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宣传画通过创作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国画、年画等视觉作品,鼓励和动员中国民众积极投身到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去,不仅实现了传播者的劝服初衷,也一度繁荣了政治宣传画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集视觉与说服于一体的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闻宣传画作为新闻美术的一种形式,曾在新闻宣传中发挥过重要而广泛的作用。但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激光照排技术在报业的推广和运用,新闻宣传画这种运用造型艺术反映社会生活、传递新闻信息、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新闻形式,却不同程度地在一些新闻单位受到冷落,影响了报纸宣传的社会效果。因此,冷静思考一下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新闻宣传画,如何才能不掉队、不落伍、跟上时代节拍,继续发挥重要的宣传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临澧县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中,有一份珍贵的《临澧县社会军事训练总队部为抗敌告全县民众书》(以下简称《告全县民众书》),是临澧县档案馆工作人员1974年从县公安局的阁楼上清捡出的众多国民政府档案中的一份文件,档号为3-2-60.《告全县民众书》产生于1943年,为毛边纸印刷,纸长55厘米,宽28.6厘米,字体为小楷,附有抗日宣传标语和宣传画.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我国宣传画创作的鼎盛时期,除了政治宣传功能,宣传画还有很强的历史、艺术等功能.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比较完整地收藏了这一时期的宣传画.本文从宣传画的功能、价值等方面揭示了收藏宣传画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加强本馆宣传画的整理著录和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提到当代的宣传画,不能不提到哈琼文。他曾是军旅画家,随志愿军到过朝鲜战场;后转业到地方从事专业创作,画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两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宣传画家。在宣传画界颇具影响的张安朴先生曾说:"哈琼文是中国宣传画的领军人物,是国家级的专家,要上美术史的。"提到当代的美术史,不能不提到《毛主席万  相似文献   

6.
提起宣传画,不得不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黄金时代,街头巷尾铺天盖地的宣传画,发行和张贴的确到了极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宣传画才逐渐走向衰落.不过直至今日,但凡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只要看到它,依然有无限遐想. 由于供职金融界的关系,爱好收藏的笔者对储蓄宣传画情有独钟.每每仔细端详,储蓄演变、百姓理财生态、金融万象乃至国家政经面貌,得以管窥一斑.除了将视线投注到色彩斑斓的画面,还小作研考,整理些许背后的难忘往事,且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7.
《编辑之友》2011,(10):129
有关解放军的宣传画,涉及各兵种,内容十分的丰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期的表现。此类宣传画的印量也非常的大。(阿一)  相似文献   

8.
正年画里,专有"婴戏图"一科,儿童形象头大身子小,"肩上长头,腿上长脚",十分的可爱。宣传画中,儿童一门品种繁多,历来为画家所重视。儿童宣传画内容既有配合形势而出者,也有独立成体系者,表现手法同样具有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9.
老照片     
阿一 《编辑之友》2011,(12):145
工业题材宣传画,内容十分丰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其多模仿苏联风格,后来包含民族样式的宣传画渐多。  相似文献   

10.
《金陵十三钗》把历史坐标放在1937年,用一座城的沦陷讲述一场战争的残酷;《明月几时有》的时间坐标定格在1942年,用另一座城市的故事讲述一个时代的命运。本文以《金陵十三钗》《明月几时有》为例,以符号的象征意义探讨底层民众抵抗战争的时代隐喻,以体现特殊历史时空下民众的家国情怀,缅怀逝去的生命,追思悲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一生读书治学,主张有计划地读书.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所选读的书籍类型也有所不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顾颉刚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期间所选读的书籍,除重视经史典籍的研习外,多关注记载有关中国历史地理、民间文化、边疆历史等内容的史书.在注重读书与时代互动,注重读书治学的同时,以民众教育和边疆工作践行读书不忘救国的至理名言,唤醒中国民众抗日救亡的民族意识.抗战时期顾颉刚史学阅读类型的选择与抗战大环境下顾颉刚的史学研究主题密切相关,此又与抗日救亡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体育题材的宣传画,内容十分丰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其多模仿苏联风格,后来包含民族复合样式的宣传画渐多。(阿一)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宣传画创作。文革期间画了不少脱离群众,假、大、空、没有感情的说教式的宣传画怍品。近几年来也画了不少以情动人、有感染力的作品,曾多次参加过全国性美展,不止一次获过奖,也出版发表了不少宣传画作品。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如今我们要搞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动员全国人民为之奋斗,也就更离不开宣传画。但要使宣传画创作繁荣起来,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关键是要提高宣传画的艺术质量,说教要少点,感染力要强些。文革期间的宣传画,大话、空话、假话连篇,失去了群众。例如,政治任务下来后,宣传不过夜,凭空创作,闭门造车。千篇一律,没  相似文献   

