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教师教育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的个人发展则相对忽视,使得对教师自身的生命关怀成为今天教师教育的一个盲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个体生命成长为宗旨,有助于引领教师教育向生命关怀回归。其学科定位应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彰显生命关怀的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体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心理环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随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关怀"成为一个教育热词。诺丁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然而,人们往往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关照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其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亟需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3.
学校作为教师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中小学管理人员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非结构性访谈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校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学校虽制定了相关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但执行力不够;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有待完善.优化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健全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制度,制定教师成长的有效激励机制,开展心理辅导与调适等,是学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和谐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核心变量,关怀伦理学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相互关系的一种伦理理论。从关怀伦理学视域审视教师心理和谐,教师心理失谐的根源是关怀缺失,教师关系和谐与共同发展是教师关怀的实质,教师心理和谐的达成是关怀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scl-90量表统计数据表明,昆明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郊县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值得注意。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教育改革形势、教学管理体制、愿望与现实的矛盾等有关。因此需要关怀教师的心理健康,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这是保证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教师培训的重点,依然是外在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念及道德规范等,关注点主要是在教师教育所承载的工具性价值,缺乏对教师自身内在品质与生命特征的关注,忽视了教师教育所承载的人文性价值。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够使教师教育展现出人文关怀的特征,能够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保证。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持续、积极、良好的心理机能状态,我们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确定为"一般心理健康素质"和"专业心理健康素质"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与人格四大维度,后者包括以学论教、正向引导、心理沟通与问题应对四大维度。  相似文献   

7.
房景楠 《学周刊C版》2019,(20):187-187
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辅导。应在新教师入职时增加心理健康评估环节;做好教师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做好教师的心理干预,在转换思想/明确职业定位等方面对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怀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已是当前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对教师本体的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日益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从目的、对象、主体、方法以及与德育的异同等方面了解231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主要呈现出专业辅导、爱心关怀和新型德育等三种心理健康教育观。建议采用以校为本,尊重多元和对话发展的方式.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有效关怀的缺失,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与根本目标即是关怀。关怀伦理是由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家提出的,是以“关怀”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和原则。关怀伦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关怀理念、关怀情感、关怀关系、关怀方式等方面对其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对河北省288名高校教师和50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河北省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中学教师的自主性和积极关系水平显著高于高校教师.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过半数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师的现有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职业呈现不稳定性、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角度分析了教师压力增大、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认为这一现象理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分,也是教师职业功能的具体体现。由于现代社会赋予教师职业法制化、专业化和人格化等多种新的功能,从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完成教师职能。按照教师职业价值规范和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心理素质结构应主要有文化心理素质(学习、文化、科学心理素质等)、专业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教学、辅导心理素质等)、社会心理素质(角色、交往、管理心理素质等)、人格心理素质(需要和动机、性格、自我调控能力等)等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心理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教育。教师心理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素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健康课堂管理教育。校本教师培训是教师心理素养提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性向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性向是适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心理与素质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新领域,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从总体上看,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视在历史上影响一直很大,表现在专业发展的内容方面,强调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增加以及技能的提高,而对于教师素质结构中涉及人格特征等深层内容则有所忽视。应加强对教师专业性向的研究,以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特殊教育教师和特教学生在特殊教育教师所需心理素质上的认知差异,本研究以263名特殊教育教师和233名特教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结论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由六个要素构成,特殊教育教师和特教学生对这六个要素的认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倡导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培养重在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科研与创新素质、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教育幸福和教师管理是相互循环、相互建构、互动提升的关系,科学的、有效的、有建设性的教师管理能促进教师教育幸福感的提升,而教育幸福使教师在更大程度上把潜在的能力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这种转化本身就是教师的发展,它会使教师管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此,应探索教师管理促进教师教育幸福的路径:充分发挥地方力量的影响;校长的管理理念是根本;管理者的素质及对教师管理的认识应做到成事成人;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制定要突出持续性、长远性和教师的发展性;自我管理——促进教师教育幸福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盲校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作用在培养盲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种方法和途径:紧扣教材,提高盲生心理素质;指导作文,促进盲生自我调节;教师情感,优化盲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可以在盲校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表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差,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教师的个体因素,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采取关注教师个体成长,给予社会支持;调整认知,加强自我心理保健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