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北和东与叙利亚接壤,南邻以色列,西濒地中海.人口500万左右.黎巴嫩是古老的腓尼基文明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
环球速览     
5月24日3点45分,以色列最后一名士兵从南黎巴嫩撤出,以色列单方面从其占领了22年之久的南黎巴嫩土地上撤出了3/4的驻军,并且关闭了边界的大门。自占领黎南部22年以来,以色列本以为可以借此保障本国北部的安全。但事与愿违,以军不仅在此损失了大量兵力,其北部地区却仍然受到真主党游击队的袭击,安全受到威胁。自巴拉克上台以来,决心甩掉包袱,从黎南部撤军。  相似文献   

3.
此轮冲突的导火线出现在3月27日.当天,一名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以色列北部城市内坦亚实施自杀性爆炸,炸死20名以色列人,炸伤另外数十人,成为巴以冲突爆发18个月来最为严重的一次自杀性袭击.阿拉伯舆论认为,这次爆炸同沙龙继续软禁阿拉法特并阻止他出席当天在黎巴嫩首都召开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有关.  相似文献   

4.
力拔出兮气盖世乃当年之威时不利兮可奈何是今日之叹请看——以色列前国防部长阿奈尔·沙龙,曾经是以色列政坛和中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由于参与指挥了多次“胜利”的战役,更由于“成功”地策划和指挥了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赶了出去,而扬“名”于世,被某些人看成是“英雄”,称为常胜将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沙龙因黎巴嫩战争大扬其名,也由于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而丢官。为图谋“东山再起”,他抓住美国《时代》用刊一篇针对他的文章,打起官司来。“不幸”的  相似文献   

5.
黎以边境     
因为亚洲足球赛,我去年才有机会来到饱经战火的黎巴嫩,认识一下弹痕累累的贝鲁特,近距离地窥视一回“战争”。 去黎巴嫩:最好带上防弹背心   拿到去黎巴嫩的签证,已经是国庆节之后了。差不多 20天前,就去办了,但没想到如此之难,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办签证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么多年,就没有什么人去黎巴嫩。那儿的内战停火了,但黎以边境什么时候也没有消停过。   其实,还未启程,我们在北京就感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10月 7日,黎以边境发生了自 5月 23日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以来,最为严重的冲突和交火。黎巴嫩真主党游击…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3013,以色列轰炸了黎巴嫩南部加纳(Qana),造成至少54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7名儿童。和死难儿童有关的照片立即成为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头版内容。  相似文献   

7.
第一现场     
2月16日 菲律宾青年在美国大使馆前卧街抗议美菲联合军事演习名黎巴;}垒妇女抱着孩子站在被以色列空袭后的村庄前。近来意大利开展”步行星期天”活动旨在减轻汽车尾气污染。攻下格罗兹尼后.俄军调转枪口.向山区进军继续清剿叛军经常发生冲突的科索沃.阿族少年聚在一起把玩枪支。德国总统出访以色列时向拉宾之墓敬献花圈。 以色列空袭黎巴嫩48小时后.巴拉克在边境哨卡内观望对方。福建一连体男婴在分体一年后即将康复出院。出现在天津人“拜年热。中的街头吉祥人物及领导画像北京警方在春节前抓获又一批在逃重犯北京庙会上演出的西藏小演员…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闻周刊》1982年1月第4期,在"回顾1981年"的大标题下,刊登了该刊选出的81年最佳新闻照片11幅(组).其中"埃及总统萨达特演刺身亡"和"英国王子举行豪华婚礼"排列其首.在"狂暴的日子"标题下,选登了"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遇刺""里根总统遇刺"特工人员保护遇刺的美国新闻发布官詹姆斯·布雷德""以色列炸弹雨点般落在黎巴嫩""英国警察凝视Texteth燃烧"等5幅(组)照片.在"发展与抗议"的标题下,刊登了"美国航天飞机起飞""反核示威者在伦  相似文献   

9.
这就是沙龙     
《新闻世界》2006,(2):47-49
他是追随口中的“埃里克王”,以色列的未冕之王;也是仇敌齿间的阿里埃尔,黎巴嫩难民营血案的屠夫。无论他在以色列甚至全世界代表哪个身份,他们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随风而逝。 在这个犹太王国中,他永远是个性鲜明的风云人物。他那穿梭在武士、农民、政客间的多重形象,不仅标识着以色列的现代历史,同时在以色列社会激起截然相反的评价:人们对他的感情可以是狂热的爱慕,抑或是尖锐的仇恨,但永远不会是漠然![编按]  相似文献   

