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生成、演化、发展的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深入系统地研究、把握和遵循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文明、富强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始于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它构建起来的是对故土家园、历史传统、骨肉同胞所饱含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培育中华文化认同感对于文化自信具有根基价值、对于民族团结具有凝聚价值、对于意识形态具有纠偏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宝贵资源,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四点阐述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是"崇高",教学质量观要体现这种最高价值。无论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还是现代和当前的教育思想,最高文化价值的内涵在发生着重要的变迁,这影响着教学质量观的变化。未来中国最高文化价值的新内涵应该包括:每个人都得到基本的尊重;素质高而受人尊重和推崇;贡献大而受人尊重和推崇。体现最高文化价值新内涵的教学质量观的内容包括:学生素质的全景发展;教师素质的全景发展;教学生活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6.
较之西方的智性主义和印度文化的神性主义,中华文化具有崇德向善的德性主义特质和精神。在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诸多学者和国家相关文件对这种总体精神都进行了探讨、论证和表达。中华文化的崇德精神主要体现在:道德是中华文化形成发展过程的鲜明特色;道德是中华文化各要素的核心;道德至上是儒家学说的根本;道德为本是民众文化认同和日常生活的灵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根本在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崇德向善特质与精神。中华文化的崇德精神在引领整合社会、协调人际关系和培育高尚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到文化社会的转折期,弘扬中华文化成为一个迫切性问题。高等教育在弘扬中华文化中无疑承担着重大使命,但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困境。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坚守文化本位,以挖掘中华文化现代意义、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于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认识和把握当前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十分关注。为此,本刊专门采访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建宁教授。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研究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角度。中华文化的最高价值是"崇高"。在中华文化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变迁之后,崇高这一最高价值仍有必要而且值得传递,但需要更新。体现中华文化最高价值之传递与更新的学习评价思路包括:学习评价要全面地评估学习者的素质,学习评价要充分地促进学习,要提高学习评价本身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10.
王初阳 《留学生》2012,(9):14-15
作为著名作家张恨水的女儿,张明明说,“我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父亲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认同是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之中对中华文化的选择与践行,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国人民高度认同中华文化。近代以来的180多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之下,中国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呈现较大的波动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我国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中华文化认同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夯实中华文化认同的利益基础,筑牢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防线,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加强生命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3.
龙山中心小学是一所"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位于风光旖旎的九龙江西溪河畔,现施教区内设有16所完小,110个教学班,教师208人,学生2102人。多年来,学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写规范字”为突破口,在师生中深入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一项常态化工作常抓不懈,学校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质量和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能力全面提高,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同年被漳州市教育局推荐申报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4.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相似文献   

15.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母体,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儒家、道家、法家的经典著作中都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它们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是优秀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形成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体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06-110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汉语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媒介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汉语与中华文化在历史互动中得以传承,在现实互动中实现创生,二者存在紧密的相关互动关系。为此,克服汉语弘扬及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存在的软肋,探讨构建并优化二者间的互促共进机制,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将汉语发扬光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明确规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地名保护为什么会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呢?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践行地质行业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入手,结合河南地矿局实际,对地质行业如何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