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义务教育择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择校问题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其核心原因是作为义务教育择校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及其家长在择校行为中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运行着择校活动。择校活动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解决义务教育择校活动的策略是,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归复应有的公平契约地位,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择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择校问题成为义务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其核心原因是作为义务教育择校中直接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及其家长在择校行为中形成了一种互惠的利益关系,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运行着择校活动。择校活动损害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解决义务教育择校活动的策略是,理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归复应有的公平契约地位。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课外补习缘何屡禁不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益的驱动,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是这一现象的利益诉求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禁补令"屡遭挫败是由于经济利益和教育利益之间、教育主管部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个体行为与集体行为之间存在着冲突。政府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治理中小学课外补习、保障教育的价值诉求。加大政府教育投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师待遇;通过审议进行课程与教学管理,创设以生为本的课程结构和评价机制;通过教育政策的价值引导,优化各利益相关者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规定划片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等,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选择行为进行限制,其目的是方便就学,减轻家长负担,公平服务全体儿童发展。然而,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配置不均,学校之间差距过大,民办中小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选择”的作用。随着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教育选择问题通过“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分择校”等方式出现,而前两种方式有不断升级之势,成为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情况的大规模调查,该文分析了择校现状、择校原因以及择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调查发现,多数北京市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教师对择校是持赞同态度的,他们认为择校可以满足家长、学生的愿望,有利于充分利用、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交纳择校费和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择校是北京市中小学生主要的择校途径;教育经费不足是收取择校费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我国实行以分择校为主体、以交纳定额择校费为补充的择校制度是效率与公平兼顾、解决教育供需矛盾的现实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来自浙江、四川、山西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发现,生源均衡是治理择校最关键的机制,师资均衡是最直接的治理机制,管理团队均衡是最持久的治理机制,弱区建名校及设施均衡是最基本的治理机制。同时,利益相关者对5种6项择校治理机制的支持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设施均衡、团队支教、弱区名校、招考配额、教师轮换、生源摇号。5种择校治理机制各有利弊,各地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择校治理机制,以提高其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教育领域的中小学择校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广泛关注,学者也多有探讨,通过对中小学择校问题的产生、分析维度、利弊等方面的梳理和思考,以“教育基本权利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原则为理论支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以薄弱中小学的发展和改革为重点,辅以国家教育经费的支持和教育立法的完备,使学校之间能够相对均衡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校之间的多元特色,同时加强对不良择校现象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限制择校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择校,指中小学的学生家长为子女谋求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而对行将就读学校的一种选择性行为。由于学生升入高中基本是通过合法择校入学的,所以这里的择校限定为初中和小学。至于被择的学校待价而沽、高收费等则非择校本身的含义,无论这种行为合理与否。谈及择校,实际...  相似文献   

11.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有效消除“择校”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大规模开展“薄弱学校更新工程”“中小学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等重要工程,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实现均衡。但学校之间在“软件”上的显著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与群众渴望优质教育之间的强烈需求产生矛盾,由此也使得择校等现象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戴安.拉维奇在其新著《伟大美国学校系统的死与生:择校和考试如何破坏教育》中,全面反思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通过后,以"择校"、"标准化测试"和"绩效考核"为核心机制的教育改革策略给美国公立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解读拉维奇的反思和拉维奇对公立学校教育在民主社会中担当的重要作用的伸张,进一步思考教育市场化策略内含的基本假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择校:一种阶层分析视角的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择校,在本质上都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质量的行为,但在西方和我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西方,择校通常是指家长运用其权利,为子女选择最合适的学校.[1]上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张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受教育者的教育选择权,把学校视为特殊商品的提供者,让其在教育市场中竞争.因此,更确切地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择校,是指受教育者运用政策所赋予的权利选择学校的行为.而在我国,人们对于择校的涵义、性质、方式和对象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2]本文讨论的择校,是指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出现的,利用家庭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违反就近入学政策而选择重点中小学就读的大规模的越轨行为.换言之,本文不是在个体行为意义上,而是在群体行为意义上探讨择校.  相似文献   

14.
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分配的前提下,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利益监管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三个维度,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择校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围绕择校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公众和学术界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意见不一,我国的择校政策因此得不到有效的理论指导。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的学校选择制度的考察从中寻找到解决我国中小学择校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明庚 《课外阅读》2011,(8):106-107
中小学择校现象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虽然教育界对中小学择校现象问题的研究层卅不穷,但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理论分析基础,不能够科学地认识和解决择校问题。而上一个世纪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校选择、家长择校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的一种主制度,并赋予法律条文的形式加以规定。因此,本人认为:科学分析中小学择校问题并且找出相应对策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各种嵌入机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获取学校教育的利益空间。为此,应该遵循整体利益最高的原则,从政策上对于知识产业的不同教育利益空间、利益主体及利益嵌入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协调,优化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利益空间的关系,促进知识产业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波士顿"基于家庭的择校计划"是美国马萨诸塞州运用最为广泛的择校机制。该机制一方面给予家庭更多样的学校选择,另一方面又通过公共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保证了弱势群体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它又为公立学校系统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波士顿择校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在现代教育治理结构中运用公共政策维护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这对于我国制订择校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就是新旧利益主体冲突、碰撞乃至斗争,最后达成妥协与“重叠共识”的过程。政府、教师与学生等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经历着反复的利益博弈或权力博弈,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导致课堂教学的困境。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走向三方利益均衡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主要力量,是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的知识力量。由于受农村环境的制约以及学校、自身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教师的利益诉求逐渐引起了社会关注。从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价值角度着手,理清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教师利益诉求的变化,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的教师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