10.
远林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16-16,18
格林尼治时间8月14日早晨5时(北京时间下午l点),黎以停火时间到来。持续近5个星期的战火暂时停息。 在这场冲突中,有近1150名黎巴嫩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以色列方面也有155人丧生。  相似文献   

11.
中东险些燃战火贝鲁特上空再次响起防空警报——以色列的导弹击中了城市供电站,整个城区陷入一片漆黑。2月7日以色列战斗机的空袭击中了黎巴嫩数座电站,至少造成三十八人受伤,其中七人伤势严重。空袭是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的报复性行动。此前,以在黎南部的“安全区”内连续两次遭到真主党游击队的袭击,先后有四名士兵被打死,另有七人受伤。这次空袭后,真主党立即釆取报复袭击以军,再次造成了以军一死一伤。此次空袭是自去年6月以来以军又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今年7月23日前往中东调解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武装冲突之前表示,她此行的目的不是寻求黎以立即停火,而是创造条件,以“长久、持续地”结束暴力局面。以后的进程表明,赖斯的表态是美国在黎以冲突中的代表性立场。  相似文献   

13.
透视黎以冲突中的媒体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12日到8月14日,黎以冲突持续一个多月,这是以色列自1982年入侵黎巴嫩,2000年5月从其南部撤离以来,黎以发生的最严重军事冲突。此次冲突,媒体上不断出现美国媒体报道失实的消息。号称客观公正的西方媒体是如何报道这个战争的?以色列又有何表现?一、冲突时间被媒体剥离了背景关于黎以冲突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首先应该探讨的是冲突的时间起点,这与责任归属密切相关。冲突开始于7月12日吗?这是困扰媒体的问题,也是有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忽视的问题。CBS 记者西蒙·鲍勃说,6月25日,哈玛斯逮捕了一名以色列士兵并要求交换在以色列监狱中的巴人,而以色列杀死超过140个巴勒斯坦人,邪才是冲突故事的开始。成立于1986年的美国全国性媒体监督组织"公正与准确报告"的媒介分析家  相似文献   

14.
我们是旁观者。痛苦每天都在发生,他人的,在远方,由于战争或灾难。最新一幕来自黎巴嫩,悲号的父亲抱着遇难女童,脚下是以色列空袭后的废墟。这末日一般的图像出现在全球许多报纸的头版。感到震惊吗?是的,不管类似的画面已经在我们眼前重复了多少次。  相似文献   

15.
10月30日上午,富丽堂皇的马德里东方宫成了世界亿万人民注意的焦点。以色列代表团来了,阿拉伯各国代表团也来了,美国总统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分别乘坐高级防弹轿车最后到达。在西班牙王家礼宾官引导下,各国领导人鱼贯而入,旋即拾级而上,来到王宫中的一座圆柱大厅,在一张“T”形会议桌旁坐定。美苏两国首脑高居首位,以色列、埃及、黎巴嫩代表坐在会议桌的一边,对面是欧共体、叙利亚和约巴联合代表团。10时整,东道国西班牙首相冈萨雷斯宣布开会。世代为仇的犹太、阿拉伯民族,43年中5次兵戎相见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从此迈开了通向和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的安全危机正是以色列占领政策造成的。还是以外长佩雷斯说得明白。“隔离墙并不绝对安全,以色列要在国际社会获得安全,唯一方法只能是通过签署协议,争取实现以巴和平。”  相似文献   

17.
杨主席出访印尼泰国 6月5日,杨尚昆主席乘专机抵达雅加达,开始对印度尼西亚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这是28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印尼。 6月10日,杨主席飞抵曼谷,开始对泰国进行为期五天的国事访问。访泰期间,杨主席同泰总理阿南进行交谈,并参观了大王宫、鳄鱼湖动物园等处。以色列空袭黎巴嫩赛达市  相似文献   

18.
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参加人数众多,保安措施历来比较严格.自慕尼黑奥运会上以色列运动员被枪杀之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都加强了安全措施.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安全措施更成为奥运会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奥运会的安全举行,运动会期间对比赛场馆的出入、参加人员的交通运行、记者采访可进入的区域等都有严格规定,以防范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自以黎战争爆发以来,凤凰卫视先后派出多名记者进入以色列和黎巴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亲历炮火,冒着生命危险,从枪林弹雨中采写了大量的战时新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新闻欲,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也让我们领略了凤凰卫视“站在世界重大新闻的报道现场”的报道风格,让所有从事电视新闻报道的同行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阿拉伯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写道,“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时日企图解开的政治死结;我的黎巴嫩则是巍峨高耸、直插蓝天的山岳。你们的黎巴嫩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我的黎巴嫩则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在广场上玩球游戏的少年。”哈里里之死。打破了黎巴嫩表面的平静.使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正逐步解决的黎巴嫩难题愈发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