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培养传媒人才的主要专业之一,对当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艺术实践与课程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多优秀传媒人才的培养,促进我国传媒业的发展。本文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简介出发,对其在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提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趋势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然成为高校艺术类专业中备受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然而,纵观全国招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院校,无论是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教材质量都良莠不齐。因此,作为一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青年教师,本着探讨专业学术的初衷,在认真总结过去几轮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相关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创办三十余年来,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也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理论成果,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从整体上而言还是不错的。但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课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严重影响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制约着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本文浅析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扩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因招生数量逐年递增、专业规模持续扩张呈现出膨胀之势,但在繁荣发展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却在播音员主持人岗位流动缓慢、人才更替速度迟滞、毕业生数量庞大的现实中呈现出就业困难的现象。通过对甘肃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基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从政府、学校两个维度提出就业对策建议,为甘肃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类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进而提升甘肃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5.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非常注重语音训练的专业,设立该专业的高校一般均建设供学生进行语音训练的播音实验室。但现有的播音实验室在构建中并不完善,给教学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通过对现有播音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新型播音实验室应具备的功能及建构原则,同时介绍了我校数字化网络播音实验室建构方案,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更好地开展语音训练教学和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扩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因招生数量逐年递增、专业规模持续扩张呈现出膨胀之势,但在繁荣发展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却在播音员主持人岗位流动缓慢、人才更替速度迟滞、毕业生数量庞大的现实中呈现出就业困难的现象。通过对甘肃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基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从政府、学校两个维度提出就业对策建议,为甘肃省播音与主持艺术类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进而提升甘肃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播音主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参加播音主持的艺术考试不但能够降低高考的分数线,也更利于就业,在现在的社会压力下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本文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旨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播音主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节目主持艺术是充满魅力的情感沟通艺术,主持人的审美风格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和品位。主持艺术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就一定要重视情感体验教学。把音乐情感体验融入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播音主持情感的把握,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体会。本文透视播音主持教学环境,分析培养主持人音乐审美意识这一课题,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将播音与主持艺术同音乐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合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让专业教学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
皮文理 《求学》2004,(9):38-38
随着近几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火暴”,报考此专业的同学也是越来越多。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作为艺术类考试中很特殊的一类,想必令大多数想报考此专业的同学感觉无从下手准备,在此请允许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谈播音与主持专业考试前的准备和在考试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当下最热门专业之一。声乐表演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特性与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训练中存在着许多相通之处。声乐表演在播音与主持专业应用的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声乐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播音与主持中都要用到声音的训练,而声乐表演、播音与主持中也都借鉴着舞台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1.
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性格鲜明,表现意识强烈,就业更多地倾向于具有喉舌意义的媒体行业,德育教育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及职业道德的养成方面显得更加必要与紧迫。基于独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特点,就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内涵及专业课程中实现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目的在于提高独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促进教师更为有效地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对本专业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明确的自我定位,但对专业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存在理想与现实的不平衡困惑,尤其是对未来的学业规划和就业准备不够充分、针对性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假期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却对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积极性不高。目前,各级电视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岗位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学生就业竞争激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基本可以胜任主播和出镜记者的工作,但是编导和节目策划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将"人文素养"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即"器道合一",技能训练、文化知识、为人处事应该构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应从课程设置上来完善"器"与"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丁晓霞 《学周刊C版》2020,(2):182-182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播音主持行业也不例外.在融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行业面临的境遇是全新的,而这也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当前融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要.文章主要就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对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高校播音主持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原定预设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文对目前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方法单一、模式老化等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总结归纳,进而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在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实施,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的常态化,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训练作为《播音创作基础》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明确即兴口语表达训练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的定位,构建详细、科学的训练模式,抓住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加强学生即兴口语实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即兴口语表达训练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作中迅速适应媒体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传媒技术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播音主持艺术与电视节目的风格、定位等联系密切,其形象与艺术价值对传播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传媒视野下的播音主持艺术对主持人的内涵、视觉形象以及艺术魅力等均提出了挑战,本文就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展开探讨,从而使播音主持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7.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新兴的艺术类专业,在教学研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经验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形势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其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从理工科大学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现状与问题入手,结合当前社会对播音与主持人才的职业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理工科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指出理工科大学应依靠自身学科优势与专业背景,培养具备科技传播能力的节目主持人或能在其他文化单位从事科技传播任务的专业人才,建构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宽基础、重实践、突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DTPI混合教学模式是在新文科背景下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的学习规律设计出的教学新模式,以需求为导向是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本研究对该模式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与讨论,以期能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文宏 《考试周刊》2014,(20):24-24
播音主持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观众最喜闻乐见的传媒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播音主持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对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针对如何提升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播音主持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