14.
年画里,专有"婴戏图"一科,儿童形象头大身子小,"肩上长头,腿上长脚",十分的可爱。宣传画中,儿童一门品种繁多,历来为画家所重视。儿童宣传画内容既有配合形势而出者,也有独立成体系者,表现手法同样具有时代烙印。新中国建立初期,内容多为宣传扫盲识字、热爱公物、提倡新风尚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台湾历史上经历了荷兰和日本人统治以及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和接受西方政治生态的影响,台湾民众在政治意识上出现混乱和多元化;大陆文化在迁徙台湾过程中有过多次的嬗变,加上两岸文化曾经的隔阂,还造成两岸文化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对台广播应正视这种现状和客观存在,寻找出对台传播的侧重点和传播策略;通过淡化两岸政治体制差异,宣传大陆的善意和诚意,突出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对两岸带来的双赢效果;通过两岸普通民众生产、生活交流的细节,用台湾民众习惯的收听方式来达到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78年至今,浙江电视剧有着35年的发展历史,其发展历程并不是平稳向前的,有过高潮,也有过低谷。近五六年来,浙江电视剧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迎来了一次新的崛起。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这35年的发展,可以看到,浙剧一直呈现出一种一以贯之的风格特征,这种特征维系在浙江的地域文化上,鲜明而稳定。但这种稳定的风格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何会有不同的境遇呢,这就要从它是否契合时代语境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当地域风格与时代语境高度契合,这个地域流派的电视剧作品就迎来繁荣和辉煌,反之,如果地域风格与时代语境相偏离,那么这个地域流派的电视剧创作就难免会被边缘化。从这个视角来审视浙江电视剧35年发展的历史,会对其内在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父子》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好评,并获1997年度中国电视奖人物类一等奖。 父子两代人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不知讲过多少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当今中国,经济的转型带动着整个社会的转型。这使得人的生存境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都会对自己生存空间产生独具个性的理解和思考,并支配自己做前人所未做过的事。努力捕捉和反映这种社会转型中给人带来的新观念、新冲突、新变化,从而记录这段历史,记录这个时代,弘扬时代精神,把握时代主流,这正是人物纪录片《父子》所努力反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沧桑,也可以表达出一代人的情怀。鲁迅和高尔基两大文学巨匠,生在不同的年代却经历着相似的人生。同样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同样见证了百姓的苦难生活,他们的思想自然不约而同的走到了一起,即开始了对国民劣根性实践与理论的探讨。鲁迅在其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异常激烈,他认为中国社会没有给百姓一个公平、自由的平台,导致一大批中国国民的麻木和无知。而高尔基在其作品《俄罗斯的童话》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不过高尔基对待民众的态度不像鲁迅那般消极,他是充满了各种期待,他认为大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民众创造出来的,民众才是一切的主宰和奇迹的创造者。他们的观点虽有不同,但都是以人为本位来展开自己的论世观点,他们深入到贫苦大众中,亲身体验了苦难带给民众的迂腐和呆板,也真正懂得一个时代的塑造需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去敲响警示之钟,以警醒世人是时候站起来,堂堂正正为自己活一次。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不是只写给帝王将相的。尤其是有千百万人参与和经历过的历史。更应当让他们在参与和经历之后.留下曾经参与和经历的印迹。也应当让更多的虽未参与和经历过的后人.能从历史的印迹中看到时代的风云和人性的光辉。这是编史官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的产生时代几乎相同,但其产生和作用截然不同,《百科全书》的产生点燃了广大民众的科学意识,《四库全书》的产生禁锢了广大民众的思想,压制了民众对科学的渴望,因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