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星星 《军事记者》2010,(12):64-64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我国的GDP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随后就有时评指出,要正确看待GDP,不能一味地被数字冲昏头脑,经济数量不等于经济质量,经济规模不等于经济效益。这个醒提得好!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上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大企业,一生在一家企业里工作,最后在日本安度晚年,这些成了日本大多数人的亳无兴奋点的“梦”。日本报纸喜欢把日本的邻国描绘成坐在火山口上的国家。靠这些来凸显日本的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GDP增长率长期饱受争议,皆因其核算和发布体制不完善所致。国家统计局将对GDP核算和发布制度作出改革,力图使关于中国经济的统计指标更科学更接近实际,而“隐性经济”也将在GDP中得到反映,成为其中亮点  相似文献   

4.
别了,GDP崇拜     
2月中旬,从邻国日本传来消息:中国GDP总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然而,在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公布的十二五经济增速目标悄然调低至个位数。此前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未提及  相似文献   

5.
国内生产总值,或GDP,是衡量经济发展应用最广的指标。依照传统的看法,国家GDP增长迅速,叫做经济成功;GDP陷入停滞,叫做经济失败。  相似文献   

6.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9,(2):204-204
2008年中国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根据IMF的最新估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速平均为3.7%,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据计算,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劣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8.
发改委人士指出,当前各个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东北地区深层次问题凸显,西部地区总体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缓中趋稳,中部稳中有进,西部稳中有忧,东北降幅较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亓飞 《大观周刊》2011,(6):158-158
中国GDP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速达到8%~9%。与此相应,消费者物价指数处于较低状态。表面上,中国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局面,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失业率却稳步提升。通过解读中国的GDP、CPI之间的关系,对造成这两个指标间的独特关系的原因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以后将面临三大挑战:第一,如何将GDP的大幅增长转换为同等的全民福利;第二,创新;第三,制定参与全球经济机构活动的策略,最大程度地提升中国对议程设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世界银行公布新数据,承认中国的GDP被高估了40%。按购买力平价指数(PPP)估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是6万亿美元,而非过去估算的10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节能减排,决不仅仅是"节"或"减",而是涉及到整体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唯GDP论"的思想没有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就没有实现的可能,技术进步仍然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03,(34):74-74
  相似文献   

14.
李涛 《大观周刊》2012,(11):106-106
随着我国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的凸显,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尤为重要。因此,完善以GDP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绿色GDP核算的方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走循环经济之路,成为我们的理性选择。本文通过阐述实施绿色GDP所面临的图难,提出了实施绿色GDP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普通百姓对经济生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晚报要想拥有更多的读者,就必须增加经济新闻报道的比重和分量。然而,做经济报道对晚报来说,又是一个弱项。这是因为经济新闻的"数字化"、"术语化"现象,导致经济报道枯燥无味,可读性不强;而晚报对可读性的要求又是相当高的,这就构成了晚报经济新闻宣传的难点。从现状来看,我们的经济新闻在内容上存在着“几多几少”的现象:报道面上的东西多,点上的内容少;报道领导部门的措施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分析报道少;抽象系统枯燥的报道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11,(44):13-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11月21日宣布,匈牙利已向IMF和欧盟提出获得金融援助的请求。由于受到了欧债危机和本国中间偏右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的双重破坏,9月份匈牙利的总债务额已经上升到占其GDP的82%,这比6月底75%的比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不能只关注生产而不注意贸易,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不利因素,但积极因素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论坛"2002-2003全球竞争力报告"发表的各项经济指数显示:中国的竞争力从2001年的世界第39位提高到2002年的第33位,上升了6位,微观经济的竞争力则上升了5位,宏观经济环境指数列世界第8位,经济增长率排名世界第3位,投资率排名世界第1位(见图表0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地方电台新闻节目中经济报道策划进行了论述。认为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是我们做好经济报道策划的关键所在。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做好经济报道策划,采写上要注重抓两头,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找好"对接点",寻找引发群众共鸣的"动情点",编排上努力做到创新思路增"亮点"。  相似文献   

20.
叶檀 《报林求索》2012,(4):72-72
<正>一百年前,美国与阿根廷经济实力相等,百年后,前者成为超级帝国,而后者陷入"百年孤独"。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阿极廷的移民数量、修建铁路里程、吸纳外资、对外贸易进入大发展阶段。可是阿根廷的贵族与大农场主文化,从来没有让任何一个新来的移民,真正拥有一个阿根廷梦,而美国让所有的移民拥有了美国梦,无论是西进成为农场主,还是从事手工业或者金融业,在财富机会面前人人拥有相对公平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