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通锵先生认为,汉语是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以临摹性原则为编码基础,可以用"话题—说明"进行结构框架分析或表述的"语义型语言"。字本位理论努力摆脱汉语研究中的印欧语眼光,是目前对汉语特征最有解释力的观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漫谈通假字     
丛利红 《考试周刊》2011,(69):23-23
文言文里有很多文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文言现象叫做"通假字"。用字通假与写别字不同。通假字是古人在写文章时提笔忘字,又没有统一的字典可供查找,就用音同或音近的替代字来代替本字,是古代社会认可的约定俗成的字。文言文里还有两种文字现象:假借字和古今字。  相似文献   

3.
马烈 《考试周刊》2011,(26):27-29
"碧"字有美玉和青绿色的意思。"碧"字频频出现在唐宋诗词文中,惟令人惊异的是"碧"字绝大多数都出现在写愁的诗句中,更甚者,"碧"字直接成为愁的代名词,有不少的作家用"愁碧"、"凝碧"、"怨碧"等字眼。仔细研究,"碧"与作家表现之"愁"有很深的关联,且随作家风格个性之差异,其艺术性表达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管理理念,践行科学管理,就要在习惯思维的链节上转换提法,既要始终坚持一个"严"字,更要始终渗透一个"情"字。渗透一个"情"字,要始终以人为本,在指导思想上含有一个"情"字,建章立规讲究一个"情",实施管理行为运用一个"情"字,处罚违纪学生留有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5.
南唐徐铉校订许慎《说文》时,将许慎未收而其"注义序例中所载"及经典相承传写、时俗要用的字附益于《说文》之后。许多学者对这些新附字异议纷纷,但也有学者对其逐一进行了考证。作为战国时代的实物文献,出土的楚简文献材料为我们研究《说文》新附字提供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汉字新材料。本文以出土楚简文献中的"芙、、韌、賽、覿、嵩、緅、藏、呀、昂、礪、砧、懌、泯"等14例新出字为例,与对应的《说文》新附字进行字形、字用的比较,并对前人的考证及新附字的价值予以讨论。晵月  相似文献   

6.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尞"为母文,加一系列外化符号而产生的母文外化字。《说文》中从"尞"得声的字共有二十个,其中十九个属于"尞"族字,另外一个只是从"尞"得声,意义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7.
研究法律语言中"的"助词的用法,找出"的"所修饰的结构是否固定,再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的"所修饰的结构进行比较,了解现代汉语助词"的"的语法功能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9.
字词关系一直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点。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实际的运用中,都体现出"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通过对"字"、"词"以及它们的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字"和"词"。  相似文献   

10.
字体演变和汉字简化对汉字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汉字简化使得汉字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用"六书"理论进行现代简体的汉字教学已经变得很不合适。应当从小篆字体出发,用那些尚未改变其形符、声符的形声字来组织教学或者至少还原成其繁体字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1.
成语何以用"四字格"?从韵律的角度看,成语作为一个复合韵律词,要独立运用,给人稳定之感、庄重之感,采用"四字格"最为适宜。成语音步节拍划分有时与语法结构划分不一致,以求对称、齐整、平衡,有时采用超常的语法组合,以求平仄协调,这些都是韵律征服了语法。  相似文献   

12.
许多有志于用海南方言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之士,一下笔往往就遇到"有音无字"这只"拦路虎"。《〈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正是为了减少这一苦衷而作的尝试。《〈海南音字典〉增补刍议》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海南音字典》所无的字(58字);二是《海南音字典》有此字无此音义的字(39字)。增补共九十七个单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强调了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重要性;从"咬准字头,唱响字腹,收清字尾"三个问题入手,详细阐述了正确咬字、吐字的训练方法;并提倡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确定相应的咬字吐字方式。为歌唱学习者提高演唱技巧、准确表达歌曲内容提供了有效、实用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4.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蒙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字反应了汉民族人民表情达意的基本信息。我们对岳麓版14部蒙书的用字的字次、字种、流向等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对其与古今汉语常用字的关系做了概要的阐述,并进而提出了"古今惯用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高考字形辨析题重点考查三类易错字:第一类是音异形近字,如"病入膏肓"中的"肓"容易被误写为"盲";第二类是音同形异字,如"计日程功"中的"程"容易被误写为"成";第三类是音同形似字,如"好高骛远"中"骛"容易被误写为"鹜"。对于这三类字,考生可采用以下六法巧记。  相似文献   

17.
历来学者对"皋比"的训释有不同的见解,在梳理汉语内部文献基础之上,借助方言、民族语等语料,我们认为"皋比"当为楚语"虎皮"的汉语记音字。  相似文献   

18.
顾奇 《教师》2012,(13):30-30
家里珍藏着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难以忘记的纪念品。它是由两张八开的美术纸组成,第一张上写着很大的艺术字"感恩",更为别致的是在"恩"字右边分别写着"因为有你"和"心存感激"两句话并画了一根正在花丛中燃烧的蜡烛。在背面写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艺术字,右下角写着:顾老师:  相似文献   

19.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20.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