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可以定期给波音公司订单,可以赠送美国人民大熊猫,可以换来片刻的宁静,但无法得到长期健康的外贸环境。近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共签署11份政府间合作协议,超过70份商业合同,价值45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但订单带来的中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的脚步踏上美国土地之前,对于他的这次国事访问的评论就日益热络。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在《纽约时报》上撰文如何和中国继续做朋友,高调评价此次外交活动是继邓小平30多年前的历史性访美以来中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2,(5):22-24
习近平此次访美,形式上是对美国副总统拜登2011年8月访华的回访,但双方都清楚此访意义重大,远超外交意义上的回访。这次访问,恰逢美国大选年,又在中国的领导层发生更迭之前。美国各界高度关注,一是因为习近平的特殊身份,二是因为去年中美摩擦加剧,此刻"中国话题"正被美国逐渐升温的选战炒得越来越热,不少美国政治人物以对华强硬来拉升人气。这种趋势令人不由对未来中美关系充满忧虑。因此有媒体期待习近平访美,"或为未来10年中美关系重新定调"。  相似文献   

4.
王润曦 《大观周刊》2013,(5):280-280
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步步提高,于今年六月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晤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中美两个国家,还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作为中美关系谈话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从建国以来,台湾问题的起起伏伏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本篇变章将以讲述这几次起伏的过程和分析这几次起伏的原因切入点,分析新中国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闷题。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中国作为问题排在问题清单的后面,而作为帮助者则位于前面。中国的力量和模式意味着中国对美而言是一个问题,但相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等议题并不急迫  相似文献   

6.
时值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国新闻周刊》邀请数位权威国际问题专家解析这一重大外交活动的意义,预测中美关系走向  相似文献   

7.
朝鲜对中美和解的支持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外交成就”,而中美关系解冻的附带结果是朝鲜成为“毛主义时代中国最亲密的国际盟友”  相似文献   

8.
1971年3月28日,中国乒乓球队在阔别世界乒坛六年之后,首次参加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这次锦标赛中,中国乒乓球队一举夺得4项冠军,震动了世界乒坛.在比赛期间,与世界体育界隔绝多年的中国运动员遵照毛泽东、周恩来倡导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蝉联三届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庄则栋等著名球员,与美国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友好接触……  相似文献   

9.
从1977年在中国政坛复出开始,邓小平就成为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主要决策人。他在中美建交、达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北京政治风波时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联合制裁等重大事件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这一时期的对美政策,体现了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外交思路。研究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路与策略对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总结20年来我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经验和教洲、指导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小布什上台以后,中美关系走向格外引人瞩目。从对台军售、人权问题、轰炸伊拉克后指责中国,到多次“口误”称台湾为“中华民国”,中美关系似乎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美国对华战略是否已经改变?中美会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有所改变吗?  相似文献   

11.
庾晋 《湖北档案》2003,(10):37-38
冀朝铸,男,1929年7月30日出生于山西汾阳县。1938年随父赴美,先后在纽约城乡学校、霍莱斯·曼——林肯中学读书,1948年考入哈佛大学,1950年10月回国,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52年4月赴朝鲜开城参加中国和谈代表团工作。1954年4月回国在外交部工作,参加过中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美关系史,从四十年前尼克松访华实现邦交正常化,到邓小平"破冰之旅",再到后来历届两国元首,他们都在各自任期伊始或前夕,便着力通过高层互访推动两国关系发展2月14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美。西方主流媒体无一例外地在醒目位置围绕未来的中美关系大做文章。不管是《纽约时报》不事渲染地认为习近平此行将试图向美国介绍自己,还是《华尔街日报》稍显乐观地报道其访美有望缓解两国互信赤字,抑或是英国《卫报》  相似文献   

13.
从1977年在中国政坛复出开始,邓小平就成为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主要决策人.他在中美建交、达成中美<八一七公报>、北京政治风波时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实施联合制裁等重大事件中,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国这一时期的对美政策,体现了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外交思路.研究邓小平处理中美关系的思路与策略对正确认识中美关系、总结20年来我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中美关系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中美两国发表了建交的联合公报。这一切并非巧合——中美关系正常化一直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宏图伟略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军力、经济力量、区域性影响力等方面,必须在任何时期都要强于中国,这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软霸权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一舟 《新闻天地》2008,(11):30-32
“次贷危机”一段时间充斥了各大媒体,也成为人们必谈的一个话题。就在美国焦头烂额之时,政府方面又突然抛出了对台军售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乔木 《当代传播》2002,(2):21-23
美国媒体作为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新闻媒体反映中美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舆论作用于美国的立法、行政等部门,进而影响到美政府的对华政策。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负面报道,有称“妖魔化中国”的,也有称“敌视中国”或“消极影响”的。此类论证多有选择地分析美媒体的对华报道.并和中美在新闻观念、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起来。这种定性分析的缺憾是,忽略了对中国的正面和中性报道,也没有进一步探讨美国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随时间、因事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将围绕美国媒体对1…  相似文献   

18.
美国媒体:中美关系的"镜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其政策形成之复杂性的认识,却长期以来受到了低估与忽视。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主义重要部分的对华政策,不但有宏观视野中基于意识形态分歧的理想主义和基于国家利益考量的现实主义的左右手互搏乃至合而为一,更有微观视野中的美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复杂博弈。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专注于政府决策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但曲折多变的国际关系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在政府之外,尚有诸多利益集团的作用不可低估,这是多元民主的美国社会权力运作和决策机制的基本原则所决定的。深化时美国对华政策决策机制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风云变幻的现实和未来中掌握先机和主动,进而为中国走向崛起和振兴扫清障碍。胡粲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中美力量对比变化。两国之间的矛盾点在某段时间增加是正常的,出现激进的声音也是正常的,但中美理性的分析家和外交家应该引导、重塑某些时候沸腾的民意。  相似文献   

20.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说,“分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注定要发生冲突,而是(意味着)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地了解对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