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避免初中化学教材中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定义可能导致无法判定ZnO和Al_2O_3类属的问题,《江苏教育》1987年第1期45页上陈利斌同志《对初中化学教材中一个问题的商榷》一文《下称陈文)建议,在酸性氧化物定义中添上“不能跟酸起反应”,在碱性氧化物定义中增加“不能跟碱起反应”。笔  相似文献   

2.
释“粪”     
陈裕鸿同志在今年七月一日《学语文》第四版发表文章,指出把“粪土当年万户侯”解释为“把万户侯看作粪便和泥土”,这是不妥当的。“粪”应作何理解?《说文》:“粪,弃除也”。段玉裁注:“古除秽污日粪”。“粪”又写作“(扌粪)”,本义是  相似文献   

3.
近期阅读了本刊2012年第2期《“反常规”电学实验》一文,对作者的敏锐观察力非常敬佩,但对文章中例4的分析不敢苟同.现摘录如下:例题.某学生要测量一段未知材料电阻丝的电阻率,已知电阻丝的长度为L,电阻约为20Ω,可提供的实验仪器有  相似文献   

4.
《教师之友》今年第5期刊登的文章《不能说它们“互为逆运算”》一文认为:虽然加法只有一种逆运算减法,但减法却有加法和减法两种逆运算,所以不能说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同样,虽然乘法只有一种逆运算除法,但除法却有乘法和除法两种逆运算,所以不能说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我认为说“减法有加法和减法两种逆运算,除法有乘法和除法两种逆运算”是不对的。事实上,减法没有逆运算,除法没有逆运算。数的运算和逆运算,通常总是在给定的数集上定义的。我们知道,普通加法“ ”和减法“-”都是非负有理数集Q(下同)的一种运算,并且加法“ ”的逆运算是减法“-”;普通乘法“×”和除法“÷”都是正有理数集Q”(下同)的一种运算,并且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相似文献   

5.
本刊1957年1月号刊载的赵型先生写的“鋪地錦”一文,扼要地介绍了鋪地錦的内容。但是对其中某些论点,我认为有商榷的必要,特提出于此: (一) 原文一开始就指出了我们通常所采用的乘法演算式子的写法,有着二个缺点:“(1) 式子上面小,下面大,而且向左斜出,很不整齐;(2) 在乘算过程中,乘积的进位部份都要靠记忆,容易错误。”由此作者介绍了另一种写法,并指出“这样的写法,把原来直式的写法的两个缺点都避免了……”而且作出了结论:“这样的写法好不好呢?我觉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7.
<正>看到《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3期(上旬)田小龙老师的《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一文,笔者认为文中选择题第二个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特提出修改建议。田老师的这篇文章以他所设计的一道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选择题为切入点,分四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对文章中各部分的主要论述基本赞同,没有异议,但觉得选择题第二个选  相似文献   

8.
《江西教育》一九六二年二月号所載郭福同志写的“《石钟山記》教材分析”一文,对于中学語文教师讲解“石钟山記”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觉得还有两点可以商榷。第一、这篇分析把《石钟山記》的主題意义,重点地摆在“讀书”問题上,例如通篇文章一再强調“充分体現认真讀书的精神”,“如何对待現成书本知識”,“通过实地观察来印証現成书本的知识”这一方面,而把深入实际,調查研究的“求实精神”置于次要或从属的地位。我觉得在苏軾这篇文章中,讀书是一个楔子,而調查研究却是成  相似文献   

