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摄像师把镜头拉近,一个特写将坐在网球场运动员席上哭泣的玛蒂娜毫不留情地通过电视传送到美国的千家万户。这位特别渴望成为一名美国公民的世界网坛第三号种子选手居然在美国公开赛的第一轮中那败北出局。她用毛巾掩着脸,肩不住地抽动,哭得十分伤心。她的对手,珍尼特珍尼特·纽伯瑞(J a n e tNewberry)轻拍着她的背,用运动场上特有的方式向她表示无声的安慰。 这是发生在 1976年弗罗斯特希尔举行的美国公开赛上的一幕。那时,玛蒂娜已在美国定居一年了。她知道这次失败,其实是输给了自己。她如此悲恸的哭泣不是仅…  相似文献   

2.
往事如风 美国的生活,玛蒂娜过得可谓是悠闲自在,网球事业发展一帆风顺,感情生活也丰富多彩。她,一名中学学业尚未完成的网球运动员继桑德拉·海恩伊之后又遇上了美国知名作家——幽默风趣、风度翩翩的丽塔·梅·布郎。 1980年8月的一天,玛蒂娜与丽塔手挽着手,亲眼地漫步在属于她们的伊甸园,神态悠然自得,时而指点着什么,会心一笑;时而驻足交谈,相拥感叹。在相识并经历了缓慢的接触后,玛蒂娜与丽塔可谓是花好月圆了。 玛蒂娜是在1978年8月认识丽塔的。在朋友的邀请 下,她们在餐桌上相识。睿智的丽塔给玛蒂娜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天才少女玛蒂娜、瑞士小将玛蒂娜、网坛公主玛蒂娜……现在,退役后的玛蒂娜·辛吉斯有了新的身份:电视记者与评论员。从WTA总决赛时她与佩特洛娃对余兴节目演员的采访情景来看,她已经如鱼得水,乐在其中了。明年她还将担任澳网电视转播的评论员。跟这位昔  相似文献   

4.
玛蒂娜·纳夫拉蒂洛娃是近十年在国际体坛上崭露头角的美国著名网球手。玛蒂娜左手发球,其力量是其他任何女子网球运动员所无以伦比的。球一出手,她往往一个箭步冲到网前,其凶猛劲足以使对手手足无措,步脚慌乱。但玛蒂娜的绝招却在于当球从她身边擦过,丢失一分似成定局时,只见她肌肉紧绷,全力回跃,出人意外地将险球救起。在全场观众的惊讶目光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玛蒂娜总会得到那些曾在网球史上称雄夺魁的女子运动员所得不到的赞辞。人们称她为“纯粹的运动员”、“天生的运动员”。玛蒂  相似文献   

5.
初现峥嵘 在Revnice小镇,几乎人人都会打网球,随处可见手持网球拍的孩子,或是正在父母 的陪伴下打球的小男孩;亦或是在自行车后座横放网球拍急驰而过梳着马尾小辫的少 女,就像当年的玛蒂娜·纳芙娜蒂诺娃。但他们绝对不是玛蒂娜,因为玛蒂娜从来不留 长发,也绝不会梳着马尾。 时间飞逝不留痕,却掩不住物移人非。那给玛蒂娜留下不舍回忆的网球场已早无 踪影,只有那两根布满锈斑的球网杆曾经见证小玛蒂娜的成长之路。 四岁半的玛蒂娜已经可以对着自家的水泥墙熟练地练球,继父不时地对她说着: “就当你在温布尔顿。”他向她许…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女子职业网球协会(WTA)巴黎总部的办公室里,一位已经从事 WTA公关宣传工作长达15年的官员隔着高高的办公桌缓缓地对我(本书作者)说:“玛蒂娜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人。讲究细枝末节,抬杠较真儿,不是她的性格。她曾经不理睬《今日美国》杂志的记者长达两年之久,就因为不喜欢他们报道中的叙述。如果玛蒂娜认为她不喜欢你,那么,她就是真的不喜欢你;而当她拒绝时,她是真的拒绝。” 在巴黎采访完玛蒂娜的几天后,我在逛街时与她不期而遇。当时她正在ESPLANADE街闲逛,没有保镖跟随。她不需要他们,就她一个人。她…  相似文献   

