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我出生在1976年的山西。山西姑娘没见过小溪青山之类,基本上处处灰头土脸。我1993年考大学离开山西,坐了三十多小时火车到湖南,清晨靠窗的帘子一拉,我都惊住了,一个小湖,里头都是荷花——这东西在世上居然真有?就是这个感觉。孩子心性,打定主意不再回山西。就在这年,中国放开除电煤以外的煤炭价格,我有位朋友未上大学,与父亲一起做生意,当时一吨煤17元钱,此后十年,涨到1000多元钱一吨。煤焦自此大发展,在山西占到GDP的70%,成为最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我在苏堤晨跑。早上在杨公堤醒来,穿衣起来往窗户外面看了一眼,怀疑自己还在梦里,定了定神用力再看:外面花圃里的白玉兰开得啊树枝都承受不了!这花很奇怪,满树没有一片树叶,树枝也细细的,但花朵肥实硕大,尖俏俏地独独在枝头绽放。远点的玉兰是一片白色,近点的是一层粉色,粉粉白白、层层叠叠蔓延到窗子下面。唉,你不在,它们开了又有什么用?你不在,我又为什么要来?是的,你说得没错,有些风景静止不动却又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3.
正安置善后陈恭澍、齐庆斌、桂涤非以及麻皮张、麻皮李等一干关键人物叛变,沪一区立即处于瘫痪状态,我幸运尚能自由活动,必须把安置善后工作肩挑起来。首先,我和金书到福建路大江南饭店,开了4楼16号房间,有个安身之所。第二,我指派凌丰接替桂太太,负责与交通站(尚有一人值班)联系,发通知指示各组、队:将迁移后的新址上报;各组、队继续照常活动。第三,我独自与沪二区区长姜绍谟先生通电话,告诉他沪一区被汪伪"76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40年代上半叶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但却是军统充分扩展膨胀的年月,就其直属外勤组织单位有办事处、区、站、组、行动队等等,繁多得数不胜数。区是军统局秘密外勤一级组织单位,仅布置在沦陷区里的就有上海一区、上海二区(处潜伏状态)、北平区、天津区等。由于1941年军统沪一区区长陈恭澍落入"76号"捕网而叛投汪  相似文献   

5.
<正>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个爱笑的、从不发脾气的、瘦瘦的孩子般的老人。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住在外公家中,对外公的过去却知之甚少。不过,正像他所说的,每一个和他同时代  相似文献   

6.
正祖父李又然(1906-1984)生于上海,本名李家齐,笔名又燃、李则蓝、马义等。1926年秋在上海南洋高商英文专修班读书,后人上海群治大学法律系学习。1928年赴法国、比利时留学,先后就读里昂语言学院巴黎大学,在那里加入法国共产党,属巴黎中国支部成员。回国后在上海从事世界语运动,全  相似文献   

7.
我至今都搞不懂,上海本地人(浦东人)为何要把祖父或外祖父叫作"大大"(音"达达").但我知道,这个"大"字不是"一股独大"的大,也非"普天之下唯老子为大"的大.这个"大"字就是老男人的意思,可泛称一切男性老人.  相似文献   

8.
黄楚九是我从未谋面的曾外祖父,我是在他离世近二十个年头后,才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道他的名字,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而当时对他的所谓了解,则是来自张贴在父亲单位还有居所外墙上的大字报.无数触目惊心的字眼,至今仍然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掉:"奸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不劳而获者"……我实在不愿--回忆这些不堪人目的字眼.父亲因为有这样一个外公,也被那些造反派"顺理成章"定性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甚至被打成"里通外国"的"特务",因为黄楚九的长孙黄绍组在台湾……我也自然被列为"黑五类",再加上我"划不清界限"而被认定不能成为"可以被教育好的子女",我的"阶级立场"遭到拷问,说我不能背叛自己出身的"资产阶级",说我不肯坐到"无产阶级"这一边.我实在不明白,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人,怎么就会影响了我的"阶级立场"?而他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9.
【相关链接】沈千祥(1899—1931),上海南汇泥城人。,北伐开始后,投身国民革命,参加中国国民党,“四一二”大屠杀后忿然退出国民党。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奉命回家乡以泥城小学校长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8月9日,在中共江苏省委领导下。带领成千农民举行泥城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不久被逮捕,于1931年2月在镇江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0.
说起爷爷,还是先从一组保存在台湾“国史馆”中的档案目录说起: 编号:002090300017092《蒋孝先电蒋中正据逮捕共党供称潘冬舟现任剿匪总部秘书本年间曾窃取剿匪计划转送北方特科》(1934—11-17)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回民支队,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而我的爷爷周志坚,当年曾是这支部队的营教导员,他在赫赫有名的马本斋队长率领下参加作战,被人称为"周大胡子"。上世纪四十年代,马本斋任命我爷爷担任冀鲁边军分区"回民大队"大队长……本文所要讲述的,便是我爷爷那具有传奇色彩的戎马故事……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3月16日,是我的六爷(爷爷的六弟)孟秋江罹难50周年,他的后半段人生一直在寻找追求真理、为革命奋斗的路上。是坚守那份纯洁和忠诚信仰,让他坚定地走下去。在这里,容许我回望一下三个华彩片断,讲述信仰的力量……离开太原的印象1937年10月初,太原战役的最后关头,大公报记者孟秋江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见到了萧克和彭雪枫(在那里,他和彭雪枫等同食宿)。在文水,孟秋江聆听周恩来作抗日战争的形势报告。11月3日,孟秋江迎着撤退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封捐款信1981年9月,上海普陀区委统战部收到了一位老人写来的一封感情真挚、言辞恳切的捐献信。写信人是我的祖父曹启东先生。他在信中写道:我自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蒙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照顾,生活安定,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4.
1939年7月我父亲应叶景葵、张元济之邀,从北平来上海筹建私立合众图书馆。当时办馆的目的是怕战乱将大量的民族文献销毁和失散。图书馆靠私人集资,书籍则由江浙的望族捐赠。我们刚到上海住在现在的复兴中路思南路口的一座花园洋房里。楼下是办公室、楼上则是书库和我们的卧室。书库是原来的舞厅,开始书不多,主要是叶家、张家和杭州蒋家的。当时我念小学,寒假期间父亲就让我看水浒、三国和西游记。怕伤眼,父亲将馆藏的木刻大字本给我看,到小学毕业这些名著就都看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