9.
课本韩愈《师说》文后“君子不齿”句中的“不齿”注释,有值得商榷之处,依作者写作的本意当以“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解释为妥。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1999年 7、8合刊中“风筝的升力怎样计算才正确 ?”一文对风的水平力所能产生的风筝的升力进行了讨论。本文从风筝平衡时的受力情况分析了风筝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并提出了新的设问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梦喻真,缘真入梦,乃是《野草》中几篇以“我梦见——”开端的散文诗的共同精神,这要归结到当时的社会现实,鲁迅先生的主观感受,以及鲁迅先生在全部《野草》中所透露出来的基本思想主调,这是要首先说明的。散文诗《墓碣文》,写的是梦中之所见,它的结构和组织,还不算复杂。虽然它和《影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贵刊 2 0 0 0年第 3期发表的论文《回收四氯化碳废液一例》有些异议。我认为实验室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 ,目的是为了把碘从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该文的做法虽然可以把四氯化碳回收利用 ,可是碘岂不白白浪费掉 ,况且这样也可使学生产生错觉 ,认为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分离碘而是为了分离四氯化碳了。我认为既能把碘分离出来又能把四氯化碳回收的正确做法是 ,根据碘的沸点是 1 1 3.5℃ ,而四氯化碳的沸点是 76 .8℃ ,二者沸点相差较悬殊 ,故可利用蒸馏的方法把二者分离开来。这样岂不两全其美。我经过实验 ,此法的确可行 ,如果第一次蒸…  相似文献   

13.
"笺"字《说文》所释非本义,通过古代语文辞书释义的对比和研究有利于发掘"笺"本义及捋清其相关引申义。"笺"最初表示用于书写的狭长小竹片,继而引申出文体名等义项,其后,被郑玄用作训诂著作的书名而逐渐衍生注解、训释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真拜读贵刊1996年第2期刊登的"氯气能否漂白"一文.笔者认为;该文对氯气在有水份存在下能使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的原理作了不恰当的解释.这里有二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一是在文中所指的条件下新生态氯原子与氧原子能否存在;二是次氨酸有否能力把有色布条的有机色素氧化而褪色.对氯气的漂白原理,笔者认为原子态的氢、氧、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产生的,这条件无非是在高温、无声放电或光学等方法使其分子分解,是要在气相中进行的,而且原子态是暂时存在的.在液相(溶液)中所谓中间体原子氯或氧是无法存在的,其环境温度或可见光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物理化学中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等概念,与登载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上的《关 于开尔文公式推导方法的商榷》一文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6.
读了贵刊2004年第8期(上半月P.37)邓洪老师的文章《摩托车为何要倾斜》(以下简称《邓文》),该文解法简捷,读后颇有收获。但文中有:“……为了平衡,摩托车就必须向内倾斜一个角度,使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任一转轴的力矩之和为零。……”这一句值得商榷。我们知道摩托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是做圆周运动,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合外力不等于零,也不会对空间任一转轴力矩平衡。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贵刊1998年第6期发表的《有机物分子式求法琐议》一文中,例7的部分结论是错误的.现就其部分结论与陈老师商榷,兼谈化学计算题中的“增根”及其“检验”.原题及解法如下:例7.10mL某气态烃,在50mLO2里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35mL的混合气体(所有气体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则该气态烃可能是什么?解:设此气态烃的分子式为CxHy1.若O2过量;则1:10=y=6;即该气态烃可能为C2H6C3H6、C4H62.若烃过量,则2.若烃过重,则,即y=4X-8①x=1,y--4(不合理,舍去)②X=2,y=0(不合理,舍去)③X=3,y=4;该烃…  相似文献   

18.
读了贵刊2004年第8期(上半月P.37)邓洪老师的文章<摩托车为何要倾斜>(以下简称<邓文>),该文解法简捷,读后颇有收获.但文中有:"……为了平衡,摩托车就必须向内倾斜一个角度,使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任一转轴的力矩之和为零.……"这一句值得商榷.我们知道摩托车在水平路面上转弯时是做圆周运动,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合外力不等于零,也不会对空间任一转轴力矩平衡.  相似文献   

19.
许剑宇 《天中学刊》2005,20(6):65-66
《报刊纠错例说》一书中《说“赴”》一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说“赴”》就用于人物简历中的带“赴”的句例提出“赴”跟时间状语的搭配有可商酌之处。其实,这些带“赴”的句子都是连动句,句中的时间状语跟动2语义上相容,状语与中心语可以搭配。这符合连动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规则,因而这些受到指责的句子也都是合乎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20.
衡南县五中蒋宏斌老师认为,《给句子治病要对症下药》一文(见本刊1980年11期)有几处不妥,先后两次撰稿与原文作者商榷。题(2):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原文说,“这道题原有两个句子,它们之间是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