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陌生化”.是19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中提出的艺术原则。他指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陌生化技巧就是将习惯了的客观物象、既定的符号“陌生化”。是重视传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质疑。陌生是相对于习惯、传统而言.其主张是通过加工把人们熟悉的东西变得不熟悉。使读产生陌生、新鲜、奇特感。从而对它发生兴趣.产生去进一步了解的强烈愿望。本中提到的语教学“陌生化阅读”的基本意思就是:使语阅读教学变得陌生一些。因此。语教学的陌生化阅读,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对阅读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所作的让学生产生一定足巨离感和新鲜感的教学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它的涵义、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对传统艺术美学概念的颠覆为我们勾勒出20世纪初艺术审美观念的转变,也说明了俄国形式主义颠覆了传统诗学理论,开辟了新的诗学研究领域,初步建立起现代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它的涵义、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对传统艺术美学概念的颠覆为我们勾勒出20世纪初艺术审美观念的转变,也说明了俄国形式主义颠覆了传统诗学理论,开辟了新的诗学研究领域,初步建立起现代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曾阳阳 《文教资料》2011,(12):32-3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它的提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理论对俄国文艺界、世界文学论坛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俄国形式主义是盛行于20世纪初的一个重视文艺形式,强调文艺自主性,推崇"陌生化",主张从文艺内部来研究文艺的独特规律,并以建立一门独立、系统的文艺科学为己任的文学流派。文章阐述了其文学性和陌生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并着重分析了陌生化的内涵、意义及其缺陷。  相似文献   

6.
一、陌生化理论简述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概念主要是阐释语言所具有的文学性效果,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使人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重新调整心理定势,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能给人以新鲜感,只有陌生的东西才能引入注目,让人产生好奇感。  相似文献   

7.
施静 《成才之路》2009,(33):71-72
“陌生化”这一理论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他认为在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中.那些太司空见惯、太熟悉、毫无新鲜感的事物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只有通过对语言的“陌生化”,如对语言形式进行颠倒、重组、留白、强化等处理。才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行扩容,使其延伸至语言之外的领域,得以解释文学史嬗变更迭的原因.并且,本文对形式主义的思想局限略作评述,以论证对该概念的扩容根据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大都会》(Cosmopolis,2003)是当代美国小说家唐·德里罗的第13部小说,因复杂的内容、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近年美国小说家所创造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大都会》进行解读,唐·德里罗对小说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得作品的审美难度和审美价值增加,此法的运用是该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形式主义中的“陌生化”与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些观点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共同的求新目的使得“陌生化”和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始盛终衰”的文体演变观有着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隔”与“不隔”之区别全在于境界,而“陌生化”力图通过扭曲变形,让审美感受增强。审美感受过程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由此而来的“陌生化”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也有着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方位词"上"和"ON"之间有许多相同用法,但其区别也是显然的。它们表空间感念时既可表示在一维的线上,也可表示在二维的面上,不同的是"ON"含有"附着"的必要要素,而"上"表达的事物与参照物并不一定是接触的。表示空间隐喻时间概念时,它们的用法十分相似,既可表示时间段也可表示时间点。表示时间以外的隐喻意义时,"上"负载着源远流长的汉文化,能表达丰富的与社会地位有关或状态的词语。"ON"一般不具备此类用法。"ON"的时间以外隐喻意义往往由"上面"引申为"方面"等。  相似文献   

12.
言不尽意论是言意之辨的一个重要论题,对中国古典诗学影响深远.诗人在诗歌创作时必然要面对这个问题,自觉地采取措施,使言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炼意和炼字就是诗人经常使用的两个方法.炼意集中体现在提炼升华和推陈出新两种方法.炼字主要有提炼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叠词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经》分类中“雅”之本义及其特点的争论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了。其实“雅”本为鸟名,音同“夏”,后又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名。周人常自称“夏人”,因此将自己的音乐命名为“夏”乐,体现了一种对祖先的景仰。“雅”作为一种乐器与《诗》中的“夏”乐演奏时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大夏"乃古乐名,为示区别,因此改“夏”乐为“雅”乐。《孔子诗论》的出土对于《诗经》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诗》的分类依次是:讼、大夏、少夏、邦风。这就从客观上证明了“雅”通“夏”,“雅乐”即“夏乐”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异形词的规范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大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3版与5版异形词作了穷尽式统计,并对两版异形词的标示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作为汉语规范化的权威工具书《现汉》对异形词的整理和规范经历了一个动态的过程。首先,以动态的观点严格判定异形词的范围;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区别对待不同类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异形词;再次,以国家语委颁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作为规范依据,确定了正确的规范原则,贯彻了其柔性引导词汇规范的初衷和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的形而上学一科学史上,“逻各斯”(logos)一词的原初意义本只是言、说(“它是”)。“它(是)”隔开了主、客;主体于客体之思、言、问即始于此。作为理性之源,“思‘它是’”不断展开、实现着自身:“它”(首先)是——它自身,可“它”又不(止)是它——“它”(还)是——(别的)什么,这样就流溢、生成了理性整个的原则系统。“它是”之思本身虽无从可证,但却是人理性的宿命、无可脱逃的怪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解释《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高祖本纪》中注家误注失注的疑难词语。  相似文献   

17.
楚简“史”、“弁”二字构形多有相混,释读颇有异议;辨析时除从形体上着手外,还应把其用法结合起来:记录“史”系词语者为“史”字,记录“弁”系词语者为“弁”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论”与“功能对等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和美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家奈达的核心理论“功能对等论”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的“同”入手,着重谈二者的“异”。通过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后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后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崔颢的《黄鹤楼》是精美绝伦而又通俗易诵的唐诗经典之一。《黄鹤楼》传诵之初,李白登斯楼尝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一首《黄鹤楼》竟让绝代诗仙称首,实在是一个奇迹。于是唐代以来的接受者围绕《黄鹤楼》及其影响,展开了热烈争论。一部《黄鹤楼》的接受史也因此可以一分为三:一是由《黄鹤楼》的影响史引发的"影响的焦虑";二是"崔颢体"的提出及美学阐释;三是崔李"优劣论"中表现的"批评的焦虑"。从"影响的焦虑"到"批评的焦虑",是《黄鹤楼》和《凤凰台》接受史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文学经典接受史中较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名词移位"理论出发,认为NPb是"后结构主语",即NPb=简单句、动结式和"得"字式中由动词(动词词组)或结构决定可以自由后移并再次前移的谓语的主语NP;以及动结式中由结构决定可以强制或自由后移并再次前移的补语的主语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