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述或记叙时表达的侧重点不同,传递的信息焦点就不同。而语句是语言处理和思维表达的综合过程,若借助于突显观的限制,可使表达形象生动。以突显观为理论基础,从词句及修辞方面分析《麦琪的礼物》这一记叙文体的语义焦点的体现过程。  相似文献   

2.
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感受力,语感是一种熟练的技巧和方法,是深层次的文学鉴赏能力,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益于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自动化”感知力,有益于培养对语句情感、态度感知力;有益于培养对语句正误的感知力,有益于进一步培养感知语句优劣的能力,有益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口头交往能力。一、剖析语境语境指特定的语言环境,对语境的剖析,目的在于解读表达者用词造句的用意,训练对词和语句特殊意义的感知力。词的意义往往有一般意义和语境义区别。一般意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语境义指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语境包括使用者身份、修养、处境、时代等大语境,也包括使用语言的具体场合、目的,前后语等小语境,对语境义语感能力的训练,侧重于对小语境意义感悟能力的训练。二、聚合比较西方语言有性、数、格、时、体等各方面的形态变化,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主要靠语法手段,形式严谨却缺乏弹性。汉语却不同,字和词在使用时没有形态的变化,各语言单位的组合主要靠意义关系,形式灵活富于弹性。“言外之意”十分丰富。这就要求学生要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就是对词,语句的情态、色彩、分寸等进行分析鉴赏,重在感受。其关键是训练对“炼...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语义分析入手,基于体验和认知之上,分析英汉工具主语句的认知理据性。工具主语句是语言使用者采用的非典型主语句,目的是突显以工具为图形的意象,是突显原则和经济原则共同选择的结果,说明了语言使用者不是纯客观地描写现实世界,而是受主体对客观世界认知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同义词在翻译过程中的语义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中大量同义词的存在可以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然而,语义相近的词终究还是存在差异,在翻译过程须从一组同义词中优选一词。从义素分析角度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突显观探讨同义词在翻译中的语义选择,并以实例说明英汉互译过程中应保持同义词突显义素的一致性以求最大限度再现原文。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同语句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压缩而成的判断句。同语句以其特定的格式将同一词语反复使用,以强调这一词语的指称义和附加属性义;语义重心偏移,是同语句语用功能实现的根本机制。同语句有着丰富的语用含义。量原则的逆用、语境的制约、信息焦点的变化构成同语句语用含义生成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7.
谢薇薇 《文教资料》2010,(25):32-34
汉语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现象,合成词的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本文从认知完形、认知域和认知突显角度解释了汉语偏义复词的语义现象。通过这些要素对汉语偏义复词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一是认知完形原则促成了偏义复词相近或相反词素的结合;二是偏义复词的认知突显是动态发展,这是语言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温格瑞尔(F.Ungerer&H.J.Schmid)把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概括为三种观点:体验观、突显观和注意观.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解释传统语言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许多语言现象,揭示人们如何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等多方面的规律性、帮助人们认清语言的本质特征.认知语言学这三种观点对我们的翻译实践活动都有启示作用,文章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观点从认知的角度探讨翻译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它利用音或义的巧合,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两种含义,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殊效果。虽然英汉双关在构成上基本相同,但由于两种语言本身的不同和社会文化的差异,大多数英汉双关语不能用相应的汉英语来翻译。  相似文献   

10.
<正>在汉语和法语两种语言中,"向"义句就其意义来讲,都是趋向性的表达;但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法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语系的不同导致语言的表达类型也不同。本文将从语句的性质、结构和语义三方面对这两种语言中的"向"义句进行对比分析。一.汉法"向"义句的性质对比(一)在汉语中,"向"属介词,包含两种意义:1.引出动作的方向或要到达的处所,"向"和"往"、"朝"同  相似文献   

11.
从意义理论的视角看,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是观的超越证实的。反实在论采取了两个策略对实在论发难:一是否定某些论说(例如伦理)的语句不具有真值;二是否认语句有客观的潜在超越证实的真值,为此反实在论提出了三个基于语言理解的反驳。该反驳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它假定的前提仍需要论证,但它从语言分析入手探究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的哲学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式是形义结合的统一体,是"有理据的约定俗成"。关于构式义,"动词多义论"没能揭示语言生成的认知规律,相反强行地给词汇增添了许多意义,"构式多义观"却是人为地区分出核心义及其延伸义,主观认定这些意义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而从"合成观"的角度考察使动构式的意义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结果:即使动构式中的动词都有其理论义,它在各语境中的兑现也是语境中的意义,且该意义与动词拥有的框架意义有关,同时也受与其共现的其它(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动构式还通过由动词和介词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谓语,由认知的运作导致使动义的产生。使动构式的语义"合成观"对其它论元构式的语义分析和阐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选修2—1》(人教社A版)的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P2)中对“命题”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按照这一定义,要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就是要看它是否符合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现对前期语言观是一种跳越。基于这一跳越,“语言与存在”这一主题被突显出来,思语言就得思诗与思的关联。诗与思处于一种相互面对的近邻关系,是从大道而来的语言之说,即大道的显示。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观超越了形而上学语言观,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后现代这一维度。  相似文献   

15.
论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观在语言学界一直被争论不休,现在语言学家们一般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非任意性,但对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仍存在较大分歧。我们认为,任意性原则适用于解释符号的省义之间的联系,它对于解释人类语言千差万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国外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感知突显无论是对于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习得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影响语言项目的习得序列。语言输入的哪些特征对学习者而言具有感知突显颇有争议,仍未得到明确地解答。词汇在句子中的位置、词汇长度、焦点重音以及目标形式在输入中的分布都被认为是影响感知突显的因素,但这些观点需要进一步验证。未来有关感知突显的研究,应该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实验设计以达到明确感知突显因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是一则转折句式的广告语,但同一般的转折句相比有与众不同之处。本文主要分析了它在语境中产生的两种意义:表层的"劝告、关怀"义,针对消费者,以语句后一部分为重心;深层的"夸赞"义,针对劲酒产品,以语句前一部分为重心。本文认为语句前一部分传达的深层义才是真正的语义重点,转折句所规定的语义重心发生了转移。本文还从语境、角色、语气三个角度对这则广告语进行了修辞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事件参照点关系模型框架下,对现代汉语工具主语句进行探讨,发现在典型事件中,当概念化主体意图从工具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事件,突显工具和动作之间的这种凭借关系,进而突显工具对受事的作用或影响时,常以工具为概念化过程的起点,在事件参照点关系模型的作用下,形成的心理通达路径投射到句法层面,形成了现代汉语工具主语句。  相似文献   

19.
双关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它利用音或义的巧合,进行同码异义的偷换,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双重含义,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殊效果。而第二层意思才是本意所在,才是言内意义蕴含的语用意义。虽然英汉双关在构成和修辞作用上基本相同,但由于两种语言的语音不同,两种语言的多义词并不能一一对应,大多数英汉双关语不能用相应的汉英来翻译。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关键语句,主要是指文中那些能揭示题意、点明主旨、归纳要点、承转前后的语句。把握了关键语句,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所以,古人说:“观书贵要。”那么,怎样在阅读中准确而迅速地扫描到关键语句呢?文体不同,关键语句的表现特征也不大相同,因而找寻它的角度应该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