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美 《大学时代》2005,(9):54-55
王安忆是个喜欢讲故事的人。她在一次赴日的演讲中,讲了一个“给加藤周一先生写信”的故事。加藤周一先生是王安忆崇敬的日本老作家。因为送书给先生的缘故,她收到了先生的信。信是写在一张紫色的纸质精细的信笺上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了。王安忆想找一种合适的信纸给先生写回信。但她很快为难起来。她常用的都是印有“上海作家协会“字样的信笺,可是这“看上去就像一份公函,而且显得我们  相似文献   

2.
韩梅梅 《文教资料》2012,(34):63-65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两位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两人都以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为书写空间,描绘了一个个平凡女性的悲喜命运,对女性心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追寻,凸显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王安忆显然是对张爱玲这一书写传统的继承,但她又有自己的发展。她在女性关怀方面更理性,也更现实。  相似文献   

3.
可能有的小朋友听说过电影《长恨歌》,这是一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说起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我们不能不提起这部小说的作者——作家王安忆。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王安忆的读书经。王安忆的读书观与她的创作观是一致的,表现为一个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立体交叉的整体。她很坦率地说:“我没有系统地看某一类书的习惯,也没有留下一本读书笔记。”她看所有喜欢看的书,无论是理论性的、还是文学作品,无论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宗旨在“多”。在她刚开始能看懂书的时候,正值“十年浩劫”,家中的藏书几乎都被抄了,她只能…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课已有13年之久,在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女性作家研讨会上,有评论家认为王安忆的创作正与理论话语的发展不断形成对应,而这并不是好事。面对研讨会上的批评,王安忆认为:理论和写作现实之间还是存在着距离的,她始终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所以她请大家放心。她说:“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职业化的教授,而是一个作家型的教授,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王安忆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由于王安忆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学地位、独特的文学主张以及她的别具一格的人生理想 ,故作者认为王安忆是当代文坛少有的一个把不媚俗的前卫与不落伍的古典两种精神完美和谐地统一于一身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塑造了很多男性,但由于女性作家的视角,决定了她不能很好的塑造男性,笔者认为《长恨歌》中没有男人,有的是被妖魔化的男性。  相似文献   

7.
李琳 《现代语文》2006,(12):61-62
现代学中,没有哪位作家像张爱玲那样津津乐道地谈服饰,关注服饰了。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张爱玲的女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个人都经过她详细描写,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一番写实的功夫。”她对女人服饰的细节描绘得相当仔细,甚至包括首饰、色彩和衣料。她这样做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安忆小说里的一段话:“女人既不是灵的动物,也不是肉的动物,她们统统是物的动物,这物集中表现为服饰。服饰是她们的目的,也是她们的手段:是她们的信仰,也是她们的现世:是她们的精神,也是她们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是当代最为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创作追求上对“心灵世界”的关注,使她超越了许多拘囿于表现现实生活层面的作家,在人性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为开阔和深刻。关于爱情,王安忆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它“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精神的一面,特别适合小说这种东西”。在她的笔下,爱情既是作家探悉人性内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她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著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她的小说创作中.本文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自觉的嬗变与自我的超越──评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王如青王安忆自踏上文坛以来,始终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其主要作品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是我国新时期成就卓著的女作家。她也写了几部长篇,但中短篇小说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的论述以后者为主。王安忆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相似文献   

12.
在这里,主要选择王安忆的作品作为分析对象,原因在于她能很好地代表当代女作家的特征。“老生代”作家王安忆是近20年来中国大陆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无疑是当今中国文坛最资深的女作家。她的情况也最为复杂,从创作传统文学而起步到涉足反思、寻根一类精英题材,演进到创作新历史小说中向大众文学靠拢。她的创作风格永远是未知大于已知地不断变化着。  相似文献   

13.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地思考和关怀,对生命"孤独"情境的书写则是这种思考和关怀在文本中的必然呈现,作家对俗世生活忠实记录的同时,对人类超越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思考和探索成为她小说叙事的内在推动力。本文以孤独情境为支点,通过对生存、情感两种孤独范式地分析以期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精神探索的路迹。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是中国坛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本从四个方面对她在艺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和她本人做一些探讨:独特而重要的学地位;独特而丰富的创作个性;独特而成熟的写作风格;独特而深刻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地思考和关怀,对生命"孤独"情境的书写则是这种思考和关怀在文本中的必然呈现,作家对俗世生活忠实记录的同时,对人类超越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思考和探索成为她小说叙事的内在推动力.本文以孤独情境为支点,通过对生存、情感两种孤独范式地分析以期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精神探索的路迹.  相似文献   

16.
《小鲍庄》是王安忆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但她并未被公认为寻根作家的代表 ,这与人们对寻根文学的一向认识有关 ,“寻根”的一般看法是寻古老的民族文化 ,主力作家们的创作让人们以为惟有深山丛林 ,蛮荒野地才有根可寻 ,所以惟有那些取材民间的作品才有可能被列入寻根文学作品 ,而王安忆后期的创作虽然都取材于“上海的故事” ,但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意识” ,所以 ,她当年的“寻根意识”决不是心血来潮 ,这种意识一直强烈地存在于她的身上 ,并且经历了从乡间到城市的漫长跋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上海青年作家行列中,王安忆以其不懈的创作活力,不断的力作涌现,成为最有影响的青年作家之一。最初以《雨,沙沙沙》等“雯雯情绪天地”系列小说确认了她“知青作家”的身份。然而固步自封又与她无缘。《本次列车终点》写返城知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在当代小说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对她小说创作的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研究们对于王安忆的关注,多集中于本的细读和她创作历程的记录,而对于她创作上多次嬗变发生的内因以及她的价值立场的转换,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这是一个较大的缺憾,同时也给王安忆小说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深入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佳是大名鼎鼎的小作家,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学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女儿出色,老爸也不赖。还记得央视元宵晚会上那个几乎与著名主持人李咏一模一样的高仿真机器人吗?就出自王安忆佳的父亲之手!聪明的老爸在培养女儿方面,有什么绝招和秘籍呢?  相似文献   

20.
作品信息     
《文学教育(上)》2008,(17):159-160
赵玫散文集《她说她有她的追求》问世;毕飞宇长篇新作《推拿》出版;王安忆推出《启蒙时代》解读本;贺绍俊撰写的《作家铁凝》与读者见面;郭敬明《小时代》海外版权受追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