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具有模糊性的,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也必然存在着模糊现象。本文结合语言学方面的有关理论,对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存在原因进行探究,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不仅是人类认知局限和思维模糊的必然,也是人类语言自身发展局限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耿秀萍 《考试周刊》2011,(41):25-26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语言的精确性,并且把用语得体作为语言的最高原则。语言的模糊现象被认为是语言运用不当,易引起歧义。其实,模糊性是客观世界固有的属性,是人类思维本质的特征之一,语言作为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思维的载体,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特性。在言语交际中,信息发出者有时故意利用语言的模糊性,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模糊的语言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最本质的特征之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很自然地具有了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其灵活性。我们在语义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界限不分明的情况,尽管很多语言学家竭尽全力地去使其精确化,但是结果却大多会令人失望。这是由于语义本身具有根深蒂固的模糊性。另外,模糊语现在也被普遍运用到各种语言模因中,例如新闻、广告、网络等,以达到其传播、审美、醒目等效果。本文探讨模糊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各种表现方式及其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孙道功 《天中学刊》2004,19(6):84-86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特征,我们认为语言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义位上。义位模糊性的来源是多元的,不仅来自于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也是其重要的来源。语言世界作为义位模糊的第三原生体,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带来了义位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一、语言模糊性和口译概述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现存在的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1965年,美L.A.Zadeh教授发表的论文《模糊集》,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模糊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客观事物各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紧缺规定的界限这一事实。语言的模糊性源自人类思维和人子的不确定性,包括认知的局限性,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口头语言的随机性和松散性。人们交际过程中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集模糊和明晰于一体的矛盾统一体,世界的这些属性投射到人类的语言中,就形成了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与明晰性,世界的模糊性对我们建立在明晰思维基础上的传统逻辑提出了严峻挑战,迫使我们以多种思维方式认识与把握世界。从自然语言模糊性理论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找到了前辈们对模糊语言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理论思考,对这些认识成果的梳理过程便形成了我们对于模糊语言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模糊性指语词所指范围的边界不确定的属性。从认识论和认识科学的视角而论,语言的模糊性不仅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也源于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也源于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8.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那么作为人类思维的直接现实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在自然语言中,模糊是绝对的,普遍的.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模糊在修辞中会起到精确所无法达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变异语言,其模糊性是由言说客体的模糊性、言说主体的审美情趣的模糊性和接受者的审美能力及审美的模糊性决定的。艺术语言模糊性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至深,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是以神话思维的混沌性为基础的,心象思维作为艺术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心象思维的模糊性就映射在艺术思维中,以艺术思维为底色的艺术语言必然带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语言范畴模糊性特征现象、原型范畴理论及王寅老师专著《认知语言学》详述语言范畴的模糊性与原型范畴理论的缘起,即范畴理论概述,及其在语言研究领域的21世纪以前及至今的广泛应用,以期能凸显其在人类思维、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强大解释力。综述其先前及近期研究动态,有助于原型范畴及语言范畴模糊性研究者探寻新的研究切入点,更好的促进语言范畴模糊性及原型范畴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言不尽意"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产生的原因很多。而语言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与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言不尽意"的重要原因。此外,普通语言的提示性和限定性及诗歌语义的模糊性和含蓄性也是"言不尽意"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李珩 《海外英语》2011,(3):208-209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性质和所处文化的影响,语言又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模糊语言具有其独特的语用功能,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然而,英汉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因文化差异各有特点,因此,模糊语言研究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来进一步研究语用模糊问题,认为语用模糊主要是由模糊思维造成的。全文主要从模糊分析,模糊综合,模糊体验和模糊联想等模糊思维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和理解,并分析了相应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对于人类来说,客观世界的模粉性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指个体差异带来的模糊性和理解上的模糊性,以及语言的功能带来的模糊性。本文将从CNN、Yahoo等主要新闻来源选取语料,对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其模糊性。人类语言的模糊性在词语的意义上表现的最为明显。本文试从模糊语义的定义,表现,特点及模糊语义和语境的关系等各方面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语言模糊性是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在语言表达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能表达模糊概念,有时也能表达精确概念。语言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心理。把模糊语言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也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这项研究的结果在人工智能、词典编纂、外语教学以及文学翻译等学科上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论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区别于自然界诸生物的本质特征(不排除个别动物的极简单的语言),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性质和功能是个极复杂的问题,如历史特征、社会特征、自然特征等等,我们这里主要来探讨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模糊性。模糊语言学是以模糊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客观事物是无限的,而语言表达方式毕竟是有限的,用有限的去表达无限的,模糊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表现为声音、语言就开始了,随之,模糊性也就产生了。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组成的符号系统,这些语言单位都具有模糊…  相似文献   

20.
黄朝恒  杨娟 《文教资料》2009,(17):44-46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过程模糊性的真实反映。诗人思维的模糊性与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了诗人赋诗抒情时对模糊语言的大量使用.于是形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从而大大增加了汉诗英译的难度。本文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了汉语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了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对传译汉诗模糊意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