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档案与史学》2010,(7):63-64
【相关链接】上海收藏爱好者张剑明先生多年来悉心收藏老上海·老世博的实物和档案资料,他说自己生活在新上海,对老上海的了解,更多的就是通过见识老上海文物开始的。多年来,他乐此不疲,且不时从中收获惊喜。如他珍藏的一份印制于1936年的中国上海的宣传单,就让他兴奋了许久。这份收藏告示世人,上海曾于1936年七八月间拟举办世界博览会,还出台了规划图,后因抗战爆发而流产。张剑明说,这些老文物、老物件,都是组成上海的"基因"。所以他觉得除了收藏,还要珍惜、传承、发扬这样的"基因"。这里发表的是他有关老上海世博内容的部分藏品。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作为中山陵园的文化场馆,一直致力于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等工作,与孙中山和中山陵相关文物史料更是重点收藏。2011年我馆获得一批中山陵相关文物史料,其中有一张民国时期的股票非常特别。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股票是一种纪念股票,弥足珍贵,《稀珍老上海股票鉴藏录》称其为"中山纪念股"。该股票是1944年12月1日上海真裕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一种纪念已故建筑师吕彦直的股票。股票的设计画面雍容华贵、精美隽永,尺寸215×270毫米。正面  相似文献   

3.
<正>顾景炎先生是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老前辈,我从事上海史研究时他早已仙逝,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上海文物博物馆志·人物》中记:顾景炎(1895-1970),字树圻,世居上海城内,熟悉上海地方历史、掌故、民情风俗。收藏古代字画、钱币、地方文献、文物甚丰。1955年,参加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建工作,对地方史料和文物征集成绩显著。顾先生于上海地方历史、文物的考证、论著颇丰,可是,当时上海历史研究不被重视,未能发表和  相似文献   

4.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5.
"老档"精神     
如今,具体一点说也就是昨天,"老档"开始离开工作岗位.在欢送他退休的座谈会上,领导和同志们给他概括的是:"光荣退休"、"几十年辛辛苦苦的档案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还有的同志激动地表态,要继续发扬"老档"精神.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22日,著名老报刊收藏家李润波先生将其三十年间收藏的五万件老报刊全部捐给地方政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我刊副主编黄炯相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王金声是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的一名理事,据业内人士所言,收藏近现代文化名人的墨迹、信札,他是国内拔尖的.为了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年秋季,他把珍藏多年的《中国抗战大画史》《抗战建国大画史》《昭和七年上海派遣军纪念写真帖》《支那事变写真帖》及抗战铜墨盒等文物捐献给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他觉得,这些见证抗战胜利的文物放在博物馆远比藏在家里意义重大,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它们了解历史,警示后人勿忘国耻!《新民晚报》专门报道了王金声的这一义举.  相似文献   

8.
日本九州大学图书馆的"滨文库",乃前辈学者滨一卫教授收藏的文献史料。文库的重要特色是滨一卫早年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近二百张老戏单。挑选1935、1936年的若干张有代表性的老戏单,逐一作个案研讨,探索单张戏单研究的学术面向;同时配以图片,可收以文释图、图文互证之效。戏单虽为一纸薄页,却是戏曲演出史的第一手文献史料,它具体而鲜活地反映出演剧的组织过程,联系着演出的诸多环节,甚至能从中管窥彼时的梨园生态。将这批收藏于异域的中国戏曲文献介绍给国人,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71岁的王永海是大连铁路分局甘井子区站的退休工人,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收集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料。他自费订阅了《人民画报》、《解放军报》和《大连日报》等十几种报刊,遇到珍贵的资料就马上收藏起来。几十年来,他收集的珍贵的图片资料就有1800多幅。为了收集第一手的宝贵历史资料,他先后到过上海一大旧址、井冈山、广州党代会旧址、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安源煤矿等十几处革命圣地,每次回来都带回来一大包资料,像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为了收集党史资料,王永海花了近10万元。而他自己家里的房子还没有买下产权,每月还要…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有“中国老报刊收藏第一人”之称的北京平谷居民李润波将30年来收藏的五万份老报纸全部捐献给平谷区档案馆,并向公众开放。平谷区政府为肯定其义举,特地拨出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奖励。据介绍,李润波1979年开始收藏旧报旧刊,至今已经有30年的收藏历程。在其收藏馆内,收集了清代康熙以来五万多件老报刊和珍贵文献。其中,“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些在国家档案馆都很难找到的历史大事件报,在李润波创办的世纪阅报馆内可觅到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