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晨 《生物学教学》2009,34(6):73-73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论述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时提到:将加热杀死的有荚膜有毒S型肺炎双球菌(S型细菌)与无荚膜无毒性的R型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再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分离出有毒S型细菌。表明无毒性的R型细菌可转化为有毒S型细菌。那么R型细菌如何转化为S型细菌?转化机理及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教材只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等。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现作一些拓展的探讨。1认识肺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有时也叫肺炎双球菌,它是早在1881年发现的致病细菌。根据菌落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光滑型(S)和粗糙型(R),S和R分别是英语单词smooth(光滑)和rough(粗糙)的第一个字母。S型细菌的菌体有荚膜,R型细菌的菌体无荚膜。S型细菌能侵染和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肺炎,也能侵染其他哺乳类动物如兔…  相似文献   

3.
<正>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二册(必修)关于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提及:将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与无毒性的 R 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从死亡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由此表明无毒性 R 型活细菌转化成了有毒性的 S 型活细菌。那么 R 型肺炎双球菌如何  相似文献   

4.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教材介绍了这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由现象得到“转化因子”的推论。但实际上,格里菲思并没有想要去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他在肺炎疫苗研究中的一个意外的发现,有偶尔因素但也有必然的结果。教材只是直接介绍了相关的实验过程,并未涉及实验的来由。  相似文献   

5.
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能杀死细菌,却为何“杀不死”DNA? 对S型细菌加热到一定程度(60℃~100℃),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受到破坏而丧失生物活性,加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是导致S型菌死亡的原因。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通过自溶过程,释放出部分DNA片断。但60℃-100℃高温只能使DNA的氢键断开、双螺旋解体,而不会引起DNA分子的降解和一级结构的破坏。由于碱基互补作用,当温度逐渐降低后,分离的DNA单链会重新聚合、双螺旋结构又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6.
细菌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群体,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主要有接合、转化和转导三种方式。本文简述细菌遗传物质传递的方式和传递机理。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物教学》2007,(10):32-32
<正> DNA 离开细菌嵌入宿主染色体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有无影响尚不得而知。英国罗切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称为沃尔巴克氏菌的细菌,其基因可寄生在宿主基因中,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体有可能通过大范围的基因转移,从而快速获得新基因。研究人员在比较了细菌和其他11种物种(包括4种线虫、4种果蝇和3种黄蜂)的基因遗传密码后发现,除了3种果蝇外,其他物种的 DNA 中都嵌入了细菌的基因片段。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已知其他21种无  相似文献   

8.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之一,但教材中简练的文字和图解,一些陌生的概念,深奥的转化理论,学生在没有相应微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基础的情况下,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有较大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实验,及时介绍相关概念,补充实验原理和转化的实质,能使学生对该实验的理解更透彻、更易接收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培养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结果同时出现了R型和S型细菌。之所以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一起,并且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0.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是肺炎双球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实验的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 1 青霉素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胞壁的重要组分——肽聚糖的合成。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细菌一旦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在低渗环境中菌体会溶解死亡。这一作用可在实验室观察到,在有青霉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菌的形态大小往往很不正常,对人和其他的高等动物却无影响,而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研究了细菌Y—BAC在交流电的刺激下细胞的生长和葡萄糖降解的过程.研究表:明对细菌施加交流电20min后,采用50-300Hz的交流电对细菌的脱氢酶没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当对细菌施加交流电12h后时,细菌的脱氢酶和葡萄糖的降解和细菌细胞的通透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李依新 《生物学教学》2007,32(11):70-70
1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是否都留在宿主细胞的外面? 中学生物学教材中提到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有些学生则认为所有病毒都是以这种方式侵染细胞的。实则不然,这只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菊莲 《中学生电脑》2011,(7):36-37,39
为了探索有效提问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者针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提出的主要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1设计思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材第四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第1节的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该部分的要求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求教师按"应用水平"进行教学。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高中生物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海南教育》2013,(8):30-31
<正>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抗生素的应用而延长了15年以上。然而,大量抗生素耐药株的出现,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导致一些曾经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又重新抬头,再一次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产生,加快研制抗耐药菌的新型药物,是目前战胜细菌耐药性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抗菌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难以明确。  相似文献   

18.
细胞就像一台复杂而精巧的生命机器,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从理论上说,生物体的每个活细胞都有全能性。现将有关细胞全能性的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测取和分析了布鲁氏菌牛型(Bt·aborlus)104MO—600℃内的DSC谱,讨论了水对0—90℃内DSC谱的影响,为分析微生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1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否只有DNA 高中阶段学习了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及烟草花叶病毒等知识,往往可能产生这样的印象,认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事实上噬菌体只是一类病毒的统称。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噬菌体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