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重庆綦江虹桥垮塌事故所涉及的两个刑事案件,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1999年3月26日至4月3日断续进行了四天半的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中央电视台和重庆电视台对此案部分审理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较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体的同步传播优势,将这一案件的公开审理过程全息展现于荧屏,使数以亿万计的观众通过屏幕与到庭的300多名旁听公民一起,共同经历庭审现场的庄严时空,共同感知个案解析的司法公正。这次庭审直播展示的同步优势,表现于这样几个层面。一、依法审理:司法与传播同步3月26日上午8点,我们从…  相似文献   

2.
1998年4月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在公开审理案件时,不仅允许公众参加旁听,也要逐步实行电视、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随后,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十家电影制片厂状告三家公司侵犯其著作权案,一时间,庭审的现场直播成了新闻界、法律界关注的焦点,各地、各级的电视台纷纷和当地法院合作,现场直播了不少案件的庭审实况。就我国传统来说,由于媒体一直具有的特殊地位,而电视的直播更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允许电视进行庭审直播,表明了领导层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决心。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打黑已经进入了司法审理阶段。重庆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已相继对杨天庆、刘钟永、谢才萍、张波、黎强等五起涉黑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4.
汤兆志 《编辑科技》2000,12(1):12-16
1999年12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王蒙等六位作家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做出终审判决,为这一备受各方关注的案件画上了句号。笔者作为六作家一、二审诉讼代理人,认为该案的审理对于现阶段我国对网络传输作品的著作权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8):16-22
在常常涉及新老媒体的法人名誉权案件的审理中,法院如何既保护正当的舆论监督又保护企业的名誉权(商誉权),这是一个不容易拿捏的问题。回顾过往主要依据《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所作出的经典案例判决,可以对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生效后的相关案件审理的公正性做一些预期。本文在对"农夫山泉"、"娃哈哈"两个国内知名饮用水品牌的系列法人名誉权案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法人名誉权诉讼中的管辖权与判决结果公正性现实的和潜在的相关性,以期司法界、新闻界和全社会在互联网时代更加重视司法管辖不当引发的司法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8月31日公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份《解释》连同1993年6月1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一起,为法院审理越来越多的新闻官司提供了法律依据,对司法工作和新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对增强法律观念,做好本职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姚荣泽杀人案的背景及经过,时任司法总长伍廷芳与沪军都督陈其美之间就案件审理程序、法庭设置、司法独立及陪审制问题展开争辩,最后在孙中山支持下,按照伍廷芳的方案进行了审理,被视为中国近代司法独立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1998年7月1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记述的一天,中央电视台在当天用4个多小时的时间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作为国家电视台,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尚属首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也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其实,电视台播出庭审节目,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一些地方电视台甚至还开辟了固定的庭审栏目。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字,截止1998年9月中旬,全国已有110家高、中级人民法院与电视台合作推出了定期或不定期的庭审节目,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这个统计数字到年底肯定会有较大突破。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9.
1998年4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公开审理案件,应“逐步实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作如实报道”。1998年7月11日,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从上午8时35分开始,向全国现场直播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著作权纠纷案,拉开了庭审新闻直播的序幕,被众多国内媒体称为“舆…  相似文献   

10.
纪楠 《新闻爱好者》2010,(1):141-141
2009年发生的“孙伟铭案”、“谢才萍案”等一系列涉法案件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案件的审理在显示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同时,也处处体现出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博弈。本文将对司法审判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旨在促使二者相互协调,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自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对十大电影厂提起的电影版权侵权损害赔偿案和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的开庭审理后,一时之间电视转播法庭审理成为时尚。这反映传媒增强了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和报道,对促进我国的司法改革、减少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法庭规则》及相关法律中都没有对新闻记者经许可后在庭审过程中使用录音、录像和摄影设备作出具体操作性的规定,出现了传媒采访干扰审判的现象,导致新闻界和法学界的学者和实践者对庭审直播等能否进入法庭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剑。笔者认为,允许传媒有限制…  相似文献   

12.
去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就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发表谈话,提出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除允许公众自由旁听外,并允许新闻媒介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其后,各级法院纷纷制定措施,为公众旁听和记者报道公开审判的案件提供方便。去年7月中央电视台还现场直播了一次庭审实况。新闻界反映热烈,但有的报道把它说成是我国开始实行公开审判,则是一种误解。公开审判制度是我国司法的一项  相似文献   

13.
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恶意地进行歪曲报道,这种做法确实应当受到处罚,但是何为"恶意倾向性报道"?"恶意倾向性报道"的标准如何界定?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恐怕以后没有哪个媒体敢捋法院的"虎须",对司法进行监督了.  相似文献   

14.
唐代县级机构是最低一级的司法诉讼和审判机构.县级司法权限包括地域管辖权限和级别管辖权限,一般案件的诉讼和审理需经案发地的县级机构初审.  相似文献   

15.
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恶意地进行歪曲报道,这种做法确实应当受到处罚,但是何为“恶意倾向性报道”?“恶意倾向性报道”的标准如何界定?如果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恐怕以后没有哪个媒体敢捋法院的“虎须”,对司法进行监督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媒体的司法报道中出现了几个典型的案例,如孙志刚之死、许霆ATM恶意取款、孙玉娇刺死官员、习水嫖幼等,引发了社会广泛的争议.近期,媒体对于几起交通肇事案件审理的报道,再次在全社会掀起一场舆论与司法的大对决.  相似文献   

17.
司法能动是指司法在法律漏洞存在的情况下形成规则,对法律进行补充。能动司法的核心是法官作出裁决时更多把自己看作社会工程师,反复考虑个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借助判决保护或扩展与立法或先例不符的权益。因此,法官拥有调整宪法以适应新环境的权力,案件审理所形成的裁判规则具有法定拘束力。①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法     
《青年记者》2016,(4):63
2016年年初,法庭审理快播案件时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必须从法律的角度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请看《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应当正本清源》。2015年,中国的传媒法研究,既体现出对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新闻传播领域落实的期盼,也反映出面对媒体格局巨变的彷徨和求索。总体上来看,这一年传媒法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硕。请看山东政法学院教师王伟亮的《2015年中国传媒法研  相似文献   

19.
陈莹莹 《新闻世界》2013,(9):263-264
2011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舆论对司法的影响、舆论与司法的关系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梳理案件审理过程中媒体的报道和舆论,指出新闻媒体在发挥舆论监督时,如何恪守它的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20.
维护司法的独立审判权和坚持舆论的监督,是确保司法公正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今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自从网络舆论勃兴并与传统媒体、民间舆论合流之后,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案件的审理结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是加重量刑,或是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