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2010,(7):104-108
阿加西的人生始终与网球紧紧相连,他从出生起就被父亲按照网球天才的标准开始培养,他没有选择就陷入了网球的世界,他厌恶网球,但是网球为他带来了成功的事业、无数的金钱、众人的崇拜和伟大的妻子。阿加西对网球态度的转化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而当他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开展自己的教育事业时,  相似文献   

2.
艾思 《网球》2010,(6):85-85
我很喜欢网球,虽然羽毛球、乒乓球也都玩得不错,但是网球是最爱,因此也嫁给了一个网球发烧友,因为在学校里,只有他能赢我。我们在没结婚的时候就想过,自己将来有孩子,一定要让他打网球,最好能成为网球明星,不光我们俩有这个想法,我周围的人,他们知道我们的爱好和经历,也很期待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明星。  相似文献   

3.
林秉超  李姗 《网球》2008,(1):112-113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职业球员。但也有人很迷惑,到底自己的孩子从几岁开始学球?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更有效率地网球?这些问题,我经常能够碰到。我觉得,冠军是在14岁之前被制造出来的,所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如果训练不科学会遗憾终身的。那么,如何练,才能为孩子未来的网球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相似文献   

4.
在上期《网球》杂志上,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父母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便糊里糊涂地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了职业网球。我的本意可不是要吓唬你,只是想让你知道,职业网球并非对谁都是一条康庄大道。所以,在学网球的同时,为孩子另外准备一条退路,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认为,网球与知识学习是可以齐头并进的。  相似文献   

5.
趣儿     
《体育博览》2014,(6):81-83
费德勒夫妇再生双胞胎 北京时间5月7日凌晨,瑞士网球名将费德勒在自己的社交平台Facebook上宣布,妻子米尔卡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兄弟。神奇的是这是费德勒和米尔卡的第二对双胞胎孩子,  相似文献   

6.
乐乐 《网球天地》2012,(1):102-103
国内青少年学习网球大致有三种背景:一是自己感兴趣、拜师学艺;二是父母对网球感兴趣,带孩子学网球.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网球运动员;三是父母让孩子能学会一项高雅的运动,顺便锻炼身体,将来并不指望孩子在网球运动中有大作为。这三种类型的孩子,学习初衷各有不同.起初孩子或父母可能没有明确的目标,但经过三四年的基础训练和比赛.如果能继续坚持打网球,教练就有责任为孩子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7.
Ryan  Segelke  丁川 《网球天地》2014,(10):144-144
是的,现有网校模式已经瓦解。但并非如你在网球场上破了对手的发球局那般,而是像一面被球拍砸烂的镜子一样,无数破碎、无规则的玻璃洒满一地。我个人对这个话题的探讨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以至于在四年前我和我美丽的妻子尝试办了一所网球学校--HAT!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致力于重新定义网球学校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网球》2006,(12)
几年前我曾在专栏中写过一篇关于我的儿女迈克和凯蒂的故事。现在我想再次提到他们。当他们出生时,我的妻子凯丽和我都热切地盼望他们能进入这项对我们有无限意义的运动,但他们没有。那时,我写下了:"我们应该允许他们拒绝参与一项令人激动、可以令他们终生受益的运动,还是强迫他们去打网球呢?我们已经看过那么多父母强迫他们的孩子做违背意愿的事。最终导致的只有两件事:他们会永远不再碰那个东西;第二,也是更严重的,就是极大的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尽管我们这个家庭有3个职业网球人(父母与祖父都是吃网球饭的)和一个网球俱乐部,迈克和凯蒂都没有选择网球。  相似文献   

9.
《网球》2007,(9)
许多热爱网球的孩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偶像费德勒,莎拉波娃。我非常支持孩子们能有自己理想——那就是成为一名网球职业运动员。我也愿意相信,那些有远大理想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擅长跨栏的北大毕业生、一个善于经营的MBA毕业生、一个偏爱拓荒的社会学毕业生。面对全新的投资领域,他有勇气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他有耐心、更有信心,他正在向中国的网球事业注入全新的活力。他就是中国网球学校董事长黄怒波。 “我不仅是一个体育迷,还是当年北大110米栏第4名呢!”身高近1.9米的黄怒波说起自己的运动史,脸上透出一股孩子般的得意之色。 “我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越(专业网球选手、现中国网球学校训练负责人、全美大学生冠军)教我打网球,我一下子就被网球迷住了。” 这个偶然…  相似文献   

