籍访问的乒坛名将邓亚萍,一改球场上风风火火的泼辣,一副十足的淑女模样。原籍湖南邵阳的邓亚萍,是第一次回乡访问。目前邓亚萍已在清华大学就读两年,她把主要精力放在英语、历史、国际关系等课...  相似文献   

6.
1.为备战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国家乒乓球队一行60人于1月3日至2月3日到河北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 2.全国少年“苗子”集训,于1月10日至2月10日在广西桂林举行,共有来自全国60名优秀少年参加了集训。通过集训选拔出男女各6名选手,将参加在桂林举行的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 3.2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评选1995年乒乓球“十佳”运动员颁奖大会。当选“十佳”运动员的是孔令辉(黑龙江)、邓亚萍(河南)、王涛  相似文献   

7.
应邀观摩八运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上海又见到了他的中国老朋友——参加八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并向她赠送了纪念品。 13日晚,国务委员李铁映在这里的新锦江饭店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其他国际奥委会官员、国际体育组织的友好人士。代表河南参加乒乓球比赛的邓亚萍也参加了会见,而且和萨马兰奇等坐在了一边。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     
25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于7月28日至8月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个项目,男女各有64名运动员参赛,双打32对。我队男女分别派出4名运动员,男子有马文革、王涛、吕林和于沈潼,女子是邓亚萍、乔红、陈子荷和高军。前三个既参加单打也参加双打,最后一个只参加双打比赛。中国队获本届比赛  相似文献   

9.
《游泳》2008,(2):55-55
2008年1月1日至6日,“SPEEDO”杯全国冬泳日活动在各省市开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举行,约10万人分别在各省市参加了此次活动。 2008年1月9至10日,2008年奥运会跳水选拔赛(单人项目)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共有47名运动员参加了此次比赛。  相似文献   

10.
国际乒联1999年1月31日公布了1999年第1期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王楠取代邓亚萍名列女子第一,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邓乔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乔红和邓亚萍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第40届世乒赛就夺取了女单和女双冠军。自1991年国际乒联实施电脑排名之后,邓亚萍超过乔红成为世界第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邓亚萍世界排名第一,乔红世界排名第二,成了国际乒联电脑排名中的“固定格式”。据笔者统计,在乔红1996年退役之前,邓亚萍、乔红俩人共获得奥运会金牌和世界冠军19个,占十年中她俩参加比赛总共27.5个冠军中的69%。占同期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11.
小个子以勤补拙 1986年4月,第二届中国乒协杯在湖南省怀化市举行,我作为国家乒乓球队的队医,参加了这届赛事。有一天,听说河南的一个又矮又小的小姑娘打败了戴丽丽,感到有点吃惊。那时的戴丽丽已经是世界冠军了,名气很大,水平很高,能打败戴丽丽的人肯定不简单。比赛我没有看到,但这位小姑娘的名字——邓亚萍,我记住了。这一年的秋天,全国乒乓球锦赛在郑州举行。小个子的邓亚萍,接连战胜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2.
7月31日上午“2004百威迎奥运万人长跑”活动闭幕式在北京举行。邓亚萍、梁艳,谢军、刘玉栋等前奥运冠军及体坛名将参加了旨在为即将奔赴雅典的中国奥运军团壮行,弘扬奥运精神的全民健身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将把签有本次长跑活动中各个城市的出席领导、嘉宾和领跑运动员名字的签名横幅交到中国奥委会,以表示  相似文献   

13.
在乒乓馆里长大的邓亚萍,捧着《新概念英语》迎来了1998年。过去十几年,每当新年钟声敲响,邓亚萍心中的祈祷只为一个目标:夺金牌。如今不同了,这位18个世界冠军加身的“乒坛皇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露出她一番新的心境。邓亚萍:对我来说,眼下是学习与训练同步,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上。我上学的事情是1996年打完奥运会就定下来了,后来为了准备44届世乒赛和其它的一些国际比赛,一直没有进校。直到去年参加八运会后,11月份才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对我来说是一个转折。目前读书学习对我更重要一些,打球虽然也重要,但一般的比赛不参…  相似文献   

14.
一个擦边球     
关俨 《乒乓世界》2002,(1):27-27
1988年11月。第六届“亚洲杯”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只设男单和女单两项比赛,中国队派李惠芬和邓亚萍参加女单比赛。李惠芬是1987年第39届世乒赛的团体冠军成员,又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女单亚军,这一老一少打得非常出色,最后双双进入决赛争夺冠军。经过三局苦战,邓亚萍夺得冠军,李惠芬获亚军。邓亚萍有实力夺得这个冠军,但她赢得并不完美,这是由一个擦边球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感觉 邬娜     
人生中的有些事,总令人叹息不已。 1997年5月4日,在蒙蒙细雨中的曼彻斯特,第四十四届世乒赛男女混合双打决赛在两对中国选手孔令辉/邓亚萍、刘国梁/邬娜之间举行,结果,刘国梁/邬娜以3比1战胜队友孔令辉/邓亚萍,夺得冠军。  相似文献   

16.
第二十六届奥运会靓,邓亚萍参加了清华大学为马约翰教授(前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度)举办的纪念活动。她和乔红一起被邀请,并作了乒乓球表演。休息时和学生会干部们无意中聊起,她很想上学。但对于能否进清华真是不敢想,因为清华大学是全国乃至全世养闻名的高等学府,能进清华的都是些高材生,而自己的文化基础太差了当时学生会的干部门七嘴八舌地说:”完全有可能!你们国家田径队就有运动员在我们这里学习!”事后,小邓遇到了伍绍祖主任,说起了想进清华读书的念头,伍主任非常高兴地说:“好啊!我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我帮你朕系。”…  相似文献   

17.
世界冠军     
《新体育》1995,(7)
5月1日至14日 在中国天津举行的第43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囊括了全部7项冠军,中国队分获得男、女团体冠军;孔令辉以3比2战胜队友刘国梁获得了男单冠军;邓亚萍以3比2战胜乔红,获得女单冠军;王涛与吕林合作,以3比1战胜普里莫拉茨(克罗地亚)和萨姆索诺夫(白俄罗斯)蝉联男双冠军;邓亚萍与乔红合作,以3比1战胜队友刘伟和乔云萍,夺得了女双冠军;王涛与刘伟合作,以3比0战胜队友孔令辉和邓亚萍,蝉联混双冠军,成为历史上第一对获得三连冠的混双选手。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8,(11):2-2
9月26日下午,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都高校专场报告会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举行。报告团由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崔大林任团长,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刘光春为副团长。崔大林和北京奥运会冠军张怡宁、仲满、何可欣、林跃、殷剑、刘春红、陈颖及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分别做了报告。来自清华大学等30所首都高校35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5,(4):59-59
3月22日,“CCTV杯”乒乓球擂台赛总决赛在北京海淀体育馆举行。丁松、邓亚萍分获总决赛的男、女单打冠军,王涛、李菊分获亚军。  相似文献   

20.
正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奥运冠军邓亚萍,在学业非常紧张的时候,却从英国回到北京,加盟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以专家的身份参加市场开发部的工作。2003年2月24日,邓亚萍走马上任,开始了她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工作的第一天。从运动员到博士生,再到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世界冠军邓亚萍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中经历了三次大的角色置换。一套优雅得体的黑色套装,加上一幅很斯文的眼镜,邓亚萍就这样出现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的办公室、出现在记者面前。面对记者连珠炮似的“围攻”,邓亚萍不仅如在赛场般镇定自若,而且伶牙俐齿,一展去英国“充电”和转型后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