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颖 《兰台世界》2012,(9):59-60
国立北平图书馆源自于清朝末期的京师图书馆,先后经历了清末时期初创、民国初期发展、抗战时期保护和解放前夕维持等四个主要阶段,演绎了一场艰难坎坷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详细介绍了戴志骞先生起草的《草拟国立京师图书馆内部计划说明书》,探析了戴志骞先生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布局形成及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明颖 《兰台世界》2020,(1):120-124
1933年,山海关沦陷,北平危急。为保证馆藏文献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分批次将重要文献转运至安全地点,最终南迁到南京和上海。七七事变后,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敌占区坚守岗位、开展服务、保护文献安全。抗战胜利后,经过清点、回迁、追索工作,当年大部分南迁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全并回到了北京,一部分转运到了台湾,还有一小部分被日军劫掠,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4.
古籍文献展览对于揭示古籍形制、传承古籍文化有重要意义。民国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办有多次古籍文献展览。以分期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1909-1929年、192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阶段举办的古籍文献展览特点,并对该馆援助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等史实进行了考察。通过举办古籍文献展览的形式,国立北平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传布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袁同礼先生在主持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将其视为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他不仅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学术活动,还在馆内倡导学术研究之风。馆内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众多广有影响的学术成果,造就了一批蜚声国内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历史上馆务南迁、战时服务的时期,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地区文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搜访工作,保存下来大量的、十分珍贵的西南民族地区文献资料,如西南地区地方志、碑刻、少数民族文献等,本文试从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对西南文献访求的缘起、过程、成果等出发,展示图书馆人为守护民族文献、延续国家文脉所做的重要贡献,丰富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抗战时期馆史研究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国立北平图书馆自其前身京师图书馆建馆初期产生了期刊馆藏建设的意识之后,便努力通过采购、征集捐赠、交换等各种采访渠道获取各专业领域的外文期刊,并逐步地树立起注重期刊完整性、辅助科学之研究的采访方针;馆藏数量也从无到有,直至民国末期的两千余种。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国立北平图书馆已开始注重北平地区外文期刊的共建共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南迁,所需研究资料无以为继,国立北平图书馆订购的外文期刊在此期间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表2。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8.
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原型是清末张之洞请旨建立的京师图书馆,后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的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国立北平图书馆长期是唯一的国立图书馆.从1912年到1949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针对舆图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成立了第一个专司舆图事务的舆图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舆图工作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国内政局混乱和外国干涉下,国立北平图书馆不仅承担起清朝舆图房所具备的收藏功能,在近代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还迎合图书馆发展及满足读者地理阅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10.
中基会乃民国时期管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机构,将资助中国教育文化事业视为要务.中基会对国立北平图书馆倾注心血尤多,对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后人不应忘却.  相似文献   

11.
谈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我馆原有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机制、服务环境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如何提高现有服务水平成为我馆各项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面对机遇、挑战和业界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从全局出发,立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国家图书馆,认真落实"服务立馆"战略和我馆<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探索服务工作的创新,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杂忆老馆     
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初,一座宫殿式的大楼矗立在北海公园西岸,这里地处市中心,是明代的玉熙宫,清代是御马圈的旧址.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因其职司所重,尤致力于文献典藏工作.其不仅注重对古籍文献,包括对珍本秘籍、地方志书、舆图文献、佛经文献、金石拓本及烫样模型等各种文献类型的典藏,也注意对抗战文献以及外文文献的征集与典藏,还接收了大量的捐赠与寄存文献.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国家政局动荡、社会飘零不安的时代语境下,其文献典藏工作成绩斐然,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4.
国立北平图书馆学者传略:张宗祥 徐森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宗祥 张宗祥(1882-1965)初名思曾,字阆声,别号冷僧.浙江海宁人.晚清举人,隐居不仕.先在硖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秀水学堂以及嘉兴府中学、杭州府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献作为分布广泛而又非常分散的文献类型,其收集和整理面临着许多困难.如何充分有效地做好这一工作,不仅需要责任心与勇气,更需要识见与策略.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抗战期间收集云南、四川等地的西南文献,就充分地展示了当时的馆领导及全体职员在收集地方文献方面所具有的无畏精神和过人见识,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收藏与整理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28-1937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处于发展兴盛时期,在图书馆界内以及近代文化史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其时,馆办刊物以种类多、内容丰富、层次高等特色在推动学术研究以及社会阅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界以及社会上都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图书季刊》、《读书月刊》、《大公报·图书副刊》(合办)四种刊物便是其代表.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备案是民国时期图书馆法规的要件之一,备案内容包括图书馆名称、地址、经费、藏书、建筑、章则、职员等,其成效主要表现在规范图书馆创设、完善图书馆法规、鼓励图书馆发展等方面.民国时期图书馆备案制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图书馆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112-120
函授教育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学习时间灵活,教育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等种种优点。以上海图书馆学函授学校为据,兼及参考其他图书馆学函授学校教育情况,考察了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办学史及教学各环节的相关内容。由于战争导致图书馆事业衰败是民国时期图书馆学函授教育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民国时期山东报业概况、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概况、山东地方报纸特点分析、山东地方报纸的史料价值四个方面,对山东省图书馆馆藏中的民国时期山东地方报纸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美国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末,图书馆学教育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处于萌芽时期。受美国影响尤深。如在教育思想、教育经费、教育人才等方面都与美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