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信 《培训与研究》2006,23(4):116-118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 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仅对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演变作历史性的回顾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音乐学在民族学人类学的影响下,从开始的比较音乐学到后来的民族音乐在经历了学科诞生和发展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研究对象不断地生发变化,从开始的非欧音乐到全人类各民族的音乐,民欲音乐,大众音乐等等,本文在各家各派的认识和现实研究的基础上对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对象作了思考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反映民族社会风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风情以及民族文化发展。白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比较丰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白族民间歌曲、民间乐器等均有长足发展。本文针对白族民族音乐发展状况,简要探讨了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白族音乐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要是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同时二者还在相互影响,最后形成一致归属。本文在对于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中,研究发展为全人类音乐舞蹈,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多元化,进而对于社会大众在音乐文化中的形式,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够增加对于民族音乐学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柳青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3):83-84,86
对城市音乐进行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体现出了现代民族音乐学学科的人文特征。该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并把握城市音乐文化的特征以及现代世界音乐的多元性、流动性,从而建立起多元音乐文化相对平等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李爱平 《文教资料》2006,(18):146-147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生成背景是民族音乐学的文化背景,它是民族文化母体统辖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内容的多维性决定了民族音乐学需要多种学科介入,从而使得它与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地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共生共存。  相似文献   

7.
8.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在我国尚未彻底解决,仍然是音乐界争论的焦点,定位是一个学科的基本问题,若不明确,该学科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要结合历史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德丸吉言先生的《民族音乐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民族音乐学方法论全新视野,如乐器与人的一体化概念拓展、注重音乐“场”的研究方法、文化形态和时代潮流视野下的“变化”和“固定”、重视音乐变迁和发展中形成的特性等四个观点.  相似文献   

10.
蔡加友 《文教资料》2009,(31):76-78
民族音乐学真正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尽管我国学界对民族音乐学学科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不统一.但是民族音乐学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维、一种思想已经被我国广大学者所接受。民族音乐学所具有的方法论属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研究视角,很多研究者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结合中国文化深邃的内涵.谈谈运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来考察和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时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1.
郭象是我国西晋初期的重要哲学家,郭象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于郭象哲学,我国哲学界大都认为其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通过对"郭象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论断及其根据的分析,以及对郭象哲学与王弼、裴危哲学的比较,笔者认为,把郭象"独化论"哲学划入客观唯心主义阵营是不妥当的,其哲学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大体上都是围绕音乐本体研究和音乐文化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虽然不同的民族音乐学家在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上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对音乐现象和音乐成品的研究却是他们研究的终极对象。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西方哲学基本是在为柏拉图做注释的话,中国哲学则主要是以先秦的儒家和道家理论为基调发展下去的。儒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儒家理论必然要为统治者服务,从唐朝的韩愈一直到清代的颜元都在为封建统治秩序做解释。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并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哲学的主体和特色并指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念金 《教育学报》2006,2(1):36-42
学与教的关系问题,是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本体论关系又是这一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对此,西方和陶行知时代之前中国的看法为“分”,即把两者作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分开来对待;几十年以来中国流行的看法是“合”,即把两者合为一体。我们认为,应然的理解是“分中合”,即它们是两种本质上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将它们分开来对待,同时看到两者的密切关联和时空上的部分重合。当前急需实现的转变是“分”,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中小学语文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负有重任。当前语文教学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语文教育定位不明确;从教材编写到具体的教法上,都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考试评价不够科学。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解决好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课文的选用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改变讲解语文课文的套路,将课文与语文实践、语文知识结合起来;逐步完善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16.
英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构成了当今复杂的世界英语语境,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多种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文章以世界英语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考察英语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语言形态以及认同度,探究中国英语由使用型变体到制度化变体的可转换性,在充分说明中国英语在世界英语语境下所具备的交际功能、文化功能和认同功能的立论基础上,论证了中国英语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课是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种适于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新生教学资源。该研究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微课的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其区别于传统视频课程资源的本体特征。依据吉林大学微课设计实践的体会与个案分析,对微课呈现出的主要教学行为及影像呈现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微课的教学应用,提出微课设计需要观照的四个视角,以期对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杨简、陈献章、王守仁、王畿、罗汝芳对心性本体特征的揭示层层深入,直至二曲达到极峰;明末冯从吾、高攀龙以及清初李二曲等学者分别主要从工夫和适用角度,在程朱、陆王基础上完善了儒家内圣外王结构模型的圣人理想。  相似文献   

19.
试论语文教育的存在论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因其植根于语言的生活土壤,在所有教育科目中优先具有进入存在论境域的发言权。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意味着不同的本体论—认识论立场。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言打交道的精神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和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从交往—实践的角度来把握语文教育的立场和方法,是当前语文教育正在努力实践和探索的方向,是对过去长期以来所奉行的认识论语文教育模式的一种积极批判,也是对存在主义语文教育立场忽视语言实践倾向的一个有力的矫正。  相似文献   

20.
200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专题研讨会在桂林召开以后,“方法论”的思想被许多院校确立为《导论》课的主讲内容。该思想的科学性、先进性、完备性正在被许多人接受,同时也有部分同志加入到它的研究行列中来。文章运用这一思想对算法的确立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仍然符合“方法论”的核心思想。由此提示我们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中,应深刻领会“方法论”的内涵及外延,把这一思想渗透到教学科研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