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众多国家,既有历史的包袱又有现实利益的矛盾,囊括了台海问题、朝核问题、东海问题、北方四岛问题等一系列争端,格局错综复杂,从历史上来看,今日的东北亚格局发端于近代,而在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国际条约起着至关重要的整合作用,且在一系列国际条约的作用下,近代东北亚诸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作用于近代东北亚的国际条约体系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1958年5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致函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参加南极考察的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苏联等11国政府,邀请他们派代表到华盛顿共同商讨南极问题,从1958年6月起,12国经过60多次会议,终于在1959年12月1日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生效),该条约共14条,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与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一生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1870年日本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目的是要攫取与西方列强同等的侵华权益。李鸿章一开始就赞同与日本缔约,主张签订平等的中日条约,“联络东洋以牵制西洋”,表明他当时已经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观念,其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主动进取性。李鸿章等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终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取得了谈判桌上的胜利。然而,一纸条约却难以有效地遏制日本急剧膨胀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颇有收获。该丛书由李育民教授主编,是他带领几位师生共同完成的最新学术成果。李育民教授长期从事中外条约研究,开创了近代中外条约研究新天地。该丛书是继其完成《中国废约史》力作之后的新拓展。这套丛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2011年陆续推出。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有12册,分别是:《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李育民著)、《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1835—1937)》(李传斌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区域主义的视角分析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体系,关注隋唐帝国的强盛以及以其为主导的朝贡体制下的各国关系,同时注意体系内其他国家参与体系的过程中的互动,研究周边国家对东北亚体系的反应和对该体系的回馈,挖掘该体系下的历史遗产,为当今东北亚地区一体化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区域主义的视角分析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东北亚国际体系,关注隋唐帝国的强盛以及以其为主导的朝贡体制下的各国关系,同时注意体系内其他国家参与体系的过程中的互动,研究周边国家对东北亚体系的反应和对该体系的回馈,挖掘该体系下的历史遗产,为当今东北亚地区一体化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 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服于日本的武力胁迫,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马关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开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设厂等,由此而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8.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中外国际关系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起始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在由《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起来的欧洲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不复存在,民族国家开始享有独立主权,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主体。应当承认,《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实对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建立起着无法忽视的巨大作用,但是,事实上《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并没有一次性地完成欧洲民族国家国际体系的建立,它的主要作用是第一次用国际条约的形式承认中世纪以来欧洲政治区域化的现实。完…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的效力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得不完善,由此导致我国参加或缔结的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出现了法律盲点,因此,笔提出相关《宪法》修正案的立法建议,以确立我国关于国际条约的国内法效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条约制度的研究,从国际法和制度的角度探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这种过渡性的特殊社会形态。论述了条约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内容实质,剖析了条约制度与国际法的关系,及其条约制度产生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嵩 《历史教学问题》2004,(2):73-74,57
认识欧洲近代国际体系是我们认识当代国际体系的起点和基础。欧洲近代国际体系的建立 ,其中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其宗教背景 ,而这又是与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紧密联系的。公元 1 5~ 1 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产生了一系列非常积极的后果。那就是推动了近代的国家观念和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而这些要素对于后来整个欧洲乃至于整个世界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都具有根本的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条约适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条约国际层面的适用,具体由国际机关实施;另一方面是条约国内层面的适用,由当事国国内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别实施。其中条约的国内适用是缔约国善意履行“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国际法义务的主要方式。相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入宪方式规定条约适用,中国当前依然坚持着“逐个领域、逐个立法”的条约适用模式。学者应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一道,共同努力解决实际层面的困境,推动条约适用制度早日入宪,以更好地推动条约在国内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条约的语步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法律文本走进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具备一些相应的法律英语语体知识是有益的而且也是必须的。文章先从介绍近些年来人们对法律语体的研究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入手,接着运用体裁分析研究模式对英语法律语体(主要对国际条约)进行分析。通过对一个小型语料库(30篇英语国际条约)的考察,并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英语国际条约的特定语步结构及其主要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取决于条约的性质。通过对“法的适用”及个人的国际法地位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理论与实践,认为首先应依国际条约“公法”与“私法”性质的不同.将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分为“转化”和“采纳”两类,在“采纳”方式中再根据是否需要补充立法的不同,又可以将条约分为“自执行”条约和“非自执行”条约,以此划分为基础构建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并在宪法性法律中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国际条约必须遵守,这是最基本的国际法原则,但其如何在一国内部遵守执行却是留待各国自行解决的问题。在我国,条约适用的局面始终呈现出破碎零散的混乱状态,缺乏体系。因此,建立一个适当可行的条约适用体系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一体系的建立,应当以宪法为本源,确立务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并以《立法法》等基本法律为协调加以完善,确立一个纳入和转化相结合的混合模式,才能保证条约在我国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第一,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不是中美《望厦条约》,而是中英《虎门条约》 教科书对中英《南京条约》附件的介绍,只提到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在介绍中美《望厦条约》时,则提到美国兵船可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那么,最早破坏中国领海主权的是不是《望厦条约》呢?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关于是否向中国索要版权同盟的论争。这场论争直接催发了1902-1903年中日商约谈判中日本版权保护条款的提出,形成了日本向华索要版权同盟的要件,也进而影响了中美商约谈判中版权双边互保的话语形态与内容。清政府与日、美签订的有条件支持和有限保护版权条款,是近代以来中国版权国际保护历程上独有的话语,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提供了有利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是国家获取财富和追寻权力的同步过程,虽然区域合作多数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但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区域合作实现的关键是利益互补基础之上的国家间政治推进,否则政治障碍往往能够超越经济动力而起到制约作用。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具备了经济基础,但由于国家间缺乏互信的政治关系和良性的政治协调,使国家的经济行为受制于区域政治关系和权力结构。因此,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协调与合作是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