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寻根问祖的背后,是民间对自我身份的追索、是对宗族亲友的探寻、是对教化传统的绵延、是社会重构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新闻天地》2011,(6):1-1
志存高远的人,当然是追寻自己的追寻。但是,自己追寻的是什么?怎样去追寻?的确是很多人一辈子难以确定的事。人生追寻的目标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时代文化、潮流和需要的产物。而适应当代文化、潮流和需要应运而生的代表人物.往往都是这个时代的少年追寻的目标。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理性过滤,而是凭着青春的追求和冲动,去走和他们所崇拜的人一样的路.做他们同样的事。西班牙巴萨罗那足球俱乐部的中场核心球员哈维,在1992年5月巴萨罗那球队到英国的温布利球场进行欧洲俱乐部杯决赛的时候.一定要求与两个哥哥同往.看他最崇拜的巴萨罗那队的比赛,但哥哥以他年龄太小而没有带他-b。因此,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到温布利球场去。他苦练足球,后来终于成为巴萨罗那队的中场核心,并率领西班牙国家队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为西班牙第一次夺得世界杯。而后,在今年的5月28日,他又和队友一起,在伦敦温布利球场击败曼联队.为巴萨罗那队第四次夺得欧洲俱乐部冠军杯,成为光耀世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3.
余能文  黎楠 《声屏世界》2007,(10):18-19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下简称“村村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十五”期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各级党政部门及广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满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克服各种困难,强力推进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村村通”建设任务.为促进江西省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展示全省“村村通”工作建设成果,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本刊特开设专栏.连续三期刊发全省广电系统荣获全国“村村通”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报道,旨在为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增加亮色,进一步推动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  相似文献   

4.
调解类节目是继民生新闻之后,兴起的电视节目类型,节目增设心理学家、法律专家及媒体人等各领域的专家,援助当事人化解家庭、情感等矛盾,在当今社会具有深刻意义,笔者在对节目概况进行介绍之后,将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对此类节目的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和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仪式,“春节”不仅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同时也是炎黄子孙建构民族集体记忆和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多元化、媒介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好春节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多媒体未能花大气力挖掘春节期间的新闻资源,或是仅仅将其视为一般的假日报道,更多地从“吃”、“喝”、“玩”、“乐”等消费经济的层面,而未能将视角置于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以致春节报道丧失了应有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品格。而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马年春节报道中呈现出诸多亮点,值得媒体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身份"是人文社会学科中一个广泛而宏观的概念,具有先在性、客观性和个体性,是影响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身份传播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传播主体接收、处理、传播信息并将其身份与信息的结合作用于传播各环节的信息活动.身份即传播,人类活动中任何信息的传递必然包括传播主体身份属性的传递.作为传播学的分支,身份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身份地...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贾平凹历时4年的新作、洋洋64万余言的长篇小说《古炉》问世。对于这部未出先热、早早就召开了研讨会的作品,众家媒体与文评人的评论文章可谓是浩如烟海。这些评论包含了多种角度:探讨反思文学,回顾民族记忆者有之;  相似文献   

8.
“红段子”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段子”是我国信息服务企业打造的信息新产品,它的诞生和传播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即适应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从《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对爱情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和海丝特思想道德发展的角度,去追寻霍桑追求人类人性解放的浪漫主义思想和神秘符号"A"字后面隐藏的真实意义,以便更好地解读海丝特.白兰这一女性人物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7)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像其他类型的共同体都拥有自己的记忆一样,家庭也拥有本身特有的记忆。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沟通记忆、文字记忆、影像记忆、仪式记忆和空间记忆等家庭记忆的社会表述方式成为人类非常重要的记忆实践。但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终端的普及,传统家庭记忆的表述与传承方式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落,家庭记忆开始受到电视等大众传媒的青睐,央视《客从何处来》便是这一思路的媒体实践。本文以《客从何处来》为例,探讨了电视媒体的介入对传统家庭记忆表述和传承方式带来的改变,指出大众传媒对家庭记忆的社会表述不是简单的还原和再现,而是一个重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14,(5):73
正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题为《"治奢令"下,春节消费节俭"上色"》的通讯,以现场采访的形式,报道了在中央"治奢令"声声从紧的背景下,今年春节消费呈现出的"节俭"特点。通讯描写了三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聚餐:官宴"走"了,民宴火了。今年春节北京建国饭店原打算推出最低1680元的三款年夜饭10人套餐,但因预订情况不佳被取消。而民间餐饮却处于一年中最"火"的季节。在淘宝网上搜索"年夜饭"可以找到3800多件"宝贝",以"半成品"和特色菜、农家菜为主,非常畅销。二是购物:"贵族"跌了,"平民"俏了。今年春节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消费社会的景观和话语在各种媒体上得以大量生产,许多电视广告、流行杂志、时尚电影等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人打造一个消费社会的幻城,它不仅以其光鲜诱人的外表,而且以一整套颇能抚慰人心的生活哲学吁请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加入.  相似文献   

13.
14.
今天,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普遍使用的人际交往和自我展示的首选平台。朋友圈中记载着众多人的喜怒哀乐,为我们提供了尽情发图片、输文字、写心情、秀上衣食住行信息的广阔空间。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每天投放在微信及朋友圈上的时间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事件报道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身份叙事倾向,报道重点从冲突事件本身转向了当事人社会身份,进而把普通的新闻事件演变成社会公共舆论事件.这种报道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际隔阂和社会关系的断裂,不利于发挥媒体的社会协调功能,反而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给建构和谐社会关系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吴言 《新闻三昧》2004,(10):25-25
读报很喜欢看社会新闻,但社会新闻如果过多地报道一些鸡零狗碎的刑事新闻,就显得乏味了。最近新民晚报抓的两例社会新闻绝对有意义,既有趣又有味。  相似文献   

17.
“蔬笋气”意义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蔬笋气"的概念自宋代苏东坡提出之后,就成为我国古代诗文评论中特别是对僧诗的评论中的一个常见的名词,本文对历代人们对"蔬笋气"意义的不同理解和评论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以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建立共同的行动范式,具有共享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人类历史文化赖以建立、生成和延续的基础。传播通过意义的构建活动,建构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变化、技术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文化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对传播问题的考察,如果仅限于对信息传递的物理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回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考察传播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什么是传播”这类基本概念的内涵,解答什么是“传播的意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思传播的本质,以建立传播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娜 《东南传播》2011,(5):60-62
网络论坛具有虚拟性、多元化、碎片化等特点,它打破了网民基于时—空对应关系的较为稳定的现实身份认同,解构了身份认同的自然、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机制等传统来源。在网络空间中,自我变得不确定、虚无、碎片化甚至消散。另一方面,网络作为大众媒介的一种新形态,本身可以成为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替代性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论坛自身的身份建构、论坛对网友的身份建构以及网友之间相互的身份建构,网络论坛为虚拟空间中的公民提供了身份建构的多重可能性与现实空间。通过在网络论坛中进行现实参与,公民建构起来的不仅是虚拟身份,更是现实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0.
《申报》1872创刊,历时77年,经历晚清三朝皇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是记录近代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本文从《申报》与自由、《申报》与社会两方面浅议《申报》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