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舆论监督的作用和现状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此曾作了许多重要论述,并把搞好舆论监督多次写进党的重要文献中。各新闻媒体遵从这些精神,积极实施舆论监督职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党报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与其法律地位很不协调,到目前为止,关于“舆论监督”之说还只是见于党政领导讲话及一些文件之中,法律中几乎没有明确的规定。《宪法》第21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  相似文献   

2.
地方法规首次确定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 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4月1日生效,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并对其宣传报道负责。有关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传媒运用新闻报道的小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它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媒体形式。舆论监督有其自身优势:辐射宽,影响大,干预强。“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就是人们对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形容。所谓:“言及乘舆,则天子动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就是舆论监督的力量。目前,对新闻传媒来说,舆论监督的现状如何?该采取什么对策加强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传媒     
中国新闻网报道,继无锡市、邯郸市之后,国内第三个预防职务犯罪的地方性法规——《乌鲁木齐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日前出台。《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新闻媒体、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该报道说,这是国内地方性法规第一次给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立法授权。报道以《乌鲁木齐通过廉政法规:新闻监督首获立法授权》为题,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2月10日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新闻舆论监督已经和党内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一起.构筑起了现代社会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善于做好舆论监督,对于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改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状况,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把舆论监督一直当作新闻监督来理解,在一些正式文件和许多教科书中也把舆论监督解释为:“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指名批评,让各种假、丑、恶的行为曝光”,“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一个过程:首先是新闻媒体把被监督对象的情况传递给作为监督者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而对被监督对象的所作所为进行判断与评价,形成舆论,再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来,形成舆论压力,达到监督目的。”在实践操作中,舆论监督往往被看作是媒体监督,即民众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8.
深圳有可能在新闻监督方面也率先成为一个“特区”。该市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中,《职务犯罪的监督》一章中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权予以专门规定:“新闻记者在预防职务犯罪采访工作过程中享有知情权、无过错合理怀疑权、批评建议权和人身安全保障权,任何单位和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配合、支持,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12月下发了《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借以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为什么政府(合法院)要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众所周知,统治我们的政府不是天使.“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②正因为政府不是天使,因此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刘磊 《中国广播》2008,(4):31-3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吹响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号角,为新闻媒体履行舆论监督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障。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民主,健全法制,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中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新闻媒体强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纠正各种不正之风.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赋予其深广的社会影响力.它是司法监督和群众监督的重要补充.并成为监督机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新闻舆论的法律监督的认识.对于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 ,“舆论监督”作为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措施 ,已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在正确有效地实行舆论监督的同时 ,如何搞好自我监督 ,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对新闻媒体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舆论监督”也需要监督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表达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意见 ,从而实现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的制约。舆论监督有其幅射面宽、影响力大、干预性强等自身优势 ,它所发挥的作用 ,是司法监…  相似文献   

13.
今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党内的一部重要法规。它的出台,是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令新闻界特别振奋的是,这部重要的党内法则,用整整一个专节(第八节),第一次专门列出了舆论监督: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和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新闻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 是职责也是义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大监督”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舆论监督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为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所以监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地大力推行的依托新闻媒体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不失为一个融舆论监督、行政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于一体,整合监督资源并强化监督合力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6.
陈辉 《中国档案》2006,(10):4-4
最近,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签发第189号政府令,公布实施《重庆市政府重大决策程序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政府办公厅(室)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形成政府重大决策档案。政府重大决策档案,包括政府重大决策会议纪要、会议专项记录、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报送材料,以及决策过程中涉及执行评估、督促检查、公众监督和反馈修正等有关材料。”  相似文献   

17.
据检察日报报道,《安徽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经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法规分五章二十七条,规定了安徽省境内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都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其中还明确规定:“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我为安徽省此举大声叫好。长期以来,由于新闻法规尚未出台,媒体的舆论监督范围及职责无法界定。一些地方媒体记者在进行正当的舆论监督时,屡遭一些部门的刁难和阻止,有的出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借“维护政府形象”之名,一旦媒体要“监督”,就千方百计“封杀”。久而久…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的对象主要应是党政机关的公务人员,特别是公务人员中握有权力的官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民主建设的相对滞后,“新闻法”久未出台,管理层实施管理很不规范,因而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无章可循,就舆论监督状况来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即新闻媒体监督下层多,监督上层少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2000年3月5日,朱  基总理面对全国人大代表,用激昂的语调宜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样一段话:“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鼓励人民群众依法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看到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如此重视舆论监督,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引为自豪。 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光荣而严肃的政…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同时,新闻媒体如果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或者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2009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