11.
被英国《世界足球》月刊评选为一九八四年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法国球星米歇尔·普拉蒂尼,不久前对法国“巴黎竞赛”周刊谈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普拉蒂尼说:“我需要一个家。我的妻子为我做了许多事情。她使我看到了其他东西。她教育了我,并且使我获得了对其他事物反应的能力……,我生活中最美好的日子还是当我的两个孩子诞生的时候。当我到33岁结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网球运动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一些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网球方面有所造就,积极支持孩子参加网球训练。那么请问家长们:您们知道怎么样科学地引导孩子参加网球训练吗?孩子们参加网球训练时家长又应该做些什么事呢? 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邱友益 《网球》2010,(5):121-121
在游戏中享受乐趣在孩子成为职业运动员之前,网球仅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如果在孩子刚学网球时就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他们就有可能被压力所击溃,对网球产生逆反心理,最终远离这项运动。喜欢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把网球看作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各项技能,感受到网球的乐趣和快乐,才会让孩子真正喜欢这项运动,并且日久弥坚。“对孩子来说,谁能忍受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让他们在游戏中寻找到网球的乐趣,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见到男人哭泣都令我感动。 看到男人动情的哭泣,我不会感到他们是因为不坚强才会哭泣,反之,我会觉得他们是在真的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真的举足无措的时候才会痛哭流涕。 曾经在去年上海大师杯赛上看到萨芬因三战皆负离场时哭泣的情景,那是一颗骄傲的心被狠狠陛败时的疼痛。很心痛。一如我看到了桑普拉斯退役仪式时让我感动。我喜欢网球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一直不喜欢老桑打球的风格,有力但无趣,赢也赢得那么呆板;而且他从来也不会将自己的情感表露在球场上,桑普拉斯的表情总是如希腊雕像一般精致,但索然无味。 然而2003年8月25日,在纽约的法拉盛球场,桑普拉斯在宣布退役的时候哭了,他掩面而泣;也就是这一刻,他终于将自己十几年来对网球付出的青春及热情宣泄了出来。 正如桑普拉斯在致辞最后所讲的:“我真的感谢今晚到场的每一个人,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和儿子,我在期待展开生活的另一页!  相似文献   

15.
于湃  Teresa摄影 《网球》2010,(6):82-84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家孩子到底几岁开始网球启蒙最合适?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是专家,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据我所知,阿加西的爸爸在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已经进行了启蒙,费德勒在三岁开始了网球训练,格拉芙四岁就追着爸爸吵着要学网球……  相似文献   

16.
李姗 《网球》2010,(1):104-106
1我的孩子几岁开始学网球最合适? 国外的很多孩子最初学习网球的目的就是单纯的做游戏,他们大概从3岁就开始接触网球,还有一些从5岁开始,从7岁开始学习网球是最普遍的。如果你决定让孩子开始接触网球,需要找到一位有经验的教练,这样至少能保证孩子在训练过程中免受伤病的困扰。还有培训学龄前儿童经验的教练,知道如何调动孩子的情绪,毕竟,现在还处在培养兴趣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网球》2007,(8)
大家好!我是刘晖,喜欢网球,是因为看过一张穿网球裙、正在打网球的女孩子的照片,觉得好漂亮、好有活力。于是,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在球场上漂亮地打网球。14年前,我有了自己第一支网球拍,但是由于网球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那时很难找到教练系统学习,所以拍子一直被当作摆设挂在墙上。直到2年前我的朋友约我一起去学网球,才算圆了我的网球梦。  相似文献   

18.
冷酷偶像     
博格坎普被称为足球场上的“冰王子”,一向洁身自好的他最恋家庭、妻子和孩子,就连他的许多队友都极为羡慕!亨利曾经说过:“丹尼斯(博格坎普)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孩子、妻子在球场上看着你比赛,那是每—个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我喜欢丹尼斯的这点,一个真正的家庭男人,永远不出现在那些小报上。” 博格坎普说他喜欢伦敦这座城市,因为妻子  相似文献   

19.
《网球》杂志今年第五期上有一篇香港网球协会总教练林秉超先生写的文章《十四岁,亚洲职业网球的软肋》,读后我的感想很多。我以为,目前有两个理由要求我们更进一步的探讨这个问题,这两个理由是:一、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少年在“体制”外参加网球的系统训练,这是中国网球的希望之所在;二、在中国,网球训练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手段上都亟待提高,这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资源流进网球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了;同时,这些“体制外”的少年对网球的各种新理念有强烈的需求。林秉超先生在文章里列举了很多问题,我都深有同感。同时我还认为,在中国的现阶段里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教育家长”。因为家长才是掌握着这些少年成长的过程的决策者,而目前亚洲的各种投资者,网球协会、管理中心、企业,正如林秉超先生所说,只有在看到比赛成绩的时候才会出手赞助。因此,家长必须懂得:一、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职业球员的“料”;二、如果是“这块料”,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靳晓楠 《网球天地》2013,(12):91-92
和许多中国孩子一样,我与网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父母之命”。感谢我的母亲,她虽然从未打过网球,但却被网球场上那些充满技巧与美感的运动场景所吸引,笃定我应该去学习这项高雅的运动。也要感谢我的启蒙教练张云明老师,是他的循循善诱、教导有方,让我在游戏中体验到了网球世界的乐趣,也让我和一群小伙伴们在共同训练中成长,在共同成长中结下一生都不会改变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