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更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成部分。6-12岁的学生普遍存在吐字不清、缺乏情感现象,这些问题却可以通过朗读来锻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要关注朗读,培养学生情感共鸣,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创设朗读情境,对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霞 《河北教育》2002,(5):32-32
朗读,是感受语言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朗读。但是,笔者最近听一位教师上《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对这样的朗读训练不无忧虑:环节一:生:轻读第一小节。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生:(读)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读得很正确,但毫无条件艰苦之感)师:不行,应该把四个“没…  相似文献   

3.
林华明 《考试周刊》2014,(26):47-47
文章围绕素质教育展开论述。素质教育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听、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我们认识到朗读教学日益重要。书声朗朗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并出现了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朗读中轻松愉快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呢?一、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的表现,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个体独立性。这种形式在时间和表达方式上都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想像力的发挥。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进行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如在…  相似文献   

5.
审视日常的语教学,却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朗读目的不明、朗读重点不清、朗读指导不到位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朗读训练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春艳 《考试周刊》2011,(56):66-66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偏重写而忽视其他三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小学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通过熟读、背诵,才能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加强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朗读教学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训练方式。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陶会萍 《江西教育》2001,(11):44-44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放给了战士,自己穿着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中大篇幅地描写了将军感情的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全文感情浓烈,读后,催人泪下。一、创设情境以激情创设情境就是从文中的字词句篇出发,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加深内心体验,使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和想象红军过雪山时所面临的困难。课前预习时我建议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50余首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古诗或寄情于花草树木,或寓理于山光水色,或托意于苍穹万物;或讴歌人生,或催人奋进.或洞窥事理,或发人深省等.语言优美,内蕴丰厚。诗贵于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有助于学生透过字里行间深入到古诗所蕴藏着的内涵中去,作灵魂的触摸,和作者一起共生息、同悲欢,切实领会诗的主旨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王瑾 《文教资料》2010,(27):48-49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感知判断.也就是对作品的语言文字敏锐而丰富的感知和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语感在朗读中表现为对语言符号的感受深度和运用有声语言表达的能力,朗读教学就要在理解和表达方面培养学生获取对语言文字敏锐的语感能力。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晕生的思维.而且可以陶冶举生的情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准确、敏捷语感的首要途径是语感实践,而朗读是进行语感实践的主要手段。教师要充分认识朗读对于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5.
马文芳 《甘肃教育》2009,(19):61-6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使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相似文献   

16.
17.
本组教材主要以美丽的秋天为线索,编排了导语、识字、四篇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奇妙,认识山河的秀丽;②认识生字62个,会写42个,培养识字能力;③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或段落);④积累好词佳句;⑤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等,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为朗读是一种奇妙的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有色的活动。它对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欣赏文字作品,丰富想象,陶冶情操,都具有特殊的功能。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20.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于学生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朗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授课教师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就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