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的确,只有当数学不再板着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生活交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罗锐 《广西教育》2013,(25):36-37
在哲学领域,数学是空间组合的产物,又是纯概念的运用;在教育领域,数学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将数学教学从空间到纯概念,再联系到生活中,最终达成有效的数学运用?个人以为,数学教学首先要发展孩子的思维。实践证明,数学思维好的人,其工作的计划性、严谨性、创新性都比一般人要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为孩子的思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挖掘孩子的思维潜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泉,是数学教学不朽的灵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经历中获取教学资源,以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不仅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内在生命发展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同时又在数学探究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理解生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用好“生活”这股源泉,努力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最基本的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掘和使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使学生明白数学既来源于生活,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关注自己生活的课堂中激发起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学会数学探究的方法。现将个人的点滴思考梳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日常之需,无一能离开数学。”《标准》更强调:“数学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向生活原型的回归一夜之间已成为新课程最具操作性也最受推崇的一大做法。然而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与生活沾沾边、挂挂钩,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题材,如何在合适的时机切入,  相似文献   

8.
让习作与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整合,撰写示数之文,开阔学生生活视野,彰显习作和数学能力发展魅力,给习作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的一举多得,我们有如下一些教学实践的体验感受和习作数学整合教学的粗浅认识,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生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而新课标倡导“改变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状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统计起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所以本文以“统计学”这章为例来谈点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沉浸体验为主要特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学习能力.教师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在回归学生诉求的前提下,可以优化课堂形态,增添课堂趣味活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来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基于此,文章对体验式教学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价值、实践要求、实践路径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在生活情景中诱发,在探索活动中体验,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是建立——发展——内化数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新课标的要求。这需要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中的一个要素,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达到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又提出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指导思想,那么,如何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呢?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活动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根本路径,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思维发展为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的教学.文章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了基于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验操作、问题串、现代信息技术的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策略,旨在以这些策略为抓手,实施小学数学思维型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课的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显示其价值,学生只有注重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此为指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将数学过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中,应注重把常识提炼为数学,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相似文献   

19.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资源。教学中,选择不同的材料或对相同材料的不同组织。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发展也就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