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密切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无幽门螺杆菌就无溃疡",但目前对其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是该菌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及其"空泡毒素"引起粘膜损伤,在胃酸作用下受损部位形成溃疡。同时,该菌产生的氨使pH增高,反馈性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溃疡。基于该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在传统抗酸治疗、保护因子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除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和病理特征,结合临床表现介绍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方法,重点论述了消化性溃疡体育疗法的机理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认为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病的发生、治疗和预防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技正了“已经误导我们将近一个世纪的‘无酸就无溃疡’(Noacid,Noulcer)的论点”,并且指出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的药物不可能根治消化性溃疡,只有向食物中添加足够量的蛋白质或蛋白质降解产物才是治疗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探索高职院校教师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对方式与其他教师相比有何差异,何种应对方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发生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以患过消化性溃疡为实验组,以无此疾病的教师为对照组,并在人口统计学资料上进行匹配用Jalowiec应对量表对两组被试的应对方式进行测量,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患过消化性溃疡的教师较少的采用逃避、情感宣泄、姑息和寻求支持这四种应对策略。导致个体在外界压力刺激下由于应对不当产生消化性溃疡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纤维胃镜对127例糖尿病(检出消化性溃疡31例)与同期非糖尿病153例(检出消化性溃疡43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组食后腹胀症状多于对照组(P<0.05)。而上腹痛、恶心呕吐,返酸嗳气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胃溃疡,复合溃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病与糖尿病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6.
变为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病的发性、治疗和预防与食物中蛋白质的缺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拨正了“已经误导我们将近一个世纪的‘无酸就无溃疡’(No acid,No ulcer)的论点”,并且指出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的药物不可能根治消化性溃疡,只有向食物中添加足够量的蛋白质或蛋白质降解产物才是治疗和预防消化性溃疡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108例临床与内镜分期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内镜观察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在临床发作期与缓解期有无对应关系来确定治疗.方法:采用欧林巴斯电子胃镜GIF-V观察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愈合期和疤痕期出血情况.结果: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出血占63.00%(68/108),愈合期30.00%(32/108),疤痕期占7.00%(8/108).结论:消化性溃疡临床发作期应包括内镜下的活动期和部分愈合期及少数疤痕期.临床分期与内镜分期无明显的对应关系,内镜示为疤痕期而临床症状明显的,也应按发作期进行治疗并延长治疗的疗程.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nacter prlori),简称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细菌和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对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的根除治疗,已成为医务界的共识和探索目标.各种根除治疗HP的方案,各有优缺点,采用以铋剂为核心的四联治法,对经胃镜确诊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的门诊患30例进行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滴复方丹参针配鱼腥草片口服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4周,观察症状改善程度,胃镜检查结果及药物副反应.结果:静滴复方丹参针配鱼腥草片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与雷尼替丁口服比较,临床疗效无差异,但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两者联合应用,可共奏制酸、杀菌、改善微循环之功效,达到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病情反复,难以根治。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力大,多数人的饮食不规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临床用中药配合西药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型网络开放式课程(MOOC)理念进入航空公司培训体系之后,对培训模式和兼职教员都带来了明显的冲击。从分析M00C形势下航空公司兼职教员受到的挑战,探索和研究应对这些挑战时兼职教员需要做出的积极变革及自身需要做的准备等方面内容,得到研究结果表明:MOOC促进教学方式从“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MOOC背景下兼职教员受到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兼职教员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超越和重塑;兼职教员需从多方面做好应对变更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特点,以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家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产业梯度,东部的产业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而东部迫切需要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来腾出发展空间。以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东部要在向中部实施产业转移的同时.实施向西部转移产业。而因为产业梯度的原因,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宜实施“空降战略”,即东部的产业转移可越过中部.直达西部地区的重点城市、重点地区。实施“空降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准确把握战略目标,慎重选择战略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战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仍面临着一些困境,制约着我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法展,进而影响到了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分析国家开发银行之优势,结合农村之现实,论述如何通过开发性金融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德富苏峰一生多次周游中国,发表过很多关于中国的言论。他对我国东北地区也非常重视,其东北认识在其中国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漫游记》体现了德富苏峰具体、直接、真实的东北认识:视东北为实现其“大日本膨胀”梦想的重要之地、日本享有特殊权益之地、日本统治成绩卓著之地。归纳总结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即他认为日本侵略我国东北是必要、必然,而且是正当合理的。研究德富苏峰的东北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国观,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南海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近年来,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图谋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扩大化,以便从中渔利。美国介入南海问题存在多维度考量。面对南海的复杂局势,中国应采取切实有效并且稳妥的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7.
数学、逻辑、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和生物学七大基础学科,是全人类共同的科学基本知识。渊源于西方的逻辑是全人类共同的思维工具,是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的正确方法。中国古代逻辑是百家争鸣辩论和朴素科学认识的思维工具,元典是《墨经》、《荀子.正名》和《公孙龙子.名实论》。《小取》定义的推式论证(归谬法),是中国古代思想家逻辑敏锐性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最大困难,是古文献解读和中西逻辑比较研究科学方法的正确运用。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和塔尔斯基语言层次论的观点,当今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是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元(后设)研究。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与邻近相关学科的研究,必然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借鉴彼此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当今用发达完善的西方逻辑方法和现代语言来从事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促进中国古代逻辑的现代转型,中西逻辑兼容,使中国古代逻辑转换为现代人易于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形态,可继续发挥中国古代逻辑为现代人类服务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全面概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经验的“中国模式”也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对“中国模式”的探究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别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了几点自己的认识:“中国模式”的内涵;“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中国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菲律宾非法占领和控制了我国南海传统疆域内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是南海主权争端中的主要声索国之一。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动作不断,意欲巩固其在南海的既得利益。该文将浅析近年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对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问题上的各种行为及其动因进行阐述,并预测菲中南海争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失灵假设是经济法研究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不同于西方,如果完全把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假设作为中国经济法的理论前提,则会使中国经济法暗合着和西方经济法一样的应然逻辑,掩盖中西经济法的差异,误导对中国经济法的研究。而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正好存在这一倾向。中国经济法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中去探寻,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