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地方高校科研力量是我国科技创新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良好的科研团队已经成为地方高校考核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文中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缺乏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和对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视不足等几点问题。同时,提出改善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主要包括明确研究方向,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加强科研团队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创新能力是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本文从凝炼科研主攻方向、汇聚科研人才队伍、整合科研优质资源、构筑科研创新平台、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由于历史发展等基础问题,科研力量往往薄弱,科研团队建设对提升地方高校教师科研质量,尤其是生物学科的科研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结合地方性本科高校—宜春学院的生物类学科,对组建教师科研团队与学生科研团队的一些措施与管理制度的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为今后如何建设好科研团队,为高校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围绕共同愿景,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相互承担责任的若干技能互补的科技研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它既具有一般团队的目标共同性、知识共享性、利益依存性等特征,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组织形式创新,管理行为创新,研究方向与内容创新。就此特点,文章从体制、学科建设、环境等方面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进行探析,以期发挥高校人才、学科等优势建立起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6所不同高校的22个科研团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结构与团队创新力的交互关系。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研究人员在创新产出上有显著差异,但在创新氛围上无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团队规模与团队成立年限在创新氛围与创新产出上皆存在着差异。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团队领导与创新氛围的相关系数最大,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角色分配、个人能力、团队职责,但团队异质结构与创新氛围无显著相关关系;个人能力与创新产出的相关系数最大,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团队领导、角色分配、团队职责,但团队异质结构与创新产出无显著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团队领导对创新氛围的预测力度最大,角色分配次之,个人能力最小;个人能力对创新产出的预测力度最大,团队领导次之,团队职责最小。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是提高地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与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对河南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构建高效沟通、多学科融合、知识能力互补的团队建设模式;培养顶尖的团队学术带头人;加强地方高校制度建设,培育平等对话、批判求实、多元共赢的特色科研团队文化;增大政策、财政的支持力度,搭建团队科研创新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双一流政策引导下,国内高校纷纷通过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重组学术资源,优化学科团队。通过对G大学J学院科研团队建设案例研究可知,地方高校在院系科研团队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学科平台缺乏、学科团队建设规划制定过程教师参与度低、科研团队运行松散、教师科研动力不强等问题。地方高校要提高学院重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增强教师对学院科研团队建设规划方案的认可度;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为教师调整个人科研方向提供组织支持;强化发展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把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列入校院两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培养过程要兼顾学术水平和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明确发展对策,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在当地的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创建,要立足自身实际、扬长避短,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明确研究方向和建设目标、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确立为地方服务的宗旨、提高科研创新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内蒙古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现状的基础上,以协同创新为研究视角,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内蒙古地区4所高校的科研团队进行了对比,选取政、产、学、研、用作为主要指标。根据所得结果对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重视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度创新;增强高等教育的整体规划;与政府、高校、产业、科研院所以及用户开展多方位、多样化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定期对地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心理和谐事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它主要表现为团队成员自身的心理和谐、团队人际心理和谐、团队人与事的心理和谐三个方面,必须充分调动团队成员本身、团队领导者、学校科研处等方面的力量,才能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要秉承“敢为天下先”的广东精神,以优先超前为理念,以开拓创新为灵魂,以学科融合为基础,以特色服务为宗旨,真正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广州市建设“首善之区”和“幸福广州”,实现产业高层次转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研团队是大学打破既有管理模式所构建的一种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环境适应能力"的群体,它本身根植于大学这样文化氛围浓厚、知识资源丰富的有机土壤,同时,大学教师自身良好的理论素养和不同学科的理论专长也为攻克高尖端的项目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科研团队建设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科研团队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组织形式,承担着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在生态群落理论下,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面临着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学术生态环境。建设新型的地方高校科研团队策略正是利用了生态群落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4.
科研团队是现代科研发展的显著特点,特别是亟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必须依靠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的集体智慧。建设科研团队是推动科技丁作发展,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科研力量,建设科研团队,提升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15.
科研团队与高校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旸 《高教探索》2007,3(2):134-135
高校创新依赖于高校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能力的主要支撑,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晴雨表,科研团队通过创新活动营造学术环境,对高校科研创新和教育能力的培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升高校创新优势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建团队文化、培育团队精神是实现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一定要有自己的团队文化,要以人为本、强调创新和讲究团队精神.同时,选择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搭建科学合理的研究队伍、建立清晰的具有吸引力的未来发展愿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管理上,实施成员间多目标的协调管理及各项管理的协同运行机制,发挥团队成员的整体协作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并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人才对创新团队实施"分层、分角色"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团队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力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则在我国的科研团队建设中扮演着主力军的作用,高校的科研实力与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军事发展水平。因此,重新认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价值,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通过对已有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不足所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科研团队建设对高校科研力量、高校科研实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地方普通高校要想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对科研团队进行合理建设。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以及研究经费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普通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科研团队建设策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的特征和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使命,要求不断加强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还处于发展的雏形期,大多数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都还存在着诸如制度上、团队文化建设上、运行机制上等等的不少问题。本文在阐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组成要素及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并不容乐观,实质性的科研团队建设也未成气候,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团队更难以形成。高校科技工作要扩大规模、提高质量,要出更多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就必须建设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本文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探讨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