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喻和博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学生容易混淆,而在一般的工具书上又难以找到详细的解释,如何辨析它们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2.
妙喻连珠是状物写景散文中的一种高层次描写技巧。所谓妙喻连珠,就是借助一系列连贯性比喻来描写客观事物,突出其形象状态特征,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3.
博喻之美     
博喻,就是用一连串的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运用博喻,能强化本体的状态、特征,增加诗文的形象密度,使读者获得更为真切的感受。下面试从绘景、摹声、写人、说理和抒情五个方面,谈谈博喻的艺术功效。一、博喻绘景,景物多姿多彩苏轼的名作《百步洪》,是妙用博喻的典范。诗中写道:"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  相似文献   

4.
"博喻"简论     
"博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范例较多.宋陈骙的<文则>对其有精到论述."博喻"是一种表现力较强的修辞方式,且适用各种不同的文体.探讨它的结构特点、运用技巧和表达效果等,有一定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虚喻     
比喻,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有时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漾、奇幻的意象美。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我们称之为虚喻。  相似文献   

6.
文学被称为语言的艺术,而文学作品中的譬喻,则堪称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而对于譬喻的巧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没人能如钱钟书先生一样创制出如此令人目不暇接的妙喻来。并且,钱钟书先生除了在小说中巧妙运  相似文献   

7.
在篇章教学中要强调,就一个完整的博喻事件来讲,从其根隐喻的建立,到子喻体的持续延伸,直至最终构成一个博喻完形,这一完整过程就是相关的神经系统以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方式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一系列加工运算的表征形式,同时也是对一个博喻性篇章的衔接和建构过程。此间,在神经系统的运作上,隐喻是复杂的神经元网络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神经系统的作用规律上,隐喻的产生既是对马勃定律的遵守,又是对它的反动,这是由神经系统的联结与反联结的能力决定的;在大脑加工信息的形态结构上,其整体论的特征是进行博喻推理、形成篇章完形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用譬喻说理乃至形成博喻论证,是《荀子》的独特说理方式.其对譬喻的倚重信任,有儒家学派的学术源流.梳理儒家譬喻理论的源流,探讨孔子到“七十子”,再到孟子的譬喻理论与实践对《荀子》博喻形成的影响,可以了解譬喻说理的学术来源,把握《荀子》博喻说理方式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张清 《现代语文》2010,(2):77-81
本文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以平行式博喻和延伸式博喻为例,分析了博喻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郭建光 《考试周刊》2012,(11):29-29
博喻宛如作文之神颈上的珍珠项链。恰当地使用博喻,可开拓意境,寄寓深情,升华主题,增强语势,增加文采,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博喻主要存在于并用来建构文学语篇尤其是诗歌文体。博喻的系统性能使借自同一语域的隐喻词汇围绕相关的目标域在语篇内进行有序的演绎推进,由此形成文本中的延伸式博喻;而平行式博喻则能从多侧面对文本主题进行描述,这一变项的多棱性阐释实属一种向日式的聚焦映射。作为一个事件结构,博喻的完形性在文本中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言语事件所具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博喻就是以其以上语义特性承载着语篇深层的语义生成和对博喻性文本的完形建构。  相似文献   

12.
博喻,也称“联贯比”,就是多种比喻的综合运用,以此来表现被描写对象,增加其形象性,也增加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与丰富性的一种比喻。博喻自古以来就是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3.
高考题型语言运用中有一种仿写模式,要求使用修辞手段。而比喻的修辞方式最能体现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几种特殊比喻的理解、训练与这种仿写训练息息相关,用"求同""求异"思维是厘清它们的有效手段,并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互喻”,就是互相比喻,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范围中,比喻的一对本体和喻体互易,也就是第一比喻分句的本体(喻体)是第二比喻分句的喻体(本体),两个事物互相做比,从而达到一种较深的修辞效果。如:  相似文献   

15.
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对秦统治者的残民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文中主要的句子是:“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对这几个句子进行分析时认为此处使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格.此处作者使用的修辞格的确有比喻,实际上是五个比喻和一个比较,而非六个连续的比喻.同时作者在这里所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形式—较喻.  相似文献   

16.
一篇作文是否成功,是否吸引人,是否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关键在于作文中传神的描写。传神的描写技巧很多,比如进行细节的刻画,发挥联想和想象等等,其中做好三个转化至关重要,而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笔者将重点谈谈这三个转化。一.化抽象为具体有些描写内容很抽象,如听觉、味觉等感受到  相似文献   

17.
用一种本质与陈述对象不同又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称为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但这三者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比喻可以用来描绘形象、论证道理、抒发感情、说明事物等。  相似文献   

18.
博喻,也称“联贯比”,就是多种比喻的综合运用,以此来表现被描写对象,增加其形象性,也增加欣赏者审美感受的曲折性与丰富性的一种比喻。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体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  相似文献   

19.
正作文开篇,如果能够石破天惊,"以奇句夺目",则必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因为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开头.开头怎样,对作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文要想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就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在众多的开头技法之中,比喻生辉法是经常运用的手法之一,可谓在议论文写作中永不"褪色"。议论文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可以在文章一开始就将抽象化为形象,将深奥化为浅显,将复杂化为简明,将平淡化为神奇……所谓比喻生辉法,就是使用比喻的手法开篇。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具体来说不妨做到以下几点:1.阐释抽象词语。在议论文开头中,经常要阐释一些抽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大段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中有一类以描写如画江山为主,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