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3.
李慧瑜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9,(9):1-1
鹅绒般的夜幕 缓缓地从天空垂落,我们变成夜色中的影子—那山,那树,还有我。悄悄地,星星开始闪烁,月亮高高升起,我们沐浴在银色的月光里—那山,那树,还有我。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王松海 《中学英语园地(高三版)》2010,(7):11-13
The world has many beautiful sounds. We can hear the songs of birds and the laugh of people. We can listen to cool music and news reports. And it's all because of our ears! They bring us a world of sounds. 相似文献
12.
音韵铿锵神威赫赫 --谈布莱克《老虎》的音义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丽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32-36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英国前浪漫主义时期一个重要诗人,他的名篇<老虎>中贯穿全诗的"大型扩展隐喻"老虎意象和铿锵有力的节奏"铁砧乐音(anvil music)"交相辉映,音义有机结合,同构了一个"铸造老虎"的宏伟场面.本文从音义同构的心理基础谈起,试分析<老虎>中音韵、节奏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英汉发音的对比特征与英语语音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全才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
从比较语音学的角度,结合语音训练教学的实践,从音素、音节等方面对英汉发音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英汉语音在基本语音层面上的差异,旨在为英语语音教学提出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指导原则.英汉发音在诸多要素上的差异往往导致EFL学习者在处理英语语音信息的过程中受到汉语母语发音的影响而发生负迁移现象,这就证明了在EFL习得过程中了解英汉语音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17.
韩凤鸣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1):1-3
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不管是儒、道还是佛教,在理论上都是自成体系的,在实际中都有其独立的生存能力;它们酿成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乐生精神,显现出了中国哲学共同具有的人文关怀特质,而中国佛教哲学的圆融智慧及对人类关怀的终极性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认知“郑声“概念是对其研究的起点,而正确区分“郑声“、“郑风“和“郑诗“又是理解“郑声“所指的关键。依据相关文献可知,“郑声“是孔子对一种非雅音乐的贬称,“郑风“是周乐的一种,也就是通伦理之音,而“郑诗“则是《诗三百》文本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