7.
玛蒂娜·纳芙娜蒂诺娃曾创造了世界职业女子网坛的神话:167次单打冠军,18个大满贯头衔,9次温布尔顿冠军──在她面前,球场似乎永远是明亮而平坦的,而她的对面,一切都显得那么柔弱、纤细。的确,她在球场上是“女金刚”,在场外,更以不加掩饰的同性恋“绯闻”成为新闻界的焦点。在她球技如日中天时,她从祖国出走,又背负起沉重的政治包袱。“人有权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她为此而奋斗,直到退出众人瞩目的网坛后也没有休止。 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刊登美国著名女子体育作家艾德里安娜·布鲁为纳芙娜蒂诺娃写的传记,讲述本世纪最伟大的网球女选手──玛蒂娜·纳芙娜蒂诺娃的奇闻轶事,展现这位惟一九获温布尔顿网球女单桂冠球手的备受争议的生活,她的快乐,她的悲份……朴实无华的文字将让我们思索玛蒂娜·纳芙娜蒂诺娃如何成为一个桀骜不驯、永不服输的强者。  相似文献   

8.
老少玛蒂娜     
对于两位名字都叫"玛蒂娜"的球星来说,本届美国公开赛有着特殊的意义——玛蒂娜·辛吉斯本月底就将满26岁,这是她时隔4年后再次来到纽约参赛;而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下月就将年满50岁,美网赛后她已挂拍退役。  相似文献   

9.
终铸辉煌 这是1986年的夏季,玛蒂娜连续5年赢得了温布尔顿的桂冠,成为第一个平了法国人苏姗·朗格朗(Suzann Lenglen)自 1923年创造并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纪录的选手。玛蒂娜以7:6和6:3的比分,用了72分钟就结束了这次温布尔顿单打冠军之战。到日前为止,玛蒂娜共赢得了7次温布尔顿单打冠军,比比莉·琼,金多一次,却比保持纪录的美国选手海伦·威尔斯·黎迪(Helen Wills Moody)少一次。 “我想打破温布尔顿女单冠军纪录,也就是说,我还必须再赢两次。”玛蒂娜说道。她是那样自信,意气…  相似文献   

10.
困惑与快乐“比莉·琼、金不喜欢你。”有人曾对丽塔说。 “那她错过了人生的一大乐趣。” “那么,你能否谈谈她为什么不喜欢你呢?” “我想这和她总把我与女权运动联系起来有关。那时他们正为女网的独立而努力,不想和任何女权主义有瓜葛。他们甚至认为我想将女网政治化,其实这完全不可能,就算我试着去做也成不了。” “而金却认为她不喜欢你是因为你指使玛蒂娜不与她搭档双打。” “噢,这个比莉。”丽塔叫道,“她肯定在胡说八道,和谁打网球是玛蒂娜的事,我可从来不管。” “比莉说,你劝玛蒂娜不要再和她打下去,她们俩创造的双打…  相似文献   

11.
故地重游深夜 ,玛蒂娜又来到了她生命中最热爱的地方——温布尔顿 中心赛场。“我来到这儿,圆月当空,场上空无一人,只有爱犬陪 着我,我仿佛看到一位位冠军从这里升起。” 对于玛蒂娜来说、温布尔顿就像是个有。每当她一来到这 里,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那一直困扰她的消沉低落在此一挥 而散。比莉曾听玛蒂娜对她的教练说:“我又感觉和以前一样棒 了。我喜欢站在赛场上,我甚至又喜欢跑步了。”除草莓和香槟 酒外,温布尔顿还出售赌注砝码及对记者免费的珍珠麦汁儿。然而,对玛蒂娜而言,温布尔顿锦标赛则是提供兴奋剂的源泉。帕姆·施…  相似文献   

12.
语录     
“我已经和玛蒂娜讨论过,我可以确认她将和我参加一些双打比赛。”——纳芙拉蒂洛娃年满50的女金刚不但没有退隐的意思,将继续在双打比赛中征战。这一回她的搭档将可能是另一个玛蒂娜——辛吉斯。两位女王的梦幻组合让人充满期待。“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双打问题不是刚刚发生在这代球员身上。我意识到双打地位的变化是在1985年,当我和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结束了我们的109场连胜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任何一项运动里出现109场连胜时的情形,但网坛对这件事的关注却很少很少。玛蒂娜是伟大的网坛常青树之一,我也是单打前10的球员,然而取得了那样的连胜又怎样呢?几乎没有人提及过我们那个长长的连胜。”——帕姆·施瑞弗  相似文献   

13.
告别网坛 “晚上,我做了个梦,是什么内容已记不清了,只记着睡得不错,早上起来很清醒。”在温布尔顿决赛前一天玛蒂娜总是睡得很好,这次也不例外。大约在早上8点,她就已经一切就绪,套上一件花毛衣,配上时髦的棕色宽松裤,玛蒂娜出发了。 进入1994年温布尔顿锦标赛女单决赛的两位选手──玛蒂娜和马丁内斯,她俩入场的方式大相径庭。玛蒂娜乘坐带有温布尔顿标志的深蓝色官方轿车,在两名保镖的护送下,戴着墨镜,直抵温布尔顿赛场,并且下车后也是在人群的簇拥和欢呼中走进休息室的;而马丁内斯到的时候,人们居然没有认出来,她…  相似文献   

