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现代语文》2014,(11):128-129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苏州大学版)第四册有这样两首古诗:一首是选自《诗经·卫风》的《氓》,一首是《孔雀东南飞》(以下皆用《孔》代替)。这两首古诗都成功塑造了古代弃妇形象,让读者认识到当时社会的罪恶和古代女性所承受的种种苦难,值得学习者好好比较研究一番。一、《氓》与《孔》弃妇形象之比较《氓》和《孔》两首诗的主人公都是弃妇。  相似文献   

2.
《氓》和《谷风》都是《诗经》中的名篇,两首诗都因塑造了富于鲜明性格的弃妇形象,而倍受后人的注目。本文试图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这两个弃妇形象进行初步探讨,进而揭示出其不同的性格特征,总结其思想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较早描写弃妇的作品,它们确立了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始乱终弃”式的文学主题。历来这些弃妇作品中的弃妇形象成为人们研讨的主体,而对其中的负心汉形象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一些。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氓》和《美狄亚》两部弃妇作品中的负心汉形象,在对其基本特征进行探讨的同时,揭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对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经·氓》是一首较早的弃妇诗,此诗将弃妇置于生活之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里,在与氓的对比、冲突中,揭示其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并以塑造具有强烈反抗性格的女性形象为手段,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夫权制度,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氓》与《美狄亚》是中西文学史上最早描写弃妇形象的作品。它们细致地刻画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不自由、不平等的地位的现象,谴责了夫权统治对女性的凌辱,塑造了善良忠贞、刚毅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表现上,两部作品有着惊人的相似,但雷同中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氓》是一首反映先秦时代爱情与婚姻的悲剧诗歌。至于弃妇原因,有学者认为是不合理的婚姻造成的,也有学者认为是男尊女卑、夫权制社会造成的。总之,他们的看法,是将氓的弃妇行为单纯归咎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7.
《诗经·卫风·氓》塑造了一个蕴涵着中国文化意味的弃妇,她的怨而不怒正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相吻合,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弃妇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诗经·氓>与李金发的<弃妇>虽然同写"弃妇",但一为典型形象,一为象征形象;前者表现了我国诗歌的古典形态,后者则是现代初期象征派的代表;前者以赋比兴为基本手法,后者以象征为主要手段;前者表现了古代男权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后者则写出了现代社会中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10.
房小栋 《考试周刊》2013,(24):11-11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本文主要论述了她在恋爱、婚姻、弃妇这三个人生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氓》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风·氓》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 ,也有可能存在着错简现象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了调整恢复 ;并进而认为《氓》诗非弃妇诗 ,而实质上是女子抛弃男子的“弃夫”诗  相似文献   

12.
《诗经·卫风·氓》叙述了女主人公"我"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终遭遗弃的悲剧故事。作者的主观目的在于"情鉴",客观上塑造了痴情女子"我"的动人形象,并且构建了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唐传奇名篇《莺莺传》和《霍小玉传》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悲剧模式,并加入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霍小玉两位女性形象。《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传统题材"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诗经&#183;卫风&#183;氓》是一首著名的夹杂抒情的弃妇叙事诗。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地表现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受损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相似文献   

15.
《卫风·氓》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弃妇诗。以一个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错误爱情,不幸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誓与负心男子一刀两断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诗经·氓》中的卫女虽然无名无姓,却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弃妇形象。作为姑娘,她美丽痴情;作为妻子,她任劳任怨;作为弃妇,她清醒理智。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她的形象却是那样的鲜明、生动、饱满,尤其是她的觉醒和反抗,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激射出现实主义的魅力,让后世读者生发出无限的敬意。  相似文献   

17.
《卫风·氓》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弃妇诗。以一个弃妇的口吻,诉说着她的错误爱情,不幸婚姻,她的悔,她的恨和她誓与负心男子一刀两断的决心。故事讲述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是这样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信誓旦旦,私定终身。氓之蚩蚩,抱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氓》与《孔雀东南飞》两诗的女主人公形象作了全面的赏析,聚焦于人物品行、婚姻变故、个人反抗和主题思想四个维度,探讨“弃妇”形象的历史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从中感悟文学作品经典人物形象的永恒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董亚 《学语文》2007,(6):37
《诗经·卫风·氓》以一个普通妇女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叙事抒情结合,奇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弃妇在自述时反复提到了桑椹和淇水,不少鉴赏文字也注意到了桑与淇水在诗中的表现力,如熊宪光等人在分析《氓》时说,"值得注意的是,此诗三四章均以‘桑’起兴,颇堪玩味。……兴衰对比的鲜明意象显然寄予着女主人公对自身被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其中《卫风·氓》是较早的弃妇诗。诗中描写了一位姑娘同氓相识、相许,直至感情破裂而被遗弃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受压迫、受伤害这一主题"[1]。从反面映衬了男子的薄情寡义。本文将从婚前感情基础失衡、年少时女方轻易失身、热情过后的冷淡、顺理成章的决绝这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