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太极拳古典拳论对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陈氏《太极拳十大要论》的结构内容及其来源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拳论来源于形意拳《岳武穆九要论》,其作者并非陈长兴。继而提出,要正确看待太极拳与形意拳之间的交流现象,对待部分传统太极拳理论不应过于迷信尊奉祖传;应科学合理地构建太极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现代社会符号化传播的角度对太极拳符号化传播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太极拳符号化传播要深入挖掘太极拳之武、太极拳之静和太极拳之形等能指符号,不断发展太极拳之道、太极拳之和等所指符号,同时应当防止太极拳传播的过度符号化。  相似文献   

4.
翁心诚 《精武》2010,(5):77-78
如今太极拳似乎可分两类:仙人太极拳、凡人太极拳。仙人太极拳当然好,"罗曼蒂克"地在云端里打,且不动手,神妙极了。但凡人太极拳是要在地上打的,也是要动手的。笔者功浅学薄,欲思辨一下这个动手不动手的问题,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杨式太极拳的松和沉,是体现杨式太极拳“十要”(即澄甫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的两个重要要素。松和沉做好了,“十要”就不难做到。反之,就打不好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学好太极拳读书很重要!如何读书更是重要!在学拳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如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经》、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李亦畲的《五字秘诀》、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及当今的一些太极拳经典书籍,都是太极学子学好太极拳所必须要读的。那么又如何读好太极书籍呢?  相似文献   

7.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从阴阳变化谈太极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极拳理论是指导太极拳实践的准绳.在习练太极拳的实践中人们必须要明了太极拳的灵魄——太极阴阳哲理。本阐述了太极拳走架锻炼和太极推手中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0.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影响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质量的因素从学生兴趣、体育教师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太极拳教学质量,应采取的对策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教授太极拳的能力和改革考核方法以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练习.  相似文献   

12.
组合拳在拳击比赛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拳就拳法的技术而言,它可分为单个拳法的技术动作和组合拳技术动作两大类。单个拳法技术分为直拳、摆拳、勾拳等拳法,组合拳技术分为左直拳接右直拳、三次扰视拳接右直拳、左直拳接右摆拳接左钩拳等。在拳击比赛中组合拳是一种常用的拳法。阐述了在拳击比赛中运用组合拳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探讨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提出高校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互惠式练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职业拳击运动在我国刚刚起步,尚没有大规模开展。从近几年我国举办的职业拳击比赛情况来看,我国选择开展职业拳击道路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成为束缚我国职业拳击运动发展的瓶颈。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开展职业拳击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提高我国职业拳击的健康、协调、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散手运动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相应的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分析散手运动的拳打、脚踢、抱摔等运动特点,对散手运动员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教练员、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武术派别的形成必然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总结、扬弃和发展的过程。心(形)意拳被列入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拳相当,但让人们叹惋的是形意拳的根戴氏心意拳被形意的光芒所覆盖,日渐脱离人们的眼线,不为人们所了解。进一步挖掘并整理戴氏心意拳使之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得以更好的发展、传承,显得迫切重要。通过研究得出:政府的大力推广与支持是戴氏心意拳发展的坚强后盾,观念的更新是其发展的前提。戴氏要走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众健身模式,产业化、市场化是其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比较分析法,对太极拳课程体系建构进行初步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四方面出发,构建高职院校太极拳课程体系,试图突破太极拳门派众多、套路繁杂、推广无序、科学评价体系欠缺的氤氮之状,制定一套适合太极拳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的标准课程体系,力求还原太极拳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的本质属性,为高等学校体育的改革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18.
拳种是构成武术大厦的基石,是武术技理与文化的完整承载单元,武术文化传承应以拳种为单位切入。"拳因人兴亦因人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是拳种传承的关键。基于当前拳种传承"僵死"与"活态"的背离、拳理提升的滞后及传承人的老弱与后继乏人的严酷现实,研究着意从武术普及与推广、拳种传人及拳种生存"场域"三方面展开。研究认为:武术普及与推广必须强调拳种意识;拳种传人培养应从民间师承、专门武术机构及普通学校三方面铺开;应关注于拳种生存之"惯习"、"地域"与"时域"三域的维护与调适。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太极拳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其它体育项目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吸引人才,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太极拳商品的现代营销模式;注重现代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联盟制的集团化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武术散打可持续发展要以市场化、职业化为核心,以科学化为准则,以国际化、领导重视为途径的策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