14.
19岁的达尼拉·汉图切娃向人们证实了漂亮女孩一样可以赢得比赛胜利。2002年、女子网球大师赛第一站的比赛中,汉图切娃以两个6比3和6比4轻松击败瑞士名将玛蒂娜·辛吉斯,赢得自成为职业球员以来首个个人单打冠军,这一胜利不仅为她带来33.2万美元的比赛奖金,同时她的世界排名也将首次进入前二十之列。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网坛上素有“铁娘子”美称的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1956年10月18日生于布拉格,1981年加入美国国籍。她从1973年赢得职业网球163场大赛的冠军以来,至今尚无人打破这一辉煌的纪录。纳芙拉蒂洛娃已在网球场上驰骋20年。在这20年中,她曾获得9次温布尔顿公开赛女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评选中出现玛蒂娜·辛吉斯的名字并不让人感到惊奇。因为这个小姑娘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她正以绝对的实力占据着世界女子网坛霸主之位。在一年前人们根本没有感觉到她的来势汹汹,谁会相信一个刚出道三年,还未满17岁的小姑娘会同常青树格拉芙与塞莱斯瓜分天下呢?直到美国利普顿公开赛,直到1997年3月对日,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尽管对手是实力强大的塞莱斯,但站在场地另一方的却是一位天才。刚刚破掉对方的发球局,辛吉斯又站在了自己的发球线上,她将球抛过头顶,右臂上扬在空中划了一条完美的弧线。全场的观众都听…  相似文献   

17.
尽管辛吉斯欲在澳网实现三连冠霸业的美梦被美国的“巨无霸”达文波特无情地粉碎,但她却赢尽了澳大利亚球迷的欢心,无论是在现场观战的球迷,还是各大报纸、电台的记者,都纷纷安慰她,无一对她落井下石。 当辛吉斯与达文波特的比赛战至第二盘的5:5平手时,观众席上的一位由母亲带来观战的小男孩忽然大声嚷道:“如果玛蒂娜输了,我们拒绝付帐。” 一位叫保罗·拉普斯的小伙子说,他特地带他非常崇拜辛吉斯的弟弟来观看这场比赛,作为送给弟弟的生日礼物。现在辛吉斯输了。他不知该怎么补偿弟弟。 没有人说辛吉斯的一句坏话,在电视台…  相似文献   

18.
海棠依旧     
玛蒂娜能走多远?积极的看法是,辛吉斯将重新站在女子网坛的顶峰,迎来她网球事业的第二春;消极的看法是,如今网坛没有了辛吉斯的位置,她在力量派的打压下没有成功的可能而谨慎的看法是, 辛吉斯找回了曾经的状态,会在网坛找到自己的位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辛吉斯离开的几年,女网的后位数次更迭, 新人遍地开花,猛然间回来还真的会有恍  相似文献   

19.
盘腿坐在硕大的沙发上.玛蒂 娜憧憬着未来。前途依然美妙, “都是因为有了网球,”她由衷地 说,“我有机会做任何事情。我 相信我会成为或是为环保,或是 为同性恋权利,或是同时为这两方面奋争的活动家。”其实,她在这两方面的行动早已声名远播了。 1993年4月,玛蒂娜就曾对比莉说:“两周来我一直在参加这个游行。” “什么?” “在华盛顿举行的活动。” “我怎么不知道?” “你开什么玩笑。” “我真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否则我也会去,那可是为人权。” 玛蒂娜和至少50万人一起游行。他们穿过宾夕法尼亚大街,挥舞…  相似文献   

20.
再接再厉     
泛太平洋公开赛,日本东京;室内地毯场地;总奖金:108万美元(其中冠军16万8千)比赛结果:辛吉斯(瑞士)6:3、7:5胜泰斯图德(法国);上届冠军:辛吉斯今年玛蒂娜·辛吉斯就要满20岁了。别人家20岁的女儿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她早已在大风大浪里跌打滚爬好几年了。“出名要趁早”,也许这句话最切合女子网坛的状况了。20岁的玛蒂娜依然有着15岁时慧黠的表情和晶亮的双眸。只不过到了这个年纪,就不能再以“年少无知”来为自己的某些言谈、举止开脱了。所幸天才少女一天天长大成熟起来,虽非一夜之间,但变化确实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