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笑寒 《职业技术》2006,(24):111-11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传统文化的含量也越发丰富。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其中既有显形的如礼俗,制度等制度层面的文化;也有隐形的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如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层面的文化。  相似文献   

2.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有100多篇,从其中反映的历史来看,自先秦到明清,绵延数千年,可以看出我们民族文化发展史;从反映的内容看,汇集有儒、道、法、墨、佛诸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思想。可以说,这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其中既有显形的如礼俗、制度等层面的文化,也有隐形的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诸如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心理等心理层面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当今课改下,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而对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感受学习的快乐却关注并不多.死做题、做死题、突出知识性目标训练现象还依然存在.机械重复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让心灵在作业中升华,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传承和历代名家思想情感的载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几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课本中的文言文篇日和高考中文言文的赋分都在不断增加。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文言文一直是各模块中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在高考答卷中,文言文失分仍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工作内容,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工作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他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他们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是一支耀眼的奇葩。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最主要的就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弘扬国学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它让学生深入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创新创优工作紧紧围绕"诵读国学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师生受益匪浅,深刻体味到国学经典的智慧和内涵。目前,全校师生诵国学、唱国学、讲国学、演国学的热情高涨,氛围浓厚。我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7.
王继红 《考试周刊》2014,(54):133-134
<正>学生的内心世界一刻都不平静,时刻都在翻腾,渴望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渴望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产生具有健全的心智,渴望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渴望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渴望勇攀高峰。因此,对他们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造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以地理净化学生的心灵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的体会如下。一、教师的阅读阅读,首先是教师精神升华的依托与基础,阅读量首先体现教师本人的文化内涵与修养,有这样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渊 《宁夏教育》2013,(3):45-46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在语言层面上有助于学生吸收古代语言精华,体会感悟汉语的表现力,还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重任,所以初中语文教材中选了不少的文言名篇。以我从教二十年的实践看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高,有的甚至把文言文当成外语来接受。这种状况,我觉得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潘家夼 《考试周刊》2013,(22):51-51
<正>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讨,鼓励学生多读,重语感、次重语法,寻找切入点,培养学习兴趣,关注文化热点,积极引导读书,自觉担负起向中学生传授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中学师生普遍认为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难学,教师难教。中学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考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一直不乐观。在新课改的有利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呢?现我结合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见解。  相似文献   

10.
李兴仁 《考试周刊》2012,(32):35-35
文言文时代久远,学生学习起来有距离感,学习时昏昏欲睡,收获较少,老师的教学淡而无味,劳而无功。古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应激励学生探究,主动预习,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美感、读到心动。  相似文献   

11.
郭洋 《考试周刊》2012,(84):31-31
高中文言文教学急需用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拓展文言文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努力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努力开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弘扬哪些方面呢?如何来弘扬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进行论述。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首先,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作品大都属于传统的经典之作,浅近平易,适合学习。新课改已对这些作品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文言文来说,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理解课文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既重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不纠缠在字法、词法和句法上。对于古代诗词作品,则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认为这样要求的提出,既是对古代优秀文学精髓的传承,更是时代、社会的发展之需,不应把对作品的学习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分离开来。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经典之作已成为后代文人常引常新的资料,许多精粹语言为后人击节叹赏,许多名篇佳作历代吟咏传诵。所以说,中学古诗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一座“美丽”的宫殿,应让学生在其中尽情地遨游,尽情地领略、品味、揣摩、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天人合一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契合与统一;人我合一体现了个体与  相似文献   

16.
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情操和气质。朱熹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然而,以前的文言文教学过于讲究程式化,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7.
蔡永华 《考试周刊》2013,(69):35-36
学习诗歌有利于学生感受社会风貌,体会人文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诗歌让学生吸取人类文化中的精髓,在诗歌阅读鉴赏中体会情感,进而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开展诗歌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与积累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语言的感悟与鉴赏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几年来的语文课改,在历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过分追求形式的课改阶段,终于“浮华洗尽见清醇”,凸显本色语文,着眼于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激活学生的审美体验、情感认同和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情趣,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汲取古诗营养。  相似文献   

20.
张元君 《青海教育》2009,(11):51-51
教师在课堂上精当的评价似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似火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师爱,陶冶性情,增强自信。教学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赞誉,才能由表及里地散发出真情,才能让学生在师爱的氛围中心智得到开发,思维得到启